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方言中的说(shou)与说(fo)

作者 时三文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主要工具,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象征,它是由不同语系组成的一个载体,每种语系都记录着不同地域种族诞生、繁衍、生息的整个过程,承载着这个民族发展、兴盛与衰亡的历史。

岳阳方言乖什么意思(华州方言中的说)(1)

华州农村一景 张文摄

普通话里的说(shuo)在不同地域读音差异巨大,晋南话将说(shuo)读为:雪(xue);陕西关中东部的二华部分地区将说(shuo)却读为:佛(fo);在大荔县洛河以北地区却将说(shuo)发(xie歇)音,而西安市及宝鸡多地却将说(shuo)读为:赊(she)。最为奇怪的是在渭南市华州区的莲花寺镇和柳枝镇交界处因一路之隔,路东将说(shuo)读:佛(fo)而路西则读为说(shuo)。

中国历史上西周朝建立初期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到西周末年已经多达一百多个。我们熟知的成语中就记录着许多诸侯国象:杞人忧天、邯郸学步、郑人买履、假道伐虢、围魏救赵、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朝秦暮楚等等,况且每个诸侯国都有自己独立的语言体系。

岳阳方言乖什么意思(华州方言中的说)(2)

古郑国(今华州)都城遗址 自《华州地名面面观》

渭南市华州区在西周初期属于彤囯。西周晚期,周宣王二十二年(公元前806年)宣王封其弟友于郑,建立郑国,史称郑恒公。周烈王元年(公元前375年)韩伐郑,国亡,郑国先后历经431年。郑国立国之初君王励精图治,发奋图强,先后将周边的应、戴、刘等小国吞并,还向蔡、陈、宋、卫、周等国发动战争进行扩张,当时郑国南部和楚、蔡、陈三囯接壤,北邻晋国;东毗宋、卫;西接周王室,有小霸之称,虽然经历几千年沧桑变化,但方言语系依然保留原貌。

在华州区莲花寺镇的东界与柳枝镇的西界,有一条蜿蜒曲折离奇的南北界线,将东、西两地分割成两个略有不同的发音体系。从秦岭脚下的张桥村起向东向北至八抬村、乾窑村、黄河村再西折至乱石堡,又转向西北延伸至狗家圈头村至渭河岸边三吴村,穿过渭河远至大荔县再向北至洛河以南的东部地区,向东至黄河西岸,都是将说(shuo)读为说(fo)。奇怪的是在这条线上的村庄中却有另一部分人世代依然沿用着说(shuo),这就是民族不断融合的历史见证。而这条分界线西边的暴雨沟村、钞家河村向北跨过陇海铁路后的高家河村,潭头堡村以及古官道以北的小时村远达大荔西部,乃远至西安以东均为说(shuo)音。这样就十分清晰的勾勒出,这里有可能为两个国家的边界线。虽然历经几千年沧桑变化,但无论是战争还是灾荒都没能阻断地域语言文化的传承。

岳阳方言乖什么意思(华州方言中的说)(3)

莲花寺小街 网友供

少年时的我懵懂无知在县城里读书,因口音不同就经常受到同学们的讥笑,为此也曾和同学打过多次架,以至于每次回到家中听见父母的口音就感觉特别反感。后来,我回到村中(莲花寺小少华村)就将说(fo)发音为(shuo),谁知爷爷奶奶、伯父伯母和村里人都骂我:“装什么洋像,才出去几天说(fo)话就变味了。”使我疑惑感不解。如今年近花甲的我才明白了他们当初捍卫家乡语言文化的真正意义。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二首》中写到: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回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时至今日,在当地即便是你官作得再大,学问有多高,只要一回到故土,就会马上融入乡音之中,使你深深感受到家乡浓浓的亲情。

2021年6月24日,写于青岛,华州人时三文。

原文来源:作者供稿

原文作者:时三文

整理编辑:华州文史荟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