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高双桂
2022年9月21日,大哥走完了89岁的人生,离开了我们!
这两天我又翻阅大哥在近几年写的一批文稿,那是他对家族、家庭、几十年主要事件的记录;有对自己人生总结反思;还有他继《梭声》诗集出版后的新诗作品。这是大哥嘱托我再帮出下集录入的电子稿,今天再读这些文字,细细品味他当时写作的心情,站在他的人生的角度来体味文中所谈的一些内容,有留给我们最值得总结的人生经验和教训。我又有另外一番感悟:
爱学习 笔耕不止
大哥一生热爱学习,从小到老从没有懈怠。把学习当毕生的追求,这是祖辈的遗传和希望。我们的父亲由于家贫只上了半年学,但是一生酷爱读书。父亲将读书的希望寄托在大哥身上,大哥学习绝顶聪明,记忆力超强,因家贫也只能读私塾八年,这为他一辈子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哥小时候学的的四书五经,到米寿之年还能大段大段背诵下来。他几十年笔耕不辍,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每有所感 ,都用诗歌记录下来。2012年结集的《梭声》诗集就收录了他近3000多首诗、词、赋。退休后在文化传承方面,他为乡土历史文化探源撰稿,不遗余力;他曾三次参与修订高氏宗谱。1947年13岁的他就参与修谱校录,1987年主持高氏宗谱修订,并作谱序;2017年修谱时他指导把关。他将这此当作是自己的责任,家谱是历史文献的组成部分,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修谱让子孙后代知道我们来自那里,记住前辈,不忘根本。
大哥将爱学习的精神传承给他的儿孙。即使那么困难,他让四个孩子都上学读书,两个儿子都是留学美国和瑞典的博士后。他们各自在自己的学科领域都有建树,都是国际上有影响的科技精英。孙子辈也是人才辈出,在中国、在国外,杜克、麻省理工大学,瑞典,英国大学都有它的孙子辈在那里求学,他们都学有所成。热爱学习,学真本领,为社会、为国家效力这是大哥的追求,也是这个家族的传承。
爱农机 耕耘一生
新洲在上世纪是全国机械化的典型,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农业机械化会议主现场就在新洲,新洲农机两次在全农业展览馆参加全国农业机械化展出,是全国农业机械化试点县之一。大哥是我们新洲农业机械化参与者、见证者、贡献者。在青少年时期他记住了老师“实业求国”的嘱托。1958年大办钢铁,他在碎料厂当秘书时就跟着技术人员学会了机械,此后不计报酬跟着刚组建的机械局上明山水库开拖拉机修水利。1959年自备四个月学费,参加新洲县第一届拖拉机手培训班,从阳逻到尾斗山,四个半月又当学员又当老师以优秀成绩结业。正值精兵简政,别人的户口往乡里转,他的户口从精简办公室调到农机局,从此参加了工作。此后他从学员到教员,农机技术员,将他全部的智慧和精力都放到了新洲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工作中。其中多少次领导要他入党当干部,他就像钉子一样钉在技术岗位,从他手上培养的农机手不计其数,在农机战线高老师的名字是张响亮的名片。后来他从在农机技术员到管理岗位,无论是大渡公社机械站长、书记,还是三店大公社、张店大公社机械站长、书记,他就是那个有专业能力的管理干部,在基层一线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机械化事业发展。再后来当农机研究所书记,新洲区农机学校的校长、书记,他就将精力放在技术进步和人才培养上,直到退休。他见证了整个新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参与了新州县在农业机械化从无到有到辉煌的发展历程。前天在送他入土为安的时候,他的学员、同事、朋友钟方平先生年近80岁,特地赶来送他最后一程,还赋诗悼念他!“悼恩师髙老先生:入土先存节,凌云亦虚心。先生髙品尚,永远照学生。您的学生,原張店机站,钟方平2022.09.23.”代表了那代农机人的心声。
行节俭 克己为人
老哥一身节俭。前天在最后送别他的时候,姐姐在那里哭诉说:老哥一生为公,一生为儿女,节俭一生,唯独没有自己!
在几十年当中无论过去在困难时期,还是后来生活富裕的事情,我们的大哥,从来不乱花一分钱,总是把一分钱当两分钱用,吃的普通,穿着朴素。我想了一下这是因为我们家底太穷,也是因为大哥结婚比较早,生孩子也比较早,参加工作时已是有三个孩子的父亲,一个月的工资才19块钱,他哪里敢乱花一分钱?到小老四出生的时候他一个月也只34块钱,每月还交15块钱口粮钱给生产队。可想而知生活的困难程度。如果不是老父母帮忙,还有二哥和姐姐帮着家里做了很多事情,光靠他和嫂子养活四个孩子还供读书,难!所以大哥一生精打细算,对自己更苛刻,艰苦朴素一辈子。他的这种节俭的习惯也传承给了后代,我记得大侄子上大学后,每个月的助学金还要节约两块钱,留下支持妹妹上学。小侄考上中科院博士生回家度假,还在家打野草,一个暑假晒干的柴禾堆成了一座小山。他们后来无论在国外留学、工作还是回国工作,经济条件宽裕时也是从来不乱花钱,几个子女都养成了这个节俭好习惯,好家风!
爱家人 一往情深
大哥爱孩子。在侄子们小的时候,他多注重他们的学习。虽然那时难得休息回家,但只要回家就会与孩子们交流,解决他们在思想上、学习上的困惑、困难,指导他们做人、做事,苦口婆心从不懈怠;当孩子们大了、上大学、参加工作了,他还是事无巨细,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交友,专业发展、包括谈对象、结婚生子,他都会管提出自己的意见,不厌其烦;到了老年,即使是80多岁的人了,每次儿子们回家,他都要到机场、火车站接送,还乐此不疲!这次他的离世留给他的子女们深深伤痛!
大哥爱妻子,宠爱了一辈子。年轻时的嫂子是十里八乡聪明漂亮的女子。他长期工作在外两地分居,却始终把家把老婆孩子放在心中,爱得心无旁人。他们后来回城工作稳定以后,在一起生活也有个小争吵,但从来一天也不分开。这一次大哥去世,大侄子远隔重洋回不来,他寄回一张他爸的老照片,我凝视这张过去没有见过的照片,大哥虽然穿的粗布衣服,却不掩他的英气和帅气。我想大哥青年时一表人才,风流倜傥,工作在外自然会遇到一些诱惑,但他对嫂子始终痴爱有加,是一个负责任的大丈夫。平常总有人在那里评论明星美人,我都无感,可能是我们大家庭里除了我不咋地,我的哥哥姐姐,我的侄子侄女们、外甥们,一个个都是玉树临风,漂亮潇洒,包括孙字辈的。我的大哥即使年近九十,腰杆依然挺拔!
爱国家 初心不改
大哥生在旧社会,亲历了战乱、灾害。小时候每年有半年时间住在武昌外公家,他看到了日本人凌辱中国老百姓,亲见外公挨日本人打,在他幼小心灵早烙下落后挨打的深刻记忆。这让他深切体会和平来之不易,也让他在经历新中国最困难时期时,从不抱怨。他爱新中国,愿意用真的本领为国家的建设增砖添瓦。为此他可以大年三十参加明山水库建设,四个月没有报酬不回家,还干得热火朝天。他可以长期扎根基层,立足技术岗位无怨无悔。他虽然任了五个基层单位的一把手,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甘于清贫。 他在儿子们学有所成,国外高薪聘请,出国高热之时,他却要两个儿子回国效力,报效祖国。
刚出版发行的《新洲举水文学》新洲文化艺术名人录第一辑,有大哥的专访文章,对他一生做了比较全面的总结介绍。新洲区农机局领导和老同事赶来为他送行,在追悼会上评价:“高怀清同志不愧为党的好干部,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对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认真负责、忠于职守、勤政廉政、大公无私、热爱企业、团结同志、作风正派、诚实待人,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我们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 这个评价很中肯!
大哥的不足
读着大哥对人生的总结,我也在用理性来看待他的一生。站在我的角度来看大哥不足之处,我认为大哥整个思想偏于保守。正因为他的保守,就让他失去了许多发展机会,比如青年时期奉行的“父母在,不远游”,他一次次放弃了走出去的机会。土改队长要带他走,没去。考取了“革大”没去,到广州学习没去,这导致了他失去了更高一点的发展平台。工作后1965年组织上对他的工作表现、工作能力十分肯定,培养他入党。在入党宣誓前,他听说入党后要他当行政干部,他只想做技术,宣誓时没去,这让他此后10年被排除党组织之外。如果他不是那么保守,做行政领导干部一样可以做业务,还会做得更好。 大哥的傲气。小时候我见到他是敬是畏,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傲气,初与人打交道总有一和高高在上的感觉。我想他这种傲气来源于自己业务能力和水平,所以在领导心里他是个从不会拍马屁的那一个。好在那个时候的领导们都是以工作表现能力识人,所以有他的立足空间,他与局里老一辈的领导们都是朋友关系。
我想他的这种傲气与家庭因素有关,我父亲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三天不吃饭,口里要有锅粑香”,即使再穷再苦,也不要失了气节。 大哥是亲近过大外公大鑫和尚的,长老那句“大歧山上一枝蜡,大家都看着的”训戒,他是记住了的。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律条,对他也是一种无声的鞭策!大哥能在那多困难情况下,先后担任过五个单位的一把手,从不贪污集体一分钱,这是一件好事。但太多的傲气也不好,若自视过高,就不能团结更多的人,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若遭人妒嫉发展就会受阻,这是他的不足,也是我们共同的弱点。
大哥太偏于小家
说真的自从父亲生病去世以后,我对大哥是有意见的。觉得他对父母亲关心太少了,没有尽到老大的责任。这次再读他写的关于父母文字,站在他的角度思考,我似乎有了一点新的感觉:“我的父亲最小,也是祖父的最爱,人非常聪明,有胆识,有远见。因他羡(想)读书,所以发誓要让我读书。常教导我们“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他并不止一次发誓说,就是当裤子也要让我读出来!”“父亲有重男的弱点,我是他最爱。父亲爱有出息的,我并未使他失望。他爱我在心里,我爱他也在心里,只是沟通太少了。”
确实大哥是父母亲的最爱,他一直是父母亲的骄傲,他们从不指望大哥在物质上回报,只希望大哥做国家有用人才,为社会作贡献,受到别人的尊重,他们就高兴就满足。他们把爱都藏在心里,也许至今我还不能完全理解这种深刻的爱。
大哥长期偏于小家。到晚年他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对侄子们也给了很多的关心。他对晚辈们的指点总是引经据典,深入浅出、滔滔不绝,让他们受益匪浅。不管那个考上大学,他都要作诗相赠,结婚生子了,就上门祝贺,充分体现了长者风范。而对于我们姐妹,许多年来每次去他那里,总是迎进送出,满心欢喜,这让我的同学好友们羡慕不已。
大哥对我的影响
我生活在一个有点封建的大家庭中。从我记事起,大哥常年工作在外面,偶尔回家住上一晚,听他与父亲谈家常,谈学习,谈工作,我是一个静静的旁听者。只有春节期间,大哥回家中住上几天,我们家里老老小小几十人相聚一堂,听父亲讲家事,听大哥读诗文,听大哥和侄子们抚琴唱京剧,小侄女们唱歌跳舞,那是我们家最幸福最祥和的时刻。虽然过去他没有精力关心我,支持我,帮助我。但是我知道我养成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多少与他有关,因为小时候我身后有一排哥哥和堂哥们,虽然他们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也没有人敢欺负我。
我能从一个乡下的黄毛丫头,读书出来参加工作,得益于母亲和兄、姐支持。上学后父亲和大哥每次在一起谈学习,让我这个对读书无感的人,也爱上了学习;大哥对书籍资料的珍爱、收藏,让我最早有了保存文字资料的意识;大哥笔耕不辍,勤动脑、勤动手,几十年如一日,让我也有了这一习惯。我是在这样的家风浸润中爱上了学习,他是我学习的榜样!
细想大哥对我也是关心的。读高中时没本子找他要了一个本子,那时一张纸都是金贵,我记了一辈子;回乡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时,一次他回家告诉我财贸战线招工,虽然我没有去,但是心存感激的;2011年我的日记出版他欣然作诗相贺“写家写国写青春,记录人生万里程。鸿爪不丢艰苦志,丸泥书尽俭勤辛。卓风奋斗留公社,笔下尽是乡土情。更迎双喜踵临日 书记《日记》见赤诚。”几年前的清明回到老家,我跟他笑说我看中了一个地方,可以安排我的身后事了,他听后对我很严肃地说:你百年后回到高家来陪父母亲吧。我说,好!我愿意回来陪伴父母亲。大哥心中还是有我这个小妹的。
人老了,总想回家看看,到哥那里去坐一坐,跟他聊聊天,哪怕抬扛斗嘴,也是一亲情享受。我也觉得我有哥哥们在,我的家还在。 大哥走了,我原以为大哥的去世我不会伤心。因为他年近90,比起父母他是高寿。但是这么多天来每每想起我还是泪流不止。因为大哥没了,我再回到新洲见不到大哥了,再也没有人与我讨论、争论问题了,也没有人为我解答家乡历史上发生的一些事情了,也见不到他每有所得将新作抄送于我了。这次大哥走,我好感伤,好多感慨,这几天没有心思做其他的事。我想为他做点纪录,也想尽快从悲伤中走出来。
生命就是一个过程,从诞生到离开只是一种生命形式的转换。大哥有诗集在世,他还活在书中,活在文字里;大哥留下的精神还在,他活在爱他的人心中!这种精神也必将传承下去。
2022.9.28
大哥出版的诗集页面图
目录图
文图
文图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