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菀凝妈妈暑假,陪着孩子背李清照的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如梦令里面的争怎么读?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如梦令里面的争怎么读(如梦令中的争渡)

如梦令里面的争怎么读

文|菀凝妈妈

导语:

暑假,陪着孩子背李清照的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

教材中,“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中的“争”字注音是【zhēng】。

乍一看,不对呀,我记得上学的时候老师明明教我们“争”读【zěn】,是个通假字,“争渡”即“怎渡”。

我第一想法就是难带教材改读音了吗?为了搞清楚是否教材改读音了,我就在读书群问了一下志同道合的国学发烧友们。

不过,得到的答案却让我吃惊不小。

大家像统一口径般都认为,“争”就是读【zhēng】,上学的时候他们老师教的就是这个读音,她们都很确定,没有错。

这下,我有点尴尬了,如果说他们来自同一个地方,学的同一本教材,那肯定认为是一样的,但读书群的朋友们都来自不同省份,相隔千里之远,所以,我也有点拿不定“争”的读音了。

有朋友调侃是不是老师教的时候带了方言,所以才会把【zhēng】读成【zěn】。

不过说起方言,就让我想起,李清照确实是山东人,那有没有可“争”用山东方言发音听起来就像“怎”呢?

为了证实这一想法,就请群里一个山东朋友特意用山东方言念了一下这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别说,虽然和“怎”的发音有出入,但听着还是有点儿像。

但转念一想,虽然李清照是山东人,但却自幼跟随父母在河南开封生活,也不一定就是山东口音,很明显,这种说法有点站不住脚的感觉。

那“争”字到底怎么读呢,哪一种发音才是正确的?

为了严谨求证,我查询了大量资料。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争”这个字的读音真的争议挺大的。

说是读音争议大,也不算太贴切,贴切地说应该是对字义的争论。

不管是认为读【争】的人,还是认为读【怎】的人,大部分人都是从这首词的词义和意境出发进行理解的。

认为读【争】的人,结合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和意境,理解为:奋力把船划出去,奋力把船划出去,只因划船声才惊起了一群鸥鹭。

词学泰斗唐圭璋老先生也阐释过,【争】这个读音也解释得通。

但也有人认为【怎】的意思更胜一筹,也更为贴切这首词的意境。

北京大学教授吴小如在其著作《古典诗词札从》中就解析道:

我以为“争”应做另一种解释,即“怎”的同义字。这在宋词中屡见不鲜的。“争渡”即“怎渡”,这一叠句乃形容泛舟人心情焦灼,千方百计想着怎样才能把船从荷花丛中划出来,正如我们平时遇到棘手的事情辄呼“怎么办”、“怎么办”的口吻。不料,左右盘旋,船却总是走不脱。这样一 折腾,那些已经眠宿滩边的水鸟自然会受到惊扰,扑拉拉地群起而飞了。

并且吴老先生还赞道山东大学教授王延梯的《漱玉集注》中将“争”正作“怎”解,可谓先得我心。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这两本书看看。

关于吴教授所说的“争”同“怎”在宋词中很常见的问题,我确实查证到不少宋词这样用。

比如,柳永的《采莲令·月华收》中这句:“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肠断争忍回顾”,就同“怎”。

又如,《御街行·前时小饮春庭院》中这句:“虽看坠楼换马,争奈不是鸳鸯伴”,也是这种用法。

考证到这里,我心里可以肯定我没有记错,我们小时候的教材确实是“争”同“怎”,读“zěn”的音。

并且我也多方查找到了当年的教材内容,确定了我的想法,书上的注音确实是“zěn”。

不过,到这里我也大概明白了,为什么我和读书群里面的朋友对“争”的读音和理解都相差这么远。

我想,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以前全国中小学课本不是全国统一的,有用人教版,有用苏教版,也有用北师大版,以及部编版的,而恰恰我用的版本和他们用的版本不同,才会造成这种差异。

不过,现在不会再出现这种差异了,因为现在全国中小学语文课本都是统一用部编版教材,当然“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句词中“争”的读音也是一样。

其实,到这里,我也觉得不管“争”的读音是【zěn】还是【zhēng】,我们还是统一以孩子的教材读音为标准。

当然,如果有对古汉语非常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深入了解这些比较有争议的字词发音。

最后

古汉语专家、中国现代语言奠基人之一的王力老先生在“漫谈:古汉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时谈到:

古代汉语语音,跟现代汉语语音有很多不同,我们不要求照古音来读古书。那样做,一是不容易,二是没必要。我们只要求知道古代读音与现代读音不同。

当然,至于读什么音,教材依然是金标准,你们觉得呢?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