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自家3、4岁的娃与同龄的孩子像成人一样抱着亲吻的时候,身为家长的你,内心感觉是怎样的呢?
在江苏连云港就有一名4岁的男孩和同龄的小女孩在校车上亲吻被拍到并上传。
视频中孩子先互相抱着亲了亲,然后转过头,喊:“老师,你看好了没?”。说完,两个孩子又娴熟地抱在一起亲吻。
从动作的熟练程度可以看出,这应该不是两个人第一次亲吻。
对这个事情反应最大的是两个小朋友的家长。女孩的妈妈说自己看到视频心都碎了。男孩的奶奶反应则更激动,说对孩子造成极大伤害,孩子现在一听说上学就吓死了。
刚听到男孩奶奶的话时,我忍不住笑了,这男孩也太玻璃心了吧,被女孩亲两口,就吓得不敢去学校,这长大了可怎么在社会上混啊?
后来认真想了一下,小男孩不敢去学校的原因,应该不是被亲吻吓到,而是被女孩家长吓到了吧!
女孩家长在这种情况下大多会觉得女儿被占便宜了,冲到学校不分青红皂白骂男孩一顿。这样的行为才可能吓到小男孩。
但男孩的家长真的就这么支持孩子的行为吗?我询问了身边很多男孩父母,大家虽然没有女孩父母那样心碎的感觉,但也大多觉得很震惊、不开心,觉得孩子的行为太早熟,没有办法接受。
孩子的行为究竟是“耍流氓”还是“性早熟”呢?
如果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就会知道,4岁正是孩子对性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他们这个阶段开始了解自己的性别,从心理学的角度说这时进入“性自认期”,他们对自己和别人的身体产生了好奇和关注。
孩子刚出生时,已经有了性需求的本能,比如婴儿在吸奶、被拥抱或洗澡时会有生殖器反应和喜悦的表现。在能够控制自己的手部动作后,孩子会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体,如果他们无意中发现抚弄生殖器比吸吮手指或玩玩具更好,他们就经常会去摸生殖器。
到孩子两岁左右,过了肛欲期后,孩子会开始对周围的人感到好奇,他们想知道妈妈的身体是不是与自己的一样,爸爸的身体是怎样的,这只是孩子没有目的的简单探索。这个时候如果父母骂她不要脸,不可以,孩子的心理就会蒙上一层阴影,觉得人的身体是神秘和羞耻的,对性产生羞耻感。
这个阶段的孩子纯粹只是好奇,如果爸妈正确地引导,把阴茎、乳房像介绍眼睛、鼻子一样介绍给他,洗澡的时候,他想看尽情地让他看,孩子了解了身体的不同,就不会再好奇了。
但孩子的性心理是不断发展的,他们上幼儿园后,在集体生活中,孩子会对身体进行更多的探索。他们不仅会对同性的身体感兴趣,更会对异性的身体产生好奇,他们会观察,然后找出彼此身体的差异。
孩子常相互抱紧,亲吻及爬在对方身上,观察彼此的生殖器,他们也最容易提出与性别有关的问题,比如,问家长“我是从哪来?”或者“为什么妈妈有乳房,我没有?”等等的问题。他们的探讨行为有很多种,比如男孩子们互相比“看谁尿得高”;男孩子和女孩子会互相看对方是怎样小便的;有的孩子会出现自慰。
这是孩子正常的性心理成长过程,是所有孩子都会经历的正常阶段。孩子的诉求是:“我想要了解你的身体”,除此以外,他们没有任何别的想法!
正是因为孩子这样的需求,现在很多幼儿园的卫生间都是男女公用的,就是让孩子可以观察到异性小便的姿势,可以随意看到异性身体与自己的不同。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他们所有的探索都是出于对身体的好奇。只是大人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就会对孩子单纯的行为打上了“色情”的标签。
这两个亲吻的4岁孩子,其实也只是互相好奇,甚至只可能是觉得这是表达爱的正确方式。毕竟,现在网络、电视上孩子经常能看到亲吻的镜头,当孩子问父母时,父母如果回答这是喜欢一个人的表现。那么孩子内心就会认为,我喜欢你,所以我要亲你。
如果父母理性客观地看待,这件事很快就会过去。但从视频,我们知道,成人不是单纯地理解孩子。老师会觉得孩子好玩,撺掇孩子互相亲,所以,孩子会问:“老师,你看好了吗?”而家长了解后,对孩子的伤害则会对孩子造成更多的伤害。
所以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自己要先调整心态,了解孩子的性心理需求。不要随便用成人的眼光给孩子贴标签。
在发现孩子的好奇后,正确地解答,主动地沟通,循序渐进地给予孩子进行自我保护和尊重别人身体的教育,让孩子知道这些有差异的地方是自己的隐私,一定要好好保护,不可以随意在别人面前随意暴露,更不能让别人随意看和触摸,孩子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他的性心理就会向前发展。他会明白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隐私,不会再随便看别人的隐私部位。
在孩子幼年时,家长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对孩子的行为以“耍流氓”论处,打上了“色情”的标签,孩子就可能对性产生严重的羞耻感,孩子的性心理发展反而会停滞不前,他们想要观察异性身体的欲望就会愈演愈烈,变本加厉。
如果父母不理解孩子的行为,用羞辱或打骂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则可能把这份诉求压抑下来,等到青春期的时候再爆发出来,并带来很多不良的后果,很可能这份羞耻感会一直伴随着他成年,对孩子造成永久的伤害,变成露阴癖、偷窥狂等。
其实孩子的世界远比成人的单纯得多,孩子所有“不好”的行为也都是他们成长必将出现的正常阶段,如果能够理解孩子性心理的发展过程,善意的看待孩子的行为,家长越自然的对待,孩子越能顺利的成长哦。
作者:60分妈妈月华,已出版《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你现在做得太多》,国家级青少年心理咨询师,帮助众多新手妈妈度过生完孩子最艰苦的两年,陪伴共同成长,来源:60分妈妈月华(liushifenmam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