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认为君子贵哪三件事(处世智慧3:追求理想的同时要兼顾现实)(1)

追求理想的同时要兼顾现实

黄石公很强调对形势的把握,在关于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上,黄石公用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走不视地者颠。”一个有理想的人行走在追求理想的路上,但是,他要能够辩证地看待现实社会中的复杂,坦然接受这种不完美的现实,追求自己的理想的同时,也积极地改变自己,适应社会。这正是其“机敏”之处,是生存的智慧。理想和现实绝对是有差距的,理想不管有多完美,一旦碰到了现实生活。再完美的理想也必须适度地妥协,否则会一事无成,这就就好像只顾走路但却不看路一样,一定会跌倒。

曾子认为君子贵哪三件事(处世智慧3:追求理想的同时要兼顾现实)(2)

春秋末年,各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孔子是当时有名的教育家,极力主张以““仁义道德”来治理国家,恢复过去周朝的礼制。他认为统治者只有用“仁义”来感化百姓,处理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恢复礼制,天下才会安宁。

为此,他曾周游列国,向各诸侯国国君“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并希望他们采纳。遗憾的是,他的政治主张并不像他的教育思想那样受人敬佩和欢迎,因而到处碰壁。

有一次,孔子带着学生准备到卫国去游说,学生颜回便去问鲁国一个名叫太师金的官吏:“我的老师孔子到处游说,劝谏别人接受他的政治主张,可是却到处碰壁。这次去卫国,你看情况会怎样?"

太师金摇头说:"我看结果还是不行。现在战乱四起,各国国君为了争夺地盘都忙着打仗,对你老师的仁义道德非常反感,谁会去听不合时宜的说教呢?先前蔡、陈两国之行就是如此。这次他到卫国去游说,肯定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太师金又举例作进一步解释:"船是水里最好的运输工具,车是陆地上最好的运输工具,但是硬要把船弄到陆地上来运货,就是白费力气,一点用也没有。你的老师要去卫国游说,好比是把船弄到陆地上去运货一样,结果不但劳而无功,还可能会招灾惹祸。你们不要忘了去陈国的教训,那时你们到陈国时不是就没人理睬你们,而且七天都张罗不到饭吃吗?"

颜回回忆起那次去陈国的情景,不禁有些担心。他回去把此事告诉老师孔子,孔子也深有感触,但是他还是决定去卫国。结果,依然是碰壁而归。

虽然孔子所推行的“仁义道德”,是恢复礼利的政治主张,但是事与愿违的是,当时的诸侯个个利欲熏心,只见眼前的私利。每一个诸侯都希望成就自己的霸业,当然不可能听得进去孔子所说的方法,将权力交还给周天子,恢复旧礼制。

在这种情况下,陈、蔡两国会视孔子所言为剥夺自己利益的蛊感之言,对待他相当不礼貌,也是可以理解的事。

太师金看透了诸侯们的野心,才会劝颜回不必再白费力气。

尽管孔子不轻易放弃,认为只要有机会,就算成效不彰也要碰碰运气,但是结局早在太师金的预料之中。

曾子认为君子贵哪三件事(处世智慧3:追求理想的同时要兼顾现实)(3)

很多人之所以会在残酷的社会中一再失败,原因就像太师金所说的“硬要把河里的船弄到陆地上来运货”,经常这样做,就不能成功。

人当然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但是在实现理想的时候,也要兼顾现实,既要讲究方法,也要懂得灵活变通,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否则,就会沦为食古不化的失败者,成为众人讥笑的对象。

曾子认为君子贵哪三件事(处世智慧3:追求理想的同时要兼顾现实)(4)

大家好,我是:“李雨跃龍门”,人生路也是一条追寻自愈的路,勤读书,善冥想,练习静心养性,从而自律自强。坚持每日阅读,分享好文。愿你我皆活得通透,生命不止,追寻不息!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评论,点赞、加转发。也祝福各位亲们永远幸福、健康、开心、快乐[比心][比心][比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