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盐都新闻

福建省稻田牛蛙共养模式(立体种养蛭同稻合蛙欢笑)(1)

今年以来,我区围绕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推动种植、养殖业逐步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和特色化。在学富镇就有一位村民,通过尝试与探索,形成了水稻、青蛙、水蛭综合种养模式,成功走出一条生态立体养殖致富路。

9月2日,江苏田盛源生态农场迎来了几位从四川赶来的客商。他们在考察农场水蛭养殖情况、检测水质的基础上,成功达成合作意向,签订了5吨人工养殖水蛭收购合同,预计可为农场带来600多万元的收入。

福建省稻田牛蛙共养模式(立体种养蛭同稻合蛙欢笑)(2)

四川省宜宾市某药材公司采购员 李成富:我今天从四川赶过来,到戚总养殖基地看他的水蛭养殖的个头、质量还可以,我们公司准备跟他签订5吨干货,我们今天预交20万元定金,准备把这个水蛭基地作为我们的供货基地。

福建省稻田牛蛙共养模式(立体种养蛭同稻合蛙欢笑)(3)

水蛭俗称蚂蝗,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去年,农场负责人戚思田在外出学习中发现了养殖水蛭的广阔发展前景,于是萌发了养殖水蛭的念头,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后,在原先青蛙养殖基地旁流转了40亩土地,开始进行人工养殖水蛭。

福建省稻田牛蛙共养模式(立体种养蛭同稻合蛙欢笑)(4)

江苏田盛源生态农场技术员 戚思川:今年我们上半年5月份开始养这个水蛭,用这个网箱养,和土壤隔开,不靠地,不破坏农田活力。

农场的管理员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水稻种植的面积虽然不大,但亩产也有300公斤,加上亩产1500公斤的青蛙和亩产600公斤的水蛭,一亩地的综合产值接近10万元。

福建省稻田牛蛙共养模式(立体种养蛭同稻合蛙欢笑)(5)

江苏田盛源生态农场管理员 姚昌明:我们在学富镇戚庄村有30亩,联河村有60亩,还有大纵湖镇七星农场还有30亩,今年的青蛙长势都比较好。

水蛭养殖对于水质要求非常高,喂食、换水、清理、消毒等程序多,需要的劳动力也多。当地村民陈生娣将家里土地流转后,也来农场打工了。

福建省稻田牛蛙共养模式(立体种养蛭同稻合蛙欢笑)(6)

江苏田盛源生态农场工人 陈生娣:我们这个土地被戚总包过去了,我们的(年)收入有4万多元,工资是按月发,我们工人共有100多人。

“蛭同稻合蛙欢笑” 。看到这种立体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后,周围的村居纷纷组织人员前来参观学习。戚思田也是毫不吝啬的分享起自己的“致富经”,用学到的技术和摸索出来的经验,带领大伙一起走上“致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