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国100个大中小城市的房价就进入了普跌状态,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最新数据来看,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平均房价已经跌破了万元大关。但我们不能忽略一个事实,那就是房改二十年来,房价一路飙升上涨了十几二十倍,而社会平均工资才翻了几番,房子每平米下跌的几千元,对一般家庭而言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一方面工薪阶层要想买一套各方面综合条件尚可的房子,动辄要掏空家庭大部分积蓄,再承担高额的贷款利息。另一方面房子不是消耗品,很多人一住就是几十年,在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买房意味着没有试错的机会,一旦选错满盘皆输,既可能让家庭资产缩水,还可能影响自己的居住体验。
但很多人一辈子也就买一两套房,入手时基本没有什么经验可言,我就曾在这方面吃过亏,换了2次房才懂得了一分价钱一分货,明白了大家为何争先恐后、不惜成本购买小高层的原因:
我第一次买房是在大学毕业不久,手头没有什么积蓄,但又想有个安身立命的场所,就买了价格相对便宜的高层顶层。本来想着反正是一个开发商和施工方建造的楼,住几层都没什么区别,顶层便宜不说还有个大露台,怎么算自己也稳赚不赔。结果入住后发现,房子夏天热冬天冷,还非常容易漏水;差不多一年时间,楼体墙皮已经严重受损,看起来就跟十几年前的老房子一样;每当电梯出故障或者小区停电时,自己的出行就受到了很大限制,有一次恰逢上班我遇到了这样倒霉的事情,由于太着急也不得不走步梯,下班回家了发现电梯还没有投入正常使用,一来一回给自己累得够呛。
后来恰逢工作地点有重大变动,将第一套房卖掉后,手头有了一定的换房资金,再加上自己这些年来的积蓄,于是就将目光放在了置业顾问强推的中间层。当时只顾着选个适中的楼层,完全没有顾及到楼盘的整体高度,其最高层已经达到了33层。刚开始我还沉浸在来之不易的喜悦当中,后来随着居住时间的推移,房子的各种弊端逐渐显露,首先由于居住人数太多,每次下楼出门时总感觉特别吵闹,偶尔想要使用公共健身器材时,恰巧都有人占用;其次由于高层距离地面太远,需要用到一些加水压设备,因为居住总人口数量多,墙体要更厚一些才有更好的承重能力,这些占用的都是公摊面积,如此一来自己拥有的实际面积相对而言就有些不足。
最终为了提升居住体验感,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还是不嫌麻烦将这套房子忍痛卖掉,此时自己也有了一定的购房经验,不假思索的购买了小高层。至今我已经在此居住了十几年的时间,有了前2次的换房经历,我也更能体会到小高层的以下4大优势:
第一,容积率低
随着各地高楼大厦数量的不断增加,我国的建设用地资源越来越紧张,俗话说物以稀为贵,由于开发商的拿地成本逐渐增加,他们都想在这有限的土地上创造无限财富,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不断增加层高。市面上高层住宅的数量就由此增加,小高层在这一众房源中绝对算一股清流,因为绝大部分小高层的高度都在18层上下,即使都是两梯四户整个小区的户型,整个小区的容积率也高不到哪里去。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高层人多口杂噪音大、人均占有公共面积和设备值不足的问题;也有足够的空间建设绿地,这样一来整个小区看起来就更加美观;更能减少公用设备的损耗率,如此大家就能节省一定的住房成本,这对那些收入水平不高的家庭而言非常友好。
第二,得房率高
公摊面积是指公用分摊建筑面积,包括但不限于电梯井、过道走廊、楼梯间、变电室。小高层的总层高比较适中,公摊部分只要合理即可,不需要增加更多的设备、具有更好的承重能力,如此整个楼盘的公摊率就比较低,相应的得房率会增加。
这样一来,业主就拥有更多的可支配面积,家中空间看起来会相对比较宽敞;如今房子每平米的单价都不便宜,就算公摊率少个1%,一套100平米左右的房子,也能节省一万元左右的购房成本;最重要的是生活成本会降低,因为根据很多城市的规定,小区每年的物业费也是按照房产证上的总面积收取的。
第三,安全系数高
我国大部分消防云梯的高度都在50m左右,按照一层楼2.8m的高度计算,18层以下发生火灾时,救援人员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实施行动,而18层正是小高层的楼高。这样一来,住户逃生所需的时间就大大缩短,俗话说水火无情,要知道发生危险时,早从火里逃出来一秒,自己生还的可能性就大一分。
第四,升值潜力大
为了保障全体住户的生命安全,我国于去年就出台了限制所建楼房最高层高度的政策,俗称“限高令”,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层住宅必然会沦为“贫民窟”。而低层楼的容积率太低,基于我国目前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的现实情况,我们可以推断出其大多都是几十年前建造的,作为买房主力军的年轻人又看不上这些老旧二手房。
此时小高层当之无愧成为了楼市最抢手的香饽饽,我们入手这样的房子,一般都能享受到家庭资产膨胀带来的乐趣,如果未来想换房,也不必归于担心现有的房子卖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