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郭健

2021年9月16日,在宁阳县鹤山镇王卞社区旱稻种植基地,金灿灿的稻子压弯了稻穗,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几位农户拿着镰刀,捡着机器过后留下的稻穗,一派丰收景象。今年,王卞社区推广种植的旱稻面积有300亩左右,亩产一千余斤。

旱稻亩产1600斤以上(宁阳鹤山镇300亩旱稻喜获丰收)(1)

王卞社区党委书记郭怀善说,“2017年初,社区主动与山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对接,并规划出几十亩的试验田,引入了节水直播稻品种和配套种植技术,现在亩产达1000斤左右。”

旱稻亩产1600斤以上(宁阳鹤山镇300亩旱稻喜获丰收)(2)

旱稻亩产1600斤以上(宁阳鹤山镇300亩旱稻喜获丰收)(3)

“我们成立了合作社,建起旱稻加工厂房、大型流水线脱米机械、标准化验室等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郭怀善说,科研项目需要大量劳动力进行田间管理等工作,带动了当地居民就业,提高了居民收入。

据介绍,旱稻与水稻不同的是,在种植过程中,旱稻采用旱田直播技术,全程只需要在旱稻水分敏感期灌水4-5次,相当于种植小麦的用水量。

旱稻亩产1600斤以上(宁阳鹤山镇300亩旱稻喜获丰收)(4)

旱稻亩产1600斤以上(宁阳鹤山镇300亩旱稻喜获丰收)(5)

“我们自己注册了“鹤飞来”产品商标,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A级质量认证,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成为‘宁阳十大特产’之一。”郭怀善告诉记者。

如今,旱稻已经成为王卞种植结构和模式调整的核心作物。郭怀善介绍,他和农业专家还专门给当地的旱稻种植设计了三年两茬的轮作模式。

“第一年5—10月份种旱稻,10月到第二年6月种小麦,第二年7—10月种大豆,第二年10月到第三年5月休耕,第三年6月再种第二茬旱稻。”郭怀善说。王卞旱稻种植模式的试验推广,在当地农业结构调整中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旱稻亩产1600斤以上(宁阳鹤山镇300亩旱稻喜获丰收)(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