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你们专注于不专业的电影解说小麦~

未成年人犯罪题材电影似乎总能受到一部分影迷的关注和青睐。

《伊甸湖》中,我们看到了一群缺乏管教的少年如何用惨无人道的方式虐杀一对情侣。

《孤儿怨》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所谓的“萝莉”如何让别人家破人亡。

《狩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外表乖巧可爱的小女孩如何用一句话毁掉一个男人的生活。

可以说这些相关的电影作品让观众亲眼目睹了一个又一个“熊孩子”的恶劣行径。

让人不寒而栗、胆战心惊。

坏种1956版豆瓣(熊孩子加上反社会人格有多可怕)(1)

1956版《坏种》

其实早在以上这些电影之前,就已经有一部电影将该题材带入了大众的视野当中。

那就是今天小麦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部由默夫云·莱罗执导的《坏种》

《坏种》改编自美国作家威廉·马奇的同名原著小说,也被公认为是他一生中的最佳作品。

这部小说在当年出版后一度卖出近百万册,被《纽约时报》评为年度最佳畅销书

就连美国著名恐怖小说大师史蒂芬·金也曾这样评价:要我选“小说史上十大恶人”的话,《坏种》绝对榜上有名。

坏种1956版豆瓣(熊孩子加上反社会人格有多可怕)(2)

1956版《坏种》

同名电影《坏种》在1956年上映之后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堪称未成年人犯罪题材电影的鼻祖。

该片作为百老汇经典名剧连演322场,受到了第29届奥斯卡金像奖的3项提名。

包括之后的《孤儿怨》和《第39号案件》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这部电影的启发。

《圣经新约》的一卷书《马太福音》中记载:天国就像人撒好种在田里。那撒好种的,就是人子,田地,就是世界。好种,就是天国之子,稗子,就是那恶者之子。

这部1956版《坏种》的英文名《The Bad Seed》便是取自《马太福音》。

坏种1956版豆瓣(熊孩子加上反社会人格有多可怕)(3)

1956版《坏种》

主人公克里斯汀似乎有着一个完美的家庭,可爱的女儿和体贴的丈夫。

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她的身边总是发生着种种莫名的伤亡事件。

先是女儿的同学坠入湖中,再是房东“不慎”从楼梯滚下,又是家里的清洁工被活活烧死。

而这一切悲剧所指向的,竟然都是她年龄尚小的女儿罗达

坏种1956版豆瓣(熊孩子加上反社会人格有多可怕)(4)

1956版《坏种》

如果从表面来看,罗达绝对是现在不少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她乖巧懂事,聪明可爱,一向礼貌待人。

但是只要她想要什么,就会不顾一切,甚至不顾别人的生死也要得到。

当克里斯汀得知罗达犯下的罪行,对于女儿的爱和痛心,使她彻底陷入了崩溃的状态当中。

坏种1956版豆瓣(熊孩子加上反社会人格有多可怕)(5)

1956版《坏种》

一些恐怖题材电影之所以热衷于将孩子作为不可或缺的恐怖元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强烈的反差。

当身为弱势群体的孩子变成作恶多端的“恶魔”,这样的反差效果带来的恐怖感不言而喻。

尤其是在很多人的固定思维模式当中,孩子很难与犯罪联系在一起。

殊不知十几岁甚至八、九岁的孩子已经有了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只是这种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致使他们有时候分不清是非对错。

不过相比之下,小麦更加关心究竟是什么让这些原本应该幸福成长的孩子变成了“罪恶之源”?

在此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

坏种1956版豆瓣(熊孩子加上反社会人格有多可怕)(6)

1956版《坏种》

2010年,法国17岁少年马蒂厄·穆利纳斯引诱16岁的朋友进入树林,实施性侵。

他被判处在治疗机构进行4个月的监禁,治疗师声称他不再具有威胁性,将其放走。

2011年11月,马蒂厄再次性侵了年仅13岁的校友艾格尼丝·马林。

他在受害人身上浇满汽油,并点着了火。

事件曝光后,马蒂厄被定罪,可校方依然接受他为自己的学生,这一行为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和公愤。

总理弗朗索瓦·菲永对学校的处理方式颇为愤怒,要求其不能再接收有犯罪史的学生。

最终马蒂厄被判处无期徒刑,并没有因为未成年人的身份得到宽大处理。

坏种1956版豆瓣(熊孩子加上反社会人格有多可怕)(7)

1956版《坏种》

从马蒂厄两次犯下罪行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发现,他之所以屡教不改,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两个字:仁慈。

第一次犯罪之后,他只被判处了4个月的监禁,治疗师还因为“慈悲为怀”将其放走,这样的处罚未免太过轻松。

换句话说,马蒂厄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又怎么会长记性、改过自新呢?

1956版《坏种》中的罗达也是一样。

克里斯汀虽然对罗达有所怀疑,但因为心软没有做出任何举措和应对,这才导致了悲剧的不断重演。

不论如何,年龄和仁慈都不该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保护伞。

坏种1956版豆瓣(熊孩子加上反社会人格有多可怕)(8)

1956版《坏种》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孩子身处的环境和家长的教育方式。

事实证明,不论是疏于管教还是过度溺爱,都有可能造成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偏离正常轨道。

尤其是身边的人,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罗达之所以如此心狠手辣,是因为她有一个杀人如麻的姥姥。

罗达的姥姥曾犯下多起血案,7岁时用砒霜充当白糖毒害了弟弟、将妹妹推入井底。

11岁时用打谷机杀死了亲生父亲,长大后更是将家族里的亲戚逐个害死。

而她的目的,就是为了继承全部家产。

坏种1956版豆瓣(熊孩子加上反社会人格有多可怕)(9)

1956版《坏种》

可以说将罗达的姥姥称之为“连环杀手”一点也不过分。

只不过她害死的,全部是自己的家人。

在她的影响下,罗达小小年纪也发展成了这样心机颇深、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将男同学推入湖中,把房东推下楼梯,一把火烧死家里的清洁工。

甚至当清洁工惨叫的时候,她竟然还在弹钢琴。

也许有的小伙伴会说这已经不是“熊孩子”了,是反社会人格。

但不论是什么,都与身边人的耳濡目染脱离不了关系。

坏种1956版豆瓣(熊孩子加上反社会人格有多可怕)(10)

1956版《坏种》

况且随着人们对于心理疾病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早已不再局限于我们普遍认知中的天生性、遗传性和高智商了。

这种心理疾病的主要发病原因还是家庭的教育方式。

不仅与父母自身文化、经济状况有关,也与婚姻状况有关。

这进一步证实了家庭环境复杂而微妙地影响着成员之间的行为方式,父母正确的教育方式对极具塑造性的未成年人来说,意义则更加突出。

坏种1956版豆瓣(熊孩子加上反社会人格有多可怕)(11)

1956版《坏种》

所谓教育,不应该只是空谈。

以身作则,引导孩子的身心向着正常方向发展,才是最为重要的。

(本文由小麦看电影原创,如需借鉴,请务必标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