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最近看了一段视频印象颇深——《Just you say sorry》。

这就是教育的力量。

视频里的爸爸用温柔和耐心的方式,启发孩子不小心撞落了另一个小孩的东西说对不起而引发的一系列的故事。

只是一个很小的对不起,孩子一开始是拒绝的,而爸爸用自己的温柔和耐心告诉小女孩错了就必须承认,还在用嘴唇发声的方式让小女孩说出对不起这个单词。

女孩最后还是说了,不过女孩在自己被撞的时候竟然没有得到撞她的大人的道歉于是对爸爸的教育产生质疑。而后爸爸为了让小孩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道歉辗转波折,最后甚至惊动了警察。

孩子独立人格的培养(美国家长普遍都用)(1)

不过结局是小孩抱了抱她的成年阿姨,用最温柔的语气,把爸爸教她说对不起的方法告诉了阿姨,于是阿姨流下了眼泪,真诚地说了声对不起。

也就是温柔战胜了强势,耐心迎来了美满。无论是孩子自己或是大人本身,都深刻明白了好的教育其实是正向管教加启发式教育。

也就是我们多去表扬和鼓励孩子,让他们自己在学习或者其他活动的本身明白道理或者得到乐趣,而不是一味的消极言语甚至棍棒的方式让孩子被迫地接受某些知识或者道理。

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缘起美国的育儿体系。该体系在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基础进行改良,旨在帮所有的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发展全面人格,而这其中的核心就是让对方有归属感和价值感。

孩子独立人格的培养(美国家长普遍都用)(2)

作为个体的人,只有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并且取得了相关成就,才会感到满足,才能持续进步。正面管教的核心是不惩戒,不溺爱,对于教育双方都是平等的关系,而所有方法的运用都源于父母对孩子的爱和温暖,一心向善,不放弃的态度。

教育的主旨是让孩子自己懂得学习或者其他活动的价值,真正理解父母的出发点,以自我完善的方式进行自主活动,成为拥有健全人格的人。

我们来看一下正面管教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指引。

孩子的行为其实都有原因,每个孩子都需要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父母要求他做什么。他们想获得的关注来自他们想要得到归属感,也就是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以及价值感,也就是社会有用的一份子。

孩子独立人格的培养(美国家长普遍都用)(3)

他们的行为都是以这两个为导向,而在行动过程中,可能由于孩子本身的理解偏差导致他们做某件事的时候并不能完全按照我们的计划去执行以及实现预先的效果。

一些不可理喻的行为也尤其被家长误解为孩子的不良行为,而行为背后实际上是孩子找归属感或者价值,比如哭,扔东西,不吃饭等。如耍性子、发脾气、哭闹、粘人、跟父母吵架……

一个有不良行为的孩子,都是一个不自信的孩子。

所以你的指责,你的责备,会导致孩子和你的疏远甚至逃离。

并不是孩子觉得自己不想做这件事,不想变好,而是觉得你无法理解他们的努力,他们不想坚持了。孩子需要被平等对待。

我们大人对平等公平看得非常重,但到了孩子就不一样了。我们觉得作为孩子的监护人甚至长辈,孩子所有的想法是不允许的也是不合适的。

孩子独立人格的培养(美国家长普遍都用)(4)

过来人的经验或者教训可以避免孩子少走弯路,因而在教育过程中往往没有管孩子的真正想法和意愿,把自己的教育计划强加到孩子身上,让所有的学习或者其他可以让小孩在人生的竞赛中起跑就比别人快的所有可能性都放在孩子上。

所以我们看到小孩的书包总是比大人的背包重,小孩学的知识总是比大人学的知识更高深。更有趣的是,很多我们让小孩学的东西,比如编程比如橄榄球,是我们成年人就算有时间也不太会主动去学的东西,但我们被铺天盖地的广告冲昏了头脑。

所以我们觉得这些特殊的技能会让孩子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所以逼着孩子去学孩子没有兴趣我们也不懂的东西。

孩子独立人格的培养(美国家长普遍都用)(5)

孩子的人格健全取决于他的独立程度。

《育儿术入门》作者强调,你不能代替孩子做他本身应该做的事,因为一旦他觉得自己所有事情都不需要亲力亲为,那么很有可能他就会成为性格蛮横,也不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而后在社会的环境中难以和别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所以你必须明白,很多时候我们只能教他,不能代替他做,比如家务,比如学习,这个空间是我们给孩子的,也是必须给孩子的。


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一些小孩从小被过度管教,导致成年以后依然无法自己决定人生大事比如考学工作结婚生子等,而妈宝男就是很好的例子。

那些被过度干涉的人生终究在没法被干涉的时候容易走向崩溃,因为没有了方向。

所以我们要成为一个性格健全的人,从小的教育一定不能是过度教育。适当的放手,会让孩子在获得自由的同时产生独立的思想,让孩子学会理解人生的不完美。

这里的不完美包括孩子可能会犯的错误以及生活的耐挫折训练。

孩子独立人格的培养(美国家长普遍都用)(6)

很多家长都会耗尽金钱耗尽精力给孩子请最好的老师,报最火的培训项目,并且在和老师以及其他的家长斗智斗勇中颇有心得,也希望孩子一路顺风顺水,按照自己的意愿笔直地走着,不能出半点差错。

一旦孩子出现错误,我们就会大声斥责——你怎么那么笨,你怎么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你看一下隔壁家老王的孩子门门考试都一百分……

很多孩子从小都生活在学业的焦虑以及在怕被父母的挨骂中懦弱胆小,导致很多孩子因为小小的考试失利或者一些和同学的纠纷就产生了自我怀疑产生心理疾病,甚至做出极端举动。

孩子独立人格的培养(美国家长普遍都用)(7)

犯错误其实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只要让孩子明白错误的价值,那么孩子在追寻科学的真理上也不会畏手畏脚,也会更加勇敢。

最近我们会关注到一些成年人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取得好的工作成就或者理想爱情或者学业无法完成选择轻生,而细细琢磨,这就是孩子在成年的教育里是不是缺乏了挫折教育。

我们现在有个词叫“逆商”,也就是个人抗挫折的能力。你在生活的压力面前能自我调适,甚至在面对失败的时候依然对生活充满希望,这都是挫折训练的一部分。

如果只是盲目夸大成功的价值而对失败永远都是避而不谈,那么这种成功教育下的孩子在面对失败的时候也不会有很好的表现从而影响以后的人生。

孩子独立人格的培养(美国家长普遍都用)(8)

多用正面词语和行为做孩子的表率。我们需要让孩子明白我们和他们一样,也需要认清真善美防止假丑恶。

正向管教的核心在于如何去引导孩子,这里面包括言语引导和行为引导,我们在和孩子的沟通中尽量以一种真诚、耐心的态度,多鼓励和赞美,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价值得到了认可。

不要说孩子,就算是成人本身也需要被认可和被接受。多以我们在和孩子的沟通交流上,避免使用负面词语和负面动作,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也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

孩子的模仿性很强,而且孩子们也会记得我们曾经对他们说过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眼神。所以谨言慎行,让自己的所有表达都是积极的,充满爱和温暖的,这样孩子才会知道如何去爱和温暖周围的人。

孩子独立人格的培养(美国家长普遍都用)(9)

蔡康永说:“父母对子女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给子女一个开放的环境,让他们做真正的自己而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他们。”

做父母的我们以前也都是孩子,甚至我们变老了之后可能也会有孩子般的行为。甚至我们会形容伴侣也会有孩子般的行为。所有在不同阶段对孩子的角色回归,其实都在寓意着我们其实还是很喜欢孩子这个概念以及背后代表的天真,纯粹,勇敢。

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们要去磨灭孩子的天性,让孩子活成一个长大后的自己。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孩子形成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帮助孩子形成最好的我们。

孩子独立人格的培养(美国家长普遍都用)(10)

我们已经离开了我们的孩童时代,那些未能实现的圆满就让他过去吧,说不定孩子们造梦的过程会让我们看到更多的惊喜。

教育,是一场温柔的坚持,也是一场自我的升华。

我相信,所有的温柔将会收获更多的爱,所有的坚持将会不负初心。我们的孩子,也会在我们的细心呵护上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这种人生价值实现的幸福,也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你细心呵护的花朵,最终会被阳光雨露滋润着,变成美丽的风景线。

- The End -

作者 | Bear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1] Sorce J, Emde RN. Mother’s presence is not enough: Effect of emotional availability on infant exploratio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81; 17:737–745.10.1037/0012-1649.17.6.737

[2] Brim, OG.; Baltes, PB.; Bumpass, LL.; Cleary, PD.; Featherman, DL.; Hazzard, WR.; Shweder, RA. National Survey of Midlife Develop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MIDUS), 1995–1996. Ann Arbor, MI: Inter-university Consortium for Political and Social Research; 1996.

[3]Brown, B. (2015). Daring greatly: How the courage to be vulnerable transforms the way we live, love, parent, and lead. Penguin.

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