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东汉末年,刘氏汉朝的百年江山已是风雨飘零,摇摇欲坠,朝堂内有外戚掌权、宦官乱政,外有地方豪强虎视眈眈,可谓是内忧外患压垮汉朝最后一根稻草,开启三国争霸序幕,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当时的大将军,何太后的哥哥何进。正是以妹妹为贵的何进引西凉董卓进京,之后的"董卓之乱"把东汉王朝最后一点点元气都消耗掉了。

何进不死董卓敢反么(却召董卓入京消灭十常侍)(1)

史书记载,何进其实是屠夫出身,家境贫困,并不是世家大族,因为其妹妹受到汉灵帝宠爱,何进才受到重用,官职做到大将军的职位。可以看出,何进并没有大才,当时东汉朝堂上除了何进代表的外戚势力外,还有一股宦官势力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

何进为了消灭张让等人,听从了当时还是他的幕僚袁绍的意见,召董卓带兵入京诛杀十常侍。可惜最后走露风声,让十常侍提前发起暴乱,被张让等人杀死。

何进不死董卓敢反么(却召董卓入京消灭十常侍)(2)

说到这里,后人就很疑惑了,何进身为朝堂大将军,本身就是手握重兵(当时何进掌握洛阳禁军),为何还要舍近求远,引董卓入京杀十常侍呢?

一、 何太后不同意何进杀十常侍。

何进与十常侍水火不容,可是他自己的妹妹何太后偏偏不同意何进消灭宦官势力,连罢黜张让等人都不愿意。汉灵帝驾崩后,幼子年少,当时何太后是代掌皇权,可以说张让、何进等人的权力都是来源她信任。

何进不死董卓敢反么(却召董卓入京消灭十常侍)(3)

何太后不愿诛杀十常侍是为了平衡朝堂势力的考量,这是和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的道理一样。让外戚势力与宦官相互制衡,才是何太后目的。没有妹妹何太后的支持,何进当然不能擅自行动了。

何进不死董卓敢反么(却召董卓入京消灭十常侍)(4)

二、 何进觉得引董卓入京能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其实曹操与袁绍同为何进的幕僚,在如何对付十常侍的问题上,两个的意见是完全相反的。曹操认为对付宦官势力,用国法只诛其首,然后控制其他八个校尉(当时洛阳军队西园军就是由这八个校尉控制),这样就能以最小的代价达到控制局势的目的。可以说当时曹操还是一心为公的,以当时的局势来说,这个建议是对汉朝江山最好的建议。

何进不死董卓敢反么(却召董卓入京消灭十常侍)(5)

当何进有自己私心,他听从袁绍建议引董卓进京,一是以外来力量胁迫何太后答应他铲除宦官集团的要求;二是如果何太后不同意,就直接利用董卓铲除宦官势力,也能达到自己的最终目的;三是董卓的军队进京,何太后只能更倚靠自己的哥哥,何进的权势会更重。

以上就应该是何进引董卓进京内心的小九九了,在他看来,无论是哪种结局,他都是受益最大的一方。

何进不死董卓敢反么(却召董卓入京消灭十常侍)(6)

前文提到何进无才无德,他是猜不到开头也猜不到结尾,他理想的计划是"完美"。但退一万步来说,就算他引董卓入京杀十常侍计划成功,请佛容易送佛难,又如何面对来自董卓的威胁,可以说何进这是驱狼吞虎之策,是下下策。

何进不死董卓敢反么(却召董卓入京消灭十常侍)(7)

总结:董卓带兵进京后,引发了董卓之乱、十常侍之乱,把汉朝中央集团最后一点点力量消磨殆尽,汉王朝名存实亡。但此计划的始作俑者袁绍却是最大赢家,董卓之乱后,以"四门三公"袁绍地方豪强势力因没有中央的制约不断壮大,袁绍最后还成为反董卓联盟的盟主,声望名满天下,无人能比。不禁怀疑袁绍当初向何进提建议时,是否已经有这方面的考量了。

在董卓入京前,汉朝堂各力量排名先后顺序是:外戚势力、宦官势力、地方豪强。董卓之乱后,外戚与宦官势力一扫而空,以袁绍为代表的豪强势力崛起,汉末完全是地方豪强天下,曹操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三国争霸的历史大戏拉开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