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小说《祝福》的主要人物是祥林嫂,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分析谁杀死了祥林嫂?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分析谁杀死了祥林嫂(祝福谁杀死了祥林嫂)

分析谁杀死了祥林嫂

01

小说《祝福》的主要人物是祥林嫂。

祥林嫂是个悲剧性人物。

祥林嫂的命运究竟悲惨在哪里呢?

祥林嫂的悲惨体现在她坎坷的命运上。

祥林嫂的第一任丈夫死后,她就被婆婆卖了。没过几年,她的第二任丈夫也死了,儿子也死了,儿子还是在家门口被狼叼走的。一连串的打击,摧毁了祥林嫂的希望。

祥林嫂的悲惨还体现在她的无知上。

丈夫、儿子的纷纷死亡,让祥林嫂倍感痛苦。这份无望的自责和痛苦,让她听信了同伴柳妈妈的话,拿出所有的钱,到寺庙捐了一条门槛。

捐了门槛之后的祥林嫂没有减轻丝毫的痛苦,日子反而越来越凄惨,最后被主家辞退,生活得就像个乞丐。

其实,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以求神拜佛改变命运的可能性很小。所以,祥林嫂想用捐门槛来摆脱痛苦的决定,注定是要失败的。

祥林嫂的悲惨更体现在精神拷问的失败上。

祥林嫂死前一天遇见了回乡祭祖、暂住鲁四叔家年轻的知识分子。一见到他,祥林嫂就直直地走了过来,连问他几个问题:人死后有没有灵魂?到底有没有地狱?死去的家人是否能在地狱见面?

年轻人慌慌张张地先是回答了她:大概有吧。接着在祥林嫂一连声的追问下,又含含糊糊地回答:不清楚。

一位普通的乡村妇人是怎么思考到灵魂层面的问题的呢?

因为,祥林嫂生活在没有边际的痛苦、黑暗与绝望中,她才会不断追问:究竟有没有地狱和灵魂。

祥林嫂的命运是悲惨的。她又为什么会死呢?

除了以上这些内容,周围人对祥林嫂的嫌弃、歧视,也是造成她最后死亡的原因之一。

02

祥林嫂死后,鲁四叔认为她是个谬种,责怪她不应该在祈福的新年里死去。

门外的短工在回答祥林嫂什么时候死的这个问题时,含糊其辞。一会儿说可能是昨天夜里,一会儿又说或者是今天,最后表示他也不清楚。

从鲁四叔和短工的话里,我们可以知道:人们对于祥林嫂的死一点也不关心。鲁四叔这个阶层的人们关心的是:她为什么死在新年祈福的时候?给大家带来晦气;短工阶层则认为贫穷就是祥林嫂死的原因。

贫穷真的是祥林嫂的死因吗?

祥林嫂第一次来鲁四叔家时,第一任丈夫刚刚去世。试工的时候,她什么活和都干,大家都说她比男人还勤快。转正后,年底祈福的准备工作全部由她一个人包了。那时,祥林嫂的工作非常繁重,但是她却渐渐地开心了起来。

做工的祥林嫂不见得多富有,可还是能拥有些许快乐的。

祥林嫂第二次来鲁四叔家时,是在她失去了第二任丈夫和唯一的儿子以后。这一次大家觉得她没有经前灵活了,记性也差了,甚至脸上再也没有了笑容。不知不觉地,大家已经开始嫌弃她了。

第二次到主家工作的祥林嫂远不如第一次繁忙。她的工作很清闲,只需要烧火就可以了。每当她想为祈福做准备工作的时候,鲁四婶都会马上阻止她,不让她动手。因为祥林嫂的遭遇,主人家嫌弃她“败坏风俗”,不愿意她沾手祭祀祈福的事情。

祥林嫂这个时候总是会显出尴尬的神色,其实,她已经明白自己被嫌弃了。

这两次上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写出了祥林嫂的绝望。绝望不仅来自于几次三番痛失亲人,还来自于周围人对她遭遇的漠视。这些,彻底摧毁了祥林嫂的希望。生活,变成永远的黑暗。

不仅主人家如此,镇上其他人的态度也是如此。她们以看戏的心情,听着祥林嫂一遍又一遍地诉说自己的痛苦。

渐渐地,祥林嫂不再逢人就说。因为她从别人冰冷的笑意中,寻找不到温暖与安慰。

周围人对祥林嫂态度的改变,加重了她的痛苦,使她原本就千疮百孔的生活,又经历了凄风冷雨。可以说,是痛苦的生活杀死了祥林嫂,也是周围人的冷漠加剧了生活的痛苦,剥夺了她最后一丝温暖,最终在新年里死去。

03

祥林嫂除了死在新年祈福的时候,她的生活与“祝福”完全不搭边。为什么小说会以“祝福”作为题目呢?

因为“祝福”是小说的行文线索。全文多次出现有关新年祈福的语句,用祝福反衬祥林嫂的悲苦。

我们先从小说的开头和结尾来看,它们是相互呼应的。

小说的开头写爆竹的光与声。小说的结尾写了爆竹声声和全市镇上空飞舞的雪花。

开头从“爆竹”入手,写出辞旧迎新的“新”意;结尾以“爆竹”和“团团飞舞的雪花”结束,用雪花的寒冷象征世界的寒冷,用雪花的洁白表示作者依然对生活抱有希望。

小说还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祥林嫂两次到主家工作的外貌描写,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两次外貌描写都写了祥林嫂的衣着、发饰和脸色。唯一的不同是,第一次来鲁四叔家的祥林嫂两颊还是红润的,而第二次时祥林嫂的脸颊已不再红润,甚至眼角都带着泪痕,眼神也不再精神了。

从前后两次的外貌对比,我们可以看出:祥林嫂的生活越来越凄惨。

对比手法是小说中常用的手法,通过对比手法,可以更好地展示、剖析人物的性格变化。

祥林嫂是个悲剧性的人物,但她的悲惨并不是自己造成的。亲人的去世、他人的冷漠,都是杀死祥林嫂的凶手。在祥林嫂遭遇痛苦时,周围人的嫌弃、冷漠,以“看客”的心理听着祥林嫂诉说自己的痛苦,这就是压垮祥林嫂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