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出生在羊大垴山下的一个小村庄,从记事起就经常看到高耸入云的山峰,但直到12岁,老师让同学们去羊大垴捡柴,我才第一次爬上去。之后的青少年时代,经常听到老人们讲羊大垴的故事,还多次去割过笆条、刨过药材。参加工作后,还陪省、市来的朋友游玩过几次。不过,对羊大垴的印象仅停留在干农活与游玩,记忆是零碎的,理解是粗浅的,印象是模糊的,更没有静下心来,系统地思考和挖掘其蕴含的精髓。2022年春天,涉县旅行社的李书龙打电话,说:“哥,你从小生活在羊大垴山下,对羊大垴有一定的了解,现在又有时间了,很多历史性的东西不去发现、挖掘、整理,知情人会越来越少,难度越来越大,现在搜集比以后更容易。”几句话,让我动了心思:把羊大垴写下来!也算为生于斯、衣于斯、食于斯、居于斯、长于斯的家乡尽一点点绵薄之力。于是我查找了《涉县地名志》、《涉县县志》、《涉县寺庙》等资料,先后走访了梯上村原支部书记付安平、现支部书记张保军、村民张建华、赵文秀及岩上村杨张全、西泉村贾福用等,李书龙还联系了山西省黎城县、左权县旅游局搜集到大量资料。为在考察中能够更形象、直观、全面地了解羊大垴的情况,在梯上村民张建华口述时,我还画了一张羊大垴的草图。2022年4月9日,我特邀了土生土长的梯上村原支书付安平当向导,与前川、树屿牧歌和摄影大家龙尚大山、筱静及登山爱好者向日葵、王海叶一同实地考察,从上山到下山约十多个小时。了解到不少新内容,使掌握的材料更丰富,为进一步整理打下了基础。因个人水平有限,我发现的广度、挖掘的深度、理解的高度定有不少差距,对能否写出其灵、其魂没有底气,但总算迈出了一步,希望为以后更好地挖掘、提升,宣传这方胜地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底蕴恢宏羊大垴

  羊大垴也称杨道垴,位于涉县城西北辽城乡贾家庄村北、梯上村西,主峰海拔1,562.9米,系涉县第一高峰,比泰山高30多米,历来有“登上羊大垴,离天一的脑(的脑:涉县方言,即脑袋、头的意思)”之说。整座山为西北——东南走向,长约5公里,面积约30平方公里。该山为河北省涉县与山西省左权县、山西省黎城县之交界。“羊大垴”名称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说姓杨的道人在此修炼,得道成仙,故叫杨道垴;另一说是修建圣水寺时,因山高坡陡,砖瓦运输困难,村民们都为此发愁。晚上,邻近几个村的村民都做了一个同样的梦,梦见自家的羊都背着砖瓦等建筑材料儿往山上运。第二天早起,看到圈里的羊都是大汗淋漓,山脚下堆放的建筑材料一夜之间全部搬到山上了,故叫羊到垴;又说因此山险峻,通往山顶仅有的三条小道如羊肠一样纤细弯曲,非常难走,所以叫羊道垴,后衍化为羊大垴。

  上羊大垴有三条主路,六条分路。河北方向一条主路,从县城出发到石门村右拐沿石岩路,过石窑、郝家、韩家窑、苏家庄后左拐,经西泉到梯上的臭水圪道村。三条分路:或从臭水圪道左上到常闯村后开始上山;或从臭水圪道左上常闯村下,再右走到扁担闯村(现无人、仅有房址)上山;或从臭水圪道右行,过梯上左拐到阎鼻洼,从阎王鼻子尖上山。山西方向两条主路,从清泉村开车直到南岭或从清泉徒步走山路到菩萨岩。三条分路:或上南岭村后右走可达八里闯下,开始爬山;或左拐到菩萨岩,再走小路登山;或过菩萨岩沿新开路绕弯而行。不管走那条路都要经历:道如肠、行如蟹、喘如牛、汗如雨。

  一脚踩三县

  羊大垴是一座佛教圣山。

  说起羊大垴,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杨歧方会得道成仙的故事。据黎城县志记载,禅宗临济宗传人的杨岐方会(公元992-1044年、一说原籍河北正定,又说原籍涉县龙耳村),于北宋中叶在五台山受具足戒,沿太行南行,过辽山(今左权县)隐遁于清泉村白岩山峰巅石洞。年复一年,群山为伴,松果为食,泉水解渴,须黄盖颈,潜心悟道数十年,独创杨岐派,成为佛教禅宗的“五家七宗”(五家,指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宗,临济宗后又衍生出黄龙、杨歧两派,与上述五家并称“七宗”)之一。从此,羊大垴成为佛教的重要活动场所之一,造就了杨歧方会、净遇、秀峰、德明、万方、光玉、瑞福、圆悟、修奇、韬光、静公等一代又一代名僧,其中杨岐方会、圆悟、修奇三位大师影响最大。杨歧方会得道成仙后南行传法,杨岐派弘法至今远传日本、朝鲜、韩国及东南亚。圆悟禅师乃德明禅师门徒,后传法于江南天童寺一带,是明朝崇祯年间名僧,著有《辟妄七书》和《辟妄三录》。修奇禅师出家在东北,学道在四川,于民国三年隐遁于羊大垴,开辟志公金顶䀝卢派道场。后有弟子远居香港、新加坡弘法,今信徒多在中原地区。

  去羊大垴大多要去圣水寺。圣水寺分上下两院,上院叫圣水寺始建于北宋初年,海拔1500多米。四方形院落,坐北朝南,山门两旁有钟鼓楼各一座。正殿内立有释迦牟尼、文殊、普贤三尊佛像,左陪殿立观世音菩萨、金狮拜像,右陪殿立地藏王菩萨像。院内正中有一石甃地洞,约1米多宽,5米多深,向正殿基底延伸,后有石龛,立有神位。寺院右侧建一方台,上立大小不一的石雕舍利塔三座,为和尚清晨练功强身、夜间观星望月之地。寺院左侧与后侧有山泉汩汩入井,“圣水寺”因此而得名。更神奇的是,寺院内枯死30年的牡丹,在1996年突然重新开花,清香可人,据说与涉县更乐一家寺院的牡丹同时开。除此之外,还有东天门(木锨豁)、西天门(圣水寺西有一处天险)和南天门(又名八里闯)三面环卫,东天门可观日出冉冉、西天门可赏月升月落、南天门可看云雾悠悠。寺院后上方有一山洞——仙人洞,传说就是杨歧方会修行和飞升之地。村人误杨为道人,称其为杨道人,今清泉村人仍流传杨道人之说。后辈念其功德,将白岩山改成为杨岐山。称悟道岩洞为仙人洞。

  圣水寺的下院叫天坛寺,位于清泉村东,从村后经过九十九道石阶便可以进入寺内。碑文记载,天坛寺曾于康熙、乾隆、道光等时期重修和扩大规模,但到1999年大多数殿宇颓废,仅存墙基和古碑数通。经过居士多方募化,重修正殿五间。正北为三圣殿,内塑阿弥陀、观世音、大势至三尊大佛。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题殿名“大雄宝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弘道大师爱新觉罗·恒镇为寺题名“天坛寺”,并撰一联:“宝界现庄严云凝华宴,香台散曼陀开般若雨。”

  在考察中了解到,羊大垴的寺院,特别是圣水寺,虽然修建在山西境内,但从兴建到后来重修都是河北和山西两省周边的善男信女们共同捐款捐物完成的。

  目前,在山西境内存有天坛寺、圣水庵、菩萨庵、圣水寺、仙人洞、塔洼寺等佛教古庙及古遗址十几处。在河北境内有朱道岩、牛道岩、小毛岩等朱姓、牛姓、毛姓修道遗址。羊大垴现存有旧时塔林、碑碣,内容丰富,历史悠久。石塔直通苍穹,石雕佛像、花鸟栩栩如生;古碑碣有二十余通,碑记齐全,有不少书文并存的碑碣,其中高汉雯作诗“送韬光大师说法还山十五韵”等为碑碣中之上品。

  羊大垴寺庙众多、名僧辈出,足以说明此地是一处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是一处可修成正果的佛教圣山,只因年代久远、地处偏僻、少有推介而默默无闻,遂成苍山遗珠。

涉县固新村有历史遗迹(底蕴恢宏羊大垴)(1)

  山高路险

  羊大垴是一座风景名山。

  去羊大垴可赏泰山之雄、华山之险、桂林之奇、峨媚之秀、村庄之朴。

  说其雄:占地约30平方公里,跨两省三区三县。比泰山高30多米,只有站在三县交界最高处,才知其雄壮宏伟。四周远眺,奇峰耸峙龙腾虎跃,群山逶迤延绵不绝。近看沟底道路蜿蜒,村庄棋布,屋舍俨然。白天,可看到龙山电厂烟囱白气袅袅,可听到涉县城火车汽笛声声,可观赏漳河汤汤、波光粼粼;晚上,可观漫天星河变幻,可赏县城溢彩流光。难怪有人云:一脚能踩三县地,双手可摘日月星。松柏倒挂山巍峨,高语恐惊天上人。

  道其险:从河北方向来,或走抬头只见的一线天(常闯)、或四肢并用爬行的扁担闯(扁担闯村上的一条小道)、或战战兢兢登攀的阎鼻尖(阎鼻洼);从山西方向去,要走惊心九曲十八盘、销魂壁挂隧道路、回首胆寒八里闯、头晕目眩仙人桥,每一步都怵目惊心。“登山中不敢回头,下山时不敢抬头”,真可谓:“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论其奇:座座山峰奇形怪状,耸云对峙。说上名的有龙头峰、木锨豁、仙婆峰、玉指峰、玉兔峰、老寿星峰、红脸崖、百丈崖等,或丹崖峭壁高耸云天,或崔嵬峥嵘如墙似屏,或巉岩嵯峨维妙维肖,真是“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赏其秀:羊大垴树种繁多,植被茂密。特别在大集体时,还建有林场,安排专人植树护林。春来桃花红、杏花粉、李花白、连翘黄,芬芳袭人,沁人心脾!遇春雨,山下麦苗青青、桃花怒放,山头白雪皑皑、耀眼茫茫,真是“一山有四季,三里不同天”。至于夏季,气候凉爽,植物尽绿,时有云雾缭绕,如若仙境。秋天更为迷人,绿松柏、红黄栌、黄榉树等各种色彩纷呈,层林尽染。红的真挚、热烈,黄的透亮、爽心,绿得干脆、悦目!红中有黄,黄中有绿,多姿多彩,巧妙搭配,浑然一体,如诗如画!冬天,卸了妆的羊大垴,或横或竖或斜的山峰、山脊、山梁如强壮的肌腱,凹凸有致、线条清晰,天然一副水墨丹青。常有山泉水溢流崖壁上,冰凌倒挂,形态各异,悦人眼目;遇到特殊天气,簇簇雾凇,妖娆迷人;雪后,山顶白雪皑皑,长久不化,风景这边独好!

  可以说,整座山就是立体的画,四季的诗,将不同季节的游人熏染得如醉如痴。

  羊大垴带水字的地名很多:圣水寺、饮虎池、天池、小井栈、水泉洼、水洞、林场井等等。集体时代,周边村几万只羊夏天都要在山上“宿山”,就是因为气候凉爽,水源充足。奇怪的是所有水源旱不涸涝不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因山中野生药材较多,水中含有多种中药成份及微量元素,清冽甘醇可口。

  言其朴:羊大垴山下的村庄大多粗犷、简约、古朴,尤其梯上、岩上两个村最具特色。

  梯上村是河北涉县辽城乡的一个地处深山的行政村,由梯上、常闯、北洼、大西沟、南架上、大南峧、臭水圪道等7个自然村组成。据《涉县地名志》记载,村人由清朝乾隆、道光年间相继从河南林县、河北涉县更乐村和城里等地迁来定居,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全村分布在方圆二十多里的沟谷山梁,三户一村、五户一庄,房屋或建在山梁或藏在山凹,有“对面聊家常、近身走半天”的说法。村内石头街、石碾磨、土坯墙、石板顶,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独具特色。因1996年洪灾严重,加之上学难、就医难、行路难等多种原因,2006年县委、县政府实施扶贫移民搬迁,将梯上村搬到原兵器工业部第六机械厂旧址。

  岩上村位于羊大垴东部,是辽城乡东泉村的一个自然村,与山西省左权县一山之隔。境内有数十处古长城(属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传说是赵国通往燕国的古栈道之一。有碑文记载,岩上村立于明朝前期,立村之初为李姓与樊姓,后有张姓、王姓陆续入住。《涉县地名志》记载,清末郝姓由本县郝家村、杨姓从本县更乐下南头迁入。岩上村地处深山,植被茂密,景色怡人。原在石岩上建房立村,故叫“岩上”,后因交通不便迁至岩下,但村名未变。房屋院落多呈品字形,或依岩洞、或靠山体、或坐巨石而建,别具一格。村内参天古树、石街、石碾、石磨、石桥、石井、石窖、石碓臼随处可见,特色浓郁。全村高考以来,培养了30多名大学生,占全村人数的五分之一还多。2016年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7年6月10日中央电视台在第七频道曾予以报道。

  “地僻尘烟少,山深清梦多”。这些村庄保留着原始、古朴的山村面貌,成为周边游客旅游的目的地。难怪“驴友”吟道:遇树有画意,见石生诗情。相逢山村语,小住扫心尘。

涉县固新村有历史遗迹(底蕴恢宏羊大垴)(2)

  羊大垴俯瞰

  羊大垴是一座革命的红山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就设在羊大垴山脚下的麻田村。据上年纪的老人讲,朱德、彭德怀、左权等指挥部人员利用此地山高林密、山势险要的地利,在小背(羊大垴的一个地名)战斗生活了好长时间。八路军兵工厂、服装厂就隐蔽在圣水寺生产子弹、裁缝被服,为打击日寇、巩固根据地提供了保障。天坛寺是八路军总部报社、书店所在地,为我党宣传抗日政策、发动广大群众、鼓舞军民抗战做出巨大贡献。著名作家、山药蛋派鼻祖赵树理在这里创作了著名的小说《小二黑结婚》。

  考察中,我们还了解到山下的村民在抗击日寇的感人事迹。由于羊大垴周边村的群众基础好,抗日战争时期,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曾带五大队来到岩上村垦荒种田,村东山顶老祖庙和龙寺脑曾是司令部办公场所。一二九师政治部主任黄镇率人进驻常闯村,白天在张乃朝家办公,晚上去赵毛旦家睡觉,在常闯村工作战斗达两个多月。常闯村现任支部书记张保军的九爷爷张九成,18岁参加了八路军,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后曾任东北某军区司令员,在东北成家,生有一男一女。早年回来探亲时把警卫连留在县城,后级别达中央委员。日寇大“扫荡”时,大西沟村杨榜兰与村民们躲在一个山洞里被日寇发现,为保护乡亲他只身主动钻出来,带着日寇走到老虎栈的悬崖绝壁上,乘鬼子不备,抱着一个鬼子跳下山崖。所幸,鬼子摔死了,他被树枝挂住,虽然受伤,但活了下来,一直活到七十多岁。西泉村田玉聪与村长贾奋竹躲进后西沟岩(又名窟窿岩),看到两名日寇搜山,便灵机一动,在一处日寇必经的悬崖小道上支上了一块悬空石板。果然,两名日寇一脚踩空,摔死在山下,当年被评为“杀敌英雄。”岩上村有四名热血青年踊跃参军,其中两名在解放战争中牺牲,一名在抗美援朝中壮烈。村民杨花廷经多层选拔成为刘伯承师长的警卫员,参加过解放太原战争,立过军功。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羊大垴周围村庄“户户有青壮参军,村村有支前小队”,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贡献。因此,羊大垴是一座革命之山、红色之山。

涉县固新村有历史遗迹(底蕴恢宏羊大垴)(3)

  菩萨岩

  羊大垴是一座物产丰富的宝山。

  此地植被茂密,据统计,各类树木200余种,有栎、椿、槐、橡、松、柏等树木,间生荆条、酸枣、葛、藤等灌木。山上长满了各种中药材,据河北中药材第十六小组实地普查,羊大垴现有连翘、黄芪、黄精、党参、柴胡及世界濒危二级保护植物太行花等上千种中药材,常用药材达200多种。2010年11月14日,涉县原卫生局局长付正良带领普查小组在山中发现了野生黄芪群,其中一株头直径达25厘米,根径长2.45米,村民戏称“比姚明高,比海碗粗”,堪称野生“黄芪王”。中国中医药报配图、中国新闻网在2011年1月13日以河北发现巨型野生“黄芪王”、河北新闻网2012年6月26日以河北邯郸发现超级野生“黄芪王”为题作了报道。核桃、花椒、柿树加上漫山遍野的野生连翘,增加了村民收入,村里人都说羊大垴是一座“宝山”。优越的自然环境成为动物们生活的天堂,各种动物达150余种。天上飞的有雕、鹰、鹞等鸟类,地上跑的有虎、豹、狼、狐狸、野鸡、野兔、野猪、野羊、鹿及蟒蛇等动物族群。据向导付安平介绍,此山还有矿产,有一处叫银窑背的地方有银矿,小毛岩附近还有铁矿、金矿。东部山脚裸露着大面积紫红石英砂岩,石英含量高达90%以上,为建材优质原料。

涉县固新村有历史遗迹(底蕴恢宏羊大垴)(4)

  羊大垴秋色

  羊大垴是一座诡异的神秘之山。

  在羊大垴下的村庄里到现在还流传着许多悠久而神秘的传说,虽近怪异,亦足见人心向善,民风淳厚。除杨歧方会修成正果(得道成仙)外,还有仙婆山(俗称老婆山)降虎妖安黎民、玉兔恋景、老寿星献桃、玉指峰镇魔、转山迷魂、仙人洞迷雾驱日寇、铁拐李与朱砂洞、和尚与老虎等传说,给羊大垴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抗战时期,村民躲到仙人洞中祈求仙人保祐。就在刚听到鬼子叽里咕噜的声音时,洞外突然浓雾四起,鬼子分不清东西南北,一下子晕头转向,只得狼狈回返!鬼子走后没多久,便云开日出。

  长期生活在此地的人们知道圣水寺周围草木神圣、不可妄动。某村某人(真实故事隐去姓名)在圣水寺周边干农活,下工后随手砍了三四十根椽,卖了几十块钱藏到装米的瓦缸里,没想到过节时点的蜡烧掉了盖子,把瓦缸里的钱和米全烧光了,还得了一场病,后去圣水寺烧香祈祷才平安无事。

  离羊大垴不远的某村有一位村民(真人真事隐去姓名),他目不识丁,终身未娶,少年得祖传医术,常常利用空闲上山采药,回来自行炮制。遇到村民有个头痛脑热的号脉后,把自己炮制的药给村民吃,很快就好,分文不取,周围十里八乡找他看病人的人很多。1988年春夏之际,本村一妇女左腰间得了“带状疱疹”,疼痛难忍,本着试试看的想法回家找他治疗。只见他从缸里舀了一碗水,先喝一口漱了漱口,尔后伸出右手中指,一边指着得病的地方比划着画圆圈,一边嘴里嘟嘟囔囔地念叨着什么,念完后喝一口碗里的水,噗、噗、噗,喷到病灶上,连续三次后便让回家。如此一天两次,三天后痊愈(真人真事)。此人直到2010年81岁去世,周边村的人都知道他做了一辈子好事。

  岩上村现在还有两位收毒奇人叫杨小考、杨榜付,是民间外伤收毒法杨维新祖传第六代传承人,遇三乡五里有人被蛇、蝎、蜂所伤,便用祖传收毒法免费治疗,很快就好,为乡亲邻里提供了很多方便。2018年7月份,山西麻田镇窑底村素英被蛇咬伤,在北京找专家都没办法治了,只好回家。回来后,得知岩上村杨榜付治疗蛇咬伤有祖传秘法,便找到岩上村,经杨榜付二十多天治疗,痊愈回家。

  羊大垴朴实厚重、恢宏大气的底蕴孕育了周边一代又一代人们蕙心纨质的品德、百折不挠的斗志、容纳百川的气度、徇国忘我的情怀、勇往直前的精神。是八百里太行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涉县老区一座高耸的丰碑。如有仁人志士能继续挖掘其内涵并发扬光大,必将对涉县的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和人文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我们拭目以待!

涉县固新村有历史遗迹(底蕴恢宏羊大垴)(5)

  羊大垴秋色

  附传说搜集故事:

  一、仙婆(俗称老婆山)降虎妖的传说

  传说上古时期羊大垴水泉洼(地名)附近有一头虎妖,经常兴风作浪,祸害山下百姓。玉帝得知后,派大仙女、二仙女下界除妖。两位仙女与虎妖大战三百回合后,虎妖自知不敌,甘愿臣服。但两位仙女担心老虎妖性复发,各吹一口仙气化成自己的模样镇守在老虎不远的地方,自己回天宫复命,从此人间太平。现在游人从很远的西泉桥上就可以看到大仙婆山(大老婆山)、二仙婆山(二老婆山)及对面的老虎栈。

涉县固新村有历史遗迹(底蕴恢宏羊大垴)(6)

  二、玉兔下凡羊大垴的传说

  从圣水寺抬头东望,可看到木锨豁西南方一座山如一只玉兔抬头望天。传说,玉兔乘嫦娥睡着,偷偷跑到人间,到羊大垴时看到多灵药灵草很多,而且风景如画,便流连忘返。嫦娥醒来,不见玉兔,在月宫大喝一声:“孽畜,还不快快归来”!玉兔贪恋此地匆忙间灵机一动,拔下一根兔毛变幻成自己身形占住此地,飞天而去。

  三、老寿星献桃的传说

  据记载,老寿星生于公元前770年,东周时卫烟城(今濮阳县徐镇)一姓徐的贫苦人家,头、身、腿三部分长短相等,加之排行第三、故名三亭,相传为南极寿星降生。他平时乐善好施,广恤贫苦,且总不被人知,又行踪飘忽,人皆称之为神。传说有一天老寿星走到羊大垴一座山头上,左右观看,看到此处山脉龙腾虎跃、气势磅礴,山下生活的人们淳朴、善良,想着给此风水宝地留下点福泽。于是,便把手中的仙桃核丢到山上,之后又随手薅下一根胡须,化作自己的样子留在了山峰上。现在从扁担闯村抬头往上看,就好象老寿星脚踏祥云而来,身、头、须清晰可见,栩栩如生!圣水寺旁有个地方叫桃洼,那里及周边村庄有着悠久种桃树的历史,而且味道鲜美,据说就是老寿星留下的。所以梯上村长寿的人很多,有:“人过七十是小事,活过八十是常事,九十上百不是事”的说法。据了解,梯上村最长寿的是付国英,活了109岁。现在70岁以上的老人40余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18名,90岁以上的5名。好几位80多岁的老人耳不聋、眼不花、精神矍铄,都说与老寿星在此保祐和他赠送的仙桃密不可分。

  四、仙人洞迷雾驱日寇的传说

  梯上村大西沟上有一仙人洞,洞长约百米,宽窄不一,最宽处约十多米,最窄处侧身才能挤过去。洞内钟乳奇观,令人赞叹!更主要的是洞内仙人十分灵验。现在活着的老人亲身经历说,日寇扫荡时,村民躲避洞中祈求仙人保祐,当刚听到鬼子叽里咕噜的声音时,外面突然浓雾四起,鬼子一下子分不清东西南北,晕头转向,只得狼狈回返!鬼子走后没多久,便云开日出,村民得以平安。

涉县固新村有历史遗迹(底蕴恢宏羊大垴)(7)

  五、铁拐李与朱砂洞

  相传八仙之一的铁拐李常背的两个大葫芦里装有神药,安神定眩,药到病除,据说那药就来自羊大垴。一天,铁拐李感觉非常烦闷,无法排解,自己被百姓捧为仙人,却不能治百姓病痛。于是,便入山寻药。一天走到羊大垴,正茫然,忽闻喜鹊啼叫,抬眼望喜鹊鸣叫处,紫云氤氲,甚奇。攀壁见一洞,进入洞内,见洞壁朱色岩石,细心观摩。不经意间,他用食指摩擦洞壁岩石,将赤色的粉末送入口中品尝,忽然觉得心安神宁。惊诧中,他意识到这就是要找的神药,后通过多次验证,果有神效,这就是具有安神定晕功能的朱砂。后来,他又研制出不同的配剂,制成适宜于男女的丹药,并将配药的方法及采药的山洞告知弟子及百姓。从此,来圣水寺拜佛的善男信女拜佛求吉祥,取圣水,采朱砂去百灾。

  六、和尚与老虎的传说

  圣水寺不远处有明月池。池不大,水清甘甜,常年不盈不涸,飞禽虎鹿共饮之。突然,几天晚上夜深人静时,山门传来不断的嘶嘶声,寺里的和尚谁也没在意。一天晚上明月高照,嘶嘶声又响起来了。住持派一个小和尚去察看,愣头愣脑小和尚刚走到大门,就听到低沉瘆人的虎吼。小和尚借月光从门缝一看,只见一头斑斓白额虎挡在大门外头。小和尚吓得慌不择路,跌跌撞撞跑回去告诉住持。住持同小和尚一起回到大门前。此时,老虎好像有灵感,把虎掌扣在门缝处。住持仔细一看,恍然大悟,原来老虎掌上有一根刺,来佛门求助。于是,借着月光顺手给老虎拔了刺。老虎似通人性,地上一爬,低吼三声离去。

  七、玉指峰镇蟒怪的传说

  沿羊大垴山脉延伸不远有座山叫黑山尖,山上住着一条蟒怪,常常喷云吐雾让人分不清南北,或口吹狂风肆虐地里庄稼,或变为人形骗吃童男童女。山下村民深受其害,只好迁徙它处。玉帝得知后,便派观音菩萨降妖除害。观音菩萨到此后,随手拔下头上的一根簪子,一甩就把蟒怪的头钉在黑山尖。可蟒尾还在不停的甩动,观音菩萨又从宝瓶的柳枝上揪下一片柳叶吹了一口气变幻成玉指钉住了蟒尾,从此风平浪静。人们为颂扬观音菩萨的功德,便在圣水寺的陪殿里塑了观音菩萨像供后人跪拜。到常闯村看对面山峰就像象一根指头,就是玉指峰。钉在黑山尖的铁橛子,现在也还可以看到。

涉县固新村有历史遗迹(底蕴恢宏羊大垴)(8)

  八、转山迷魂的传说

  转山在常闯村右上方,上小井栈向左便可看到。转山上有蛇洞,生活着一条头有碗口粗、长有一丈多的蟒蛇(梯上村多人多次看到)。传说,蟒蛇受圣水寺菩萨点化在转山修练,并让蟒蛇用法力检验拜佛之人是否真诚。因此,凡去圣水寺拜佛路过此地,真心实意的平安无事,虚情假意的会在此迷路,半天转不出来,所以叫转山。因此,当村人事有不明、发生争执时常发誓说:要不信,咱去转山走一趟,看看谁真谁假!

  九、皇坟的传说

  皇坟位于岩上村。传说明末后期李自成在岩上村招兵买马,积草囤粮。起义后李自成、李思成、樊大成、樊二成等率兵外出征战,多年未归。李自成之妻独自生活,后自筹银两,组织人力修建了岩坡路。死后,村人找了一块风水宝地以皇后之礼埋葬。所以,现在岩上村有皇坟的地名和传说。

  十、鲁班帮修圣水寺的传说

  传说 ,兴建圣水寺时,每到夜深人静,圣水寺右后上方的红崖上就会传来“叮叮当当、叮叮当当”开凿石头的声音,到黎明鸡叫便消失了。有几个胆大、好奇的人晚上听到声音便偷偷去查看,结果到那里后却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听不到,可一回到寺里那地方又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而且还发现,第一天傍晚留下没有完凿完的石头,第二天早上都完工了,人们特别惊奇!有一天,去化缘的主持回来后,人们便把情况说给了主持。主持微微一笑说:鲁班爷帮忙哩!便不再言语。这种情况一直到寺庙建成。这个传说真假不知,但离此不远,西泉村东三层垴的一个石窟里,实实在在雕刻有三尊佛像,传说是鲁班雕刻的。

  十一、朱砂洞的传说

  北宋年间,穆桂英率大军驻扎在此。为给受伤的士兵治病,她派人四处寻药,终于发现半山腰的山洞中有大量朱砂,但是无法取下来,相传是有位神仙在此保护着。时隔不久,朱砂被南蛮发现,运用妖法将朱砂采走。很快,此洞被外人所知,于是就不断有人来此,运走红色的粉末,用作涂料或颜料。久而久之,洞中只有少许粉末存在,朱砂尽无,现存遗址一处。

  十二、山神庙的传说

  羊大垴的山神庙在南岭上,非常灵验,在羊大垴周围看不到豹子,据说与其有关。相传在很久以前,羊大垴有很多豹子,有外地人来羊大垴准备用药毒死它们,以取其皮毛,换些钱财。有好心的老汉见此情况,于心不忍,便想办法解救这些生灵。情急之下,老汉来到山神庙,跪下向山神祷告,说:“现在有人要害死豹子,如果山神有灵,请保佑豹子,让它们赶快离开,慢了就要大祸临头。”说来也怪,自此之后,周围再也没有见到豹子的踪迹。当然,外地人也莫名其妙,空手而归。

  十三、黑龙洞的传说

  黑龙洞位于南岭下一里之遥,传说是人们祈雨的地方。当遇到天旱,人们就站在山上用一把干草从山上伸下来,如果在洞口点着,即证明无雨;如果点不着,三天以内必下雨。这是一种迷信说法,当然也是人们急于求雨,迫切希望降雨的一种举动和心态。其实,从科学角度讲,干草本身是有潮气的,如果点不着,说明洞内有潮气,可能要下雨;如果点着,说明空气干燥、少雨,这是科学原理被集体的无意识迷信化了。

  十四、躲兵寨、碾米臼的传说

  在正对清泉村的山峰之上,阳涉铁路对过,有一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且视野开阔的地带,人称“躲兵寨”。传说,在过去兵荒马乱的年代,人们为了躲避战乱,纷纷外出寻找最佳躲藏地点。一天,有人沿着崎岖不平的小路砍开荆棘,掀开乱草上去,眼前豁然开朗。这里进可攻、退可守,在当时条件下,稍加修整改造,便成为人们躲避战乱的理想场所。如今,这里成为人们极目远眺、修身养性的好去处。在那里可以看见山西省清泉、麻田及河北省涉县等地的多条公路。

  而在躲兵寨有一件碾米的石具,传说是宋代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时,大部队驻扎在此,用石头凿的一个碾米的石具,供人马碾米之用,部队走时留了下来。久而久之,每到躲避战乱时人们也用此碾米。这个米臼历经风雨,见证了不同历史时代的沧桑。

  十五、菩萨庵飞来石传说

  菩萨庵位于羊大垴的山腰,海拔1200米左右,背靠青山,面朝漳水,苍松环绕,郁郁葱葱。有金代泰和二年(1202年)《重修志记》碑可考,这里是德明和尚的悟道场所。庵内现存楼殿五间,东西南转角楼各五间,还有碑记七通。楼殿下有水阁,阁中有一眼泉井,清冽甘甜,不涸不溢,可供400人饮用,有饮泉水、治百病的说法。菩萨庵中的一大奇观为院中的飞来石。这块巨石于1983年7月15日凭空飞来,穿过正殿屋脊后,掉入院中。奇就奇在门框等处都能使石头飞出,没有砸坏任何东西,只在院内砸了一个坑,凭空增添了一处景观。2000年临济宗第四十五代常仁弘道大师考察时,心有感发,挥毫题写“飞来石”。

涉县固新村有历史遗迹(底蕴恢宏羊大垴)(9)

  十六、圣水庵雷公井的传说

  圣水庵位于塔凹朝阳洞下,因庵边有一眼泉井,取名圣水庵。现有南北大殿,东西廊房。大殿内塑有一佛、二菩萨、十二圆觉、十六罗汉。雷公井位于圣水庵旁,井中套井,井里有井,且分上下两阶,并且在井下有婉蜓曲折之势。相传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通常会响雷,在雷响之后,如果你所居住的地方有水,无论在任何地方,都可找出泉水。通常情况下,井中泉水保持满井,如果遇到特别干旱的年景,泉水会顺着东北方向流去,人们只有下到井底才可观赏到这一奇观。

  十七、水洞的传说

  水洞(地名)是羊大垴最神奇的地方之一,地处羊大垴主峰北侧,牛鼻岩左上方,口大里小,深约五、六米,高约两米,面积约十五六平米。洞底有左右两个小洞,一深一浅,其中一小洞长年流水。开国元帅彭德怀曾经在此避难,常闯村赵金虎,曾经冒着生命危险,每天夜里为首长送饭。

  对水洞的传说很多:一说里边住着一条龙,是龙王洞府,可行云布雨;一说里边住着一条蟒(付安平等多人多次见到过),有人说头如碗口大,长约一丈多;有人说象布袋那么粗,有十几丈长;又说里边住着别的神仙。龙和神仙没有人见过,但付安平等多人多次在水洞周围多次看到蟒蛇出入。除此外,水洞有两奇却都是大家公认的:第一奇是,水洞里有一水坑,一年四季不涸不盈,喝了可以治肚痛。如果清理水坑里的淤泥,水马上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也不知道去了哪里。如果把淤泥再填上,水马上就满了。第二奇是,干旱求雨,百求百应。凡遇旱年,村里只要有三个德高望重的男人去求雨,三天之内,必然下雨。去时带上香、纸、供品、鞭炮及一个小空瓶。到那里后,先点上香、摆上供品、烧了纸,三人一齐跪下磕头并诉说求雨之事。之后带上灌满水的小瓶回返,沿途其中两个人不能说话。回来后找一空闲之屋供上龙王神位,并把带回的瓶水一起供起来,三天之内必降雨。降雨后还要再上供、烧香、放鞭炮。据多次参与过这项活动的张建华(小名乃蛋)讲,从祖辈到他这一辈,都十分灵验。

  十八、龙珠悬棺之谜

  羊大垴山下梯上村所辖自然村臭水圪道村下,有一块风水宝地,叫二龙戏珠的地方。二龙是指从常闯、扁担闯沟及梯上村沟里流下的水。珠是指这两条沟交汇处突兀出来的一块不规则的巨石,大约三四百平米,高约两三丈。巨石的最前边有一石岩,离沟底丈许,面积如床。梯上村四五十以上年纪的人都知道,不知道何处何月何人,把一口棺材放在哪里,也不知道何年何月何日,那口棺材突然不知去向,成为未解之谜。

  十九、苇水垴悬棺之谜。

  辽城乡西泉村四十岁以上的人都知道,村斜对面西北方的苇水垴半山崖上,有一口棺材,从远处看像一个小匣子。不知道什么人、什么时候放上去的。只是每年清明节前后,村人都会看到村后石桥前一堆堆烧纸的痕迹。大约九十年代人们发现棺材突然就没有了,成为村里的一大谜而流传至今。

  二十、黑山尖夜观北京城传说

  传说羊大垴山下不远的苏家庄村西北方有一座大山叫黑山尖,是一座有灵气的山,可出三斗三升芝麻官。每年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晚上子时,站到山顶上,可以看到北京城的夜景,街道旁的房屋、晃动的人影、闪烁的灯光如在眼前。不知道什么时候南蛮来了不少人,在山上放了上千只羊,以此为掩护在山上生活了三年多,钉了三根铁橛子破了此风水。从此,夜观北京城的景象就消失了。传说不知道真假,铁橛子却是真的。据苏家庄村村民苏成所等讲,他们多次看到铁橛子,一个在山顶的石头缝里、一个在山顶右下偏西的石头缝里,用手可以晃动,只是无法取出。

  二十一、岩洼沟的传说

  为解决梯上村行路难问题,1981年梯上村民在村支书付忠新、民兵连长付安平的带领下开山修路,可修到岩洼沟路段时遇到了几块巨石,连续两次所有装好炸药的炮都炸不响。村里一位有经验的老人出主意,让村里人在岩洼沟烧香上供祈祷,并建议不要炸其中的两块巨石,券一小石桥通过。无可奈何之下,人们只好照办,第二天,修路回归正常。现在去梯上村路过岩洼沟时,会看到两块巨石边有一座小石桥。

  二十二、苇水垴龙王庙的传说

  辽城乡西泉村斜对面西北方的委子水垴(主山名叫黑阳山)的半山崖有一座龙王庙,据碑文记载:明成化年间已有草庙一座,供龙公、龙母二位之神,后历经多次重修至今。据梯上村民张建华、西泉村上年纪的人说,此庙十分灵验。梯上有七个自然村组成,有一年大旱,梯上村准备去求雨,可联系常闯、臭水圪道和西泉时,他们都没有这个想法。无奈之下,梯上、阎鼻洼、大西沟、大南峧几个村便联合去苇水垴龙王庙求雨,回来后没多长时间,便下了一场透雨,可没有去的几个村却滴雨未下。石窑村一个财主也去求雨,可三天了没有下雨,财主拿着算盘去和龙王爷算帐。第二天,他家一道沟的土地全部冲毁。吓得他马上去龙王庙祷告,后才平安无事。有一天,西泉村财主付子房的老婆做了一个梦:梦到龙王爷说,苇水垴半崖上一口悬棺,坏了风水要搬家需借他家的骡马。第二天早起到圈里查看,发现所有骡马全是大汗淋漓。又找人去原龙王庙的地方看,发现原有房屋已拆倒,物料已搬到现在庙的位置。可这个地方一是没有土,二是没有水,怎么盖庙啊?当天晚上,村里一个德高望众的人又做了一下梦:梦到龙王告诉他,用刀可劈出水,用剑可插出土,并指给他具体位置。第二天,他找一把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梦中龙王爷指定的位置找水,结果一剑下去,泉水喷涌而出。龙王庙右对面崖下可以看到就是“刀劈泉”,用剑插的地方的土正好盖了三间房。

  后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关于羊大垴的材料初步成型。尽管好多地方因不尽人意而忐忑不安,但总算迈出了蹒跚的第一步。在写作的过程中有不少热心的领导、朋友给予我大力的鼓励和支持,我们深表感谢!除前言中提到的朋友外,另有张华平、李俊国、董全顺、师美素、杨少雄、江吉云、吕常明、牛真良、王瑜等等,给我们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并修改了许多不恰当的地方,特别是吕常明同志从框架结构到句子的语法、从如何准确表述到标点符号的精准运用等不厌其烦,修改了好几次。他一丝不苟的态度,让我十分敬佩!同时,还有不少人,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线索,但因时间仓促没有更深的去了解。如梯上村民张建华提供:他大叔叔叫张土成,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军,立下战功,解放后在上海参加工作,前十几年还回来探亲。西泉董全顺提供:西泉村对面的苇水垴上有“悬棺”及村后小石桥发生的神秘故事等等。

  对于历史绵长,人文厚重的羊大垴,我们的拙作浅白而粗糙,盼望更多的高人同好从不同的视角去作更全面、更深入的探索与发现,让羊大垴这颗八百里太行中璀璨的明珠发扬光大,为涉县的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和人文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眷恋着!祈盼着......(完)

(作者:苏米顺 郝乃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