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一部红楼梦,多少儿女泪断肠。
初读红楼,再读红楼,还读红楼,我们第一个想到的事情都是为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所泪目,而薛宝钗总是被人们当作二人感情的破坏者去贬低甚至辱骂,她的品性也常常遭到世人讽为"伪善"。
而曹公眼里的薛宝钗是"山中高士晶莹雪",她的个人品性,才华,以及为人处世应该是如同晶莹剔透的白雪一般闪闪发光,并非所谓的"伪善"。那薛宝钗是否堪当"完美人物"的大任呢?
一、才华——"藏才露德"不是时时"装傻充愣"在《红楼梦》第八回中,作者为薛宝钗写道:"罕言寡语言,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可见一开始,作者便给了薛宝钗一个"装愚守拙"的人设定位。"装愚守拙",也可以解作"藏才露德",这是为了符合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道德规范去做的。
因为当时的封建社会要求女子要三从四德,甚至从宋代时便流传着 "女子有才就容易不贞"的说法。因此薛宝钗在长辈们如"贾母"等人面前并不显露自己的才能,而是彰显自己端庄大方的"德"的一面。咋一想好似有些"作",但就如同我们从小被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般,她也只是在那套"三从四德"的要求之下适时表现出自己的"完美符合社会要求"而已。
而在大观园的众姐妹、宝玉等人的面前,她却也是才华横溢,在诗词上是能夺冠的"蘅芜君",与惜春说到画作时也是头头是道,再到论"禅"时更是把对南禅之祖宏忍向慧能传衣钵的故事如数家珍,佛学知识渊博。
可见,宝姐姐不是"无才",而是拥有着高情商,懂得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表现,她并不被那套古板的封建社会思想套住,反而是将这套思想化作有利于自己的处世的方式罢了。
薛宝钗在管理庶务上也有一番独到见解。譬如在五十六回中,谈到大观园的一些人员改革指导思想时,薛宝钗反对探春的将改革完全利益化,而是认为应该以朱子的伦理道德为规范,以达到最好的效果。薛宝钗出身皇商之家,可她十几岁时却也只有老母,纨绔兄长,年幼妹妹了,家中那些产业不说十分,但多多少少都有她的参与。
虽然薛宝钗"藏才露德",却也是恰如其分的,在应该展示才华的"海棠诗社"里,她也闪发着耀眼的光芒;在元妃省亲时,也曾是宝玉的一字之师,有着深厚的诗词功底。她的才华和德行,都是无可挑剔的。
二、 性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薛宝钗不仅仅"藏才",也"藏情",在《红楼梦》中她各种完美的表现,也时常被人认为是"无情"所以才能够做得事事完美。这个"无情"在《红楼梦》里还曾被曹公正大光明地用到她的身上。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节,众人夜宴抽签玩耍,薛宝钗首抓"艳冠群芳"一签,上写"任是无情也动人"。因此后世学者在研究薛宝钗时都会把"无情"用到她个人的性情上,尤其是说她会藏起对贾宝玉的情意。但事实并非如此。
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后,薛宝钗是第一个到怡红院看望他的人,并说到:"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于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若不是真心待宝玉,势必素日端庄贤淑的宝姐姐也说不出这样的话来。
薛宝钗对待其他众姐妹的情谊则更加厚重。先说待湘云,薛宝钗真真正正地把她当作亲妹妹去疼爱,而且不仅在明面上如湘云想做东道请客时,她知道对方拮据,主动出面帮忙把宴会办得体体面面;在细微之处更有得知袭人请湘云帮忙做鞋子时,她悄悄告诉袭人对方在家中如何劳累,如何做不得主之事,既能帮湘云免了一些烦恼,又不被众人知道。
又说她对黛玉,黛玉是小姑娘性情,也直率地讽刺过薛宝钗多次,但薛宝钗却不曾有任何怀恨或者报复,反而在对方说出《西厢记》与《牡丹亭》里那句不合时宜的"良辰美景奈何天"后,隔日特意将黛玉邀来蘅芜苑教导于她。还有便是待邢蚰烟,得知对方因贫苦而典当外套时,特意悄悄替对方赎回来,在湘云等人不小心看到典当条时,她还小心解释,不让太多人知道。
这样的宝姐姐,又岂是无情的人呢?明明就是有情也动人的。
三、 处事大方,端庄贤淑
薛宝钗既然是有才华、有情意的人,为什么人们在谈论起她时都是有些排斥甚至讨厌呢?
主要原因是她所做的一切太过于完美了,她待贾母、王夫人等长辈尊敬爱戴,对一起玩的姐妹兄弟疼爱有加,对下人也是注意言辞,从不故意拿架子。对待每个人她都能做到亲切自然,稳重得体,非常优秀地处理着自己的人际关系。以至于贾府从上到下无一不对她称赞有加,就连赵姨娘这样的人,都说宝姑娘的好,实在让人觉得她"绿茶"。
但薛宝钗真的是"装"出来的良善吗?不说前面那些对黛玉湘云等人的好,但说在知道金钏掉井逝世后,她在安慰王夫人的时知道需要几件衣服来装裹尸体,提出将自己新作的衣服拿出来,这一份心意,也是难得的。要知道在我们今时今日都对死人有所忌讳,何况在封建社会里呢?
如果不是心存善意,待人仁厚,又怎能愿意将自己的衣物拿去给人装裹呢?薛宝钗待人处事顾大局,不拘小节,这一点并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从心底就培养出的一股端庄大气。因此从袭人这样的丫头,到赵姨娘这样的"二流子",再到湘云黛玉以至王夫人贾母等人,都是对她称赞有加,夸她的品性"在大人里头,也是少有的""温婉贤淑、雍容大方"。
这样被人夸赞的薛宝钗,虽看似完美,但还有一点缺失了"真性情"的品格,所幸曹公笔下的薛宝钗不是圣人,也不是刻板的完美主义者,也是有血有肉的活人。
她会在扑蝶时为缓解得知小红情事时的尴尬地脱口而出一句"颦丫头",会在宝玉说她像杨贵妃时反笑话一句"负荆请罪",也会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的不平凡的理想。正是因为她也有真性情流露的这一面,所以她才足够完美。
她不仅能做到世俗所要求的"德言容功",她还能做到世俗没有要求的才华横溢,她拥有超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完美地践行着世俗那一套道德典范,但她又不会只屈从于这一道德要求,她也有着自己的才能和见解,有自己的志气和追求。如果《红楼梦》里真要找出一个完美的人,只能是她,也必须是她。
参考文献:
王玉春.《薛宝钗的双重性格与 读者的双重评价尺度 ———再论宝钗形象的"阐释之谜" 兼与白灵阶教授商榷》
王喜悦.《薛宝钗形象的重新审视 》
屈俊.《论"人格面具"下的薛宝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