导读 估计不少小伙伴都不知道,盘尼西林就是青霉素。知道这一点,就好比知道《还珠格格2》里的太后就是《甄嬛传》里的甄嬛一样让人不明觉厉,恍然大悟。

盘尼西林青霉素怎么样(盘尼西林青霉素)(1)

无论是电影,还是人教社的教材,那部《陈毅市长》的话剧本子都有一部精彩的对手戏,那就是戏中陈毅市长亲自出马,智激化学家齐仰之出山主持盘尼西林厂的建设。

《亮剑》剧中上级领导派人开车送两盒盘尼西林给医院去救昏迷中的李云龙。似乎在各种抗日神剧里,盘尼西林都是一种珍贵的神药。

估计不少小伙伴都不知道,盘尼西林就是青霉素。知道这一点,就好比知道《还珠格格2》里的太后就是《甄嬛传》里的甄嬛一样让人不明觉厉,恍然大悟。

其实,《陈毅市长》里提到的齐仰之,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他代表的是一大批我们建国之初留下来的知识分子,他的原型应该是当时在上海的我国药学家童村。

这一幕电影造成了两个错觉。第一是青霉素的研制是化学家的事情,其实这是药学家和微生物学家的工作,世界上绝大多数的青霉素的生产至今仍然是采用霉菌发酵的方法。

第二是我国是在解放以后才研制出青霉素的。其实中国早在1944年即已研制成功青霉素,生产出5万单位一瓶的盘尼西林制剂,成为世界上率先制造出盘尼西林的七个国家之一,这对于饱受战乱的旧中国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多难未必能兴邦,学子苦心志难酬

说起青霉素在中国的历史,不能忘记的是这几个名字:樊庆笙,汤飞凡,童村。由于他们特殊的“国军”背景,并没有被大肆宣传。

樊庆笙被称为中国的青霉素之父。1940年樊庆笙由国民政府建立的国立金陵大学选送去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留学。他用三年时间取得博士学位,并获得威斯康辛大学博士生的最高奖赏——金钥匙奖。

为早日回国,樊庆笙作为细菌学检验专家参加了美国组建的援华机构——美国医药助华会,该机构决定在中国援建一个血库(包括装备、人员、技术),用以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

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樊庆笙向美国医药助华会会长VanSlyke女士坦陈了自己的想法。VanSlyke女士非常支持和理解,并提供了三支菌种。

1944年1月,樊庆笙乘坐美国的运输船历经艰辛于当年7月到达印度,又经驼峰航线飞到了昆明。随身带的那三支盘尼西林菌种,在当时比黄金还贵重。

回 国后,樊庆笙一直在昆华医院的血库工作。南面隔湖就是当时的国民党政府的卫生署中央防疫处。处长汤飞凡是我国著名的细菌、病毒学家,当时他正领导一个小 组,也准备进行盘尼西林的研制工作,可是他们只有从印度辗转弄来的两支菌种,同时缺少新技术及仪器设备。樊庆笙的到来恰似天意,二人决定把研制盘尼西林的 工作放在防疫处做,因为那里已有些科研基础。

就在1944年底,第一批5万单位/瓶的盘尼西林面世,同时公开发表了论文。战乱中的中国成为世界上率先制造出盘尼西林的七个国家之一,这一令人瞩目的成就得到了世界的公认。

当时中国的抗战已经坐上了英美的战车,大量的美国援助滚滚而来,盘尼西林也大量地运到了中国,而当时国民政府的高官宋子文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外国进口的盘尼西林(青霉素)用都用不完,中国何必要自己生产?”

最终,工业化生产盘尼西林的梦想未能实现,只能说是试验性地生产了一些盘尼西林。

共和国长子背后的昨天

抗战胜利之后,金大迁回南京,为了使青霉素早日投入批量生产,樊庆笙受聘于上海生化实验处。他每周往返沪宁两地,忙完了金陵大学的课务后,又匆匆赶到上海忙于青霉素生产中最关键的环节——青霉素菌种的筛选和培育。

在这里,他遇到了从北京协和医学院来上海生化实验处工作的童村。樊庆笙和童村早在美国就已结识。当时,樊庆笙为了把盘尼西林技术带回国,特地到纽约总医院学习一些检定剂量的试验,又到约翰霍甫金斯大学和童村交流过学业。童村也是攻读细菌学的,他们的合作十分愉快。

也 就在这个时期,他们考虑到盘尼西林生产出来以后应该有自己的中国名字,根据分类学的特征提议叫“青霉素”,依据有二:一是形态上,这种霉株呈青黄色,取其 “青”;二是意义上,英文中的词尾“-in”在生物学上常翻译为“素”,如维生素 (Vitamin)。两者合一,终命名为“青霉素”。 “青霉素”这个名字就这样一直使用到现在。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久,童村受命担任华东人民制药公司青霉素实验所所长,主 持领导青霉素工业化生产研究。他把当年从事传染病临床追溯细菌传染途径的方法,应用于青霉素发酵染菌原因的寻找,采取防止措施,使青霉素发酵避免遭受杂菌 污染的威胁,即使偶尔染菌也能找出原因。童村和同事一起成功的采用棉籽饼粉代替玉米浆,解决了青霉素发酵的原料问题。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解决了青霉素的分 离、提纯、结晶等一系列问题,最终于1951年3月13日,试制成功青霉素钾盐结晶。

1953年5月1日,在童村领导下自行设计、建造的我国第一座生产抗生素的专业工厂——上海第三制药厂投入生产,揭开了中国生产抗生素的历史。如今,我国的青霉素年产量已占世界青霉素年总产量的约四分之三,居世界首位。

中 国青霉素的大规模生产的成果,还不得不提起苏联援建的156工程,在中国河北新兴城市石家庄建立了华北制药厂,而如今华北制药厂因为在改革开放前成为我国 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厂而被成为共和国长子,一直被作为我国第一家大规模生产青霉素的工厂来宣传,究其原因,一方面这与当年的意识形态有关,日后,又有不少医 药领域的高官出身于这家药厂,从而造就了华北制药的传奇。但是,我们不能忘记的是,中国早已自主开发了青霉素,这一药物大规模生产前艰难积累的成果并不能 完全因苏联的援助而被抹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