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田杰雄)清代戏剧家李渔写笋,说“此蔬食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能说出这样的话,该算得上是笋的知音了。而初春的笋更是至鲜至嫩。当北方人还徜徉野菜的清香里,秦岭淮河以南的人们则早就倾倒在了这山林之味中。双丽是成都明月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经理,在45天的采笋期内,她每天都要和春季最早上市的雷笋“打交道”,在她看来,吃雷笋更像是与大自然争分夺秒,而春天所有的滋味,也都在这笋里。
雷笋破土而出。受访者供图
有人说,身在北方的人,恐怕从未知晓过春笋的真味,超市里那一袋袋塑封真空包装的笋肉,根本不能为山野美味代言,有的即使包裹着厚厚的笋衣,也比刚刚从竹海里带回的嫩笋少了太多鲜味。
鲜嫩的雷笋。受访者供图
江南著名的时令菜腌笃鲜,讲究的正是用春天里刚刚钻出土层的笋尖儿,合着上好的五花肉和咸肉,慢火煨成浓白的汤汁,或许也只有这样的味道,才配得上它“江南第一鲜”的美名。
村民们刚挖出新鲜的雷笋。受访者供图
双丽所在的四川明月村不属于江南,可这里的六千亩地产出的雷笋在初春所散发出的清香,仍旧令人垂涎。
双丽告诉新京报记者,雷笋是春笋中最早上市的品种,每年往往三月初,村里的农夫就会开始忙碌起来。在她看来,雷笋是最知节气的,每年只有春雷响彻田间这日起,笋才会破土而出。
村民们挖好的雷笋。受访者供图
《舌尖上的中国》说起雷笋,曾讲它保鲜时间极短,一早一晚,滋味便会大打折扣,若是过夜再吃,便已有隔世之感。
而在双丽眼中,雷笋“赏味期限”太短,每年的收获期,也像是在与大自然争分夺秒,雷笋的出笋期说长了也不过45天,如果出笋后没有挖采,那么短短数日,笋便会长成竹子,再搬不上餐桌,倒是会成为“隔壁”熊猫的美味。
一位村民背篓满载不少雷笋。受访者供图
“这些天里,村民们会在凌晨出发,背着小背篓去田间挖笋。赶上出笋量大的那几天,有时候天还黑着,大伙儿还需拿着手电筒下地”。双丽告诉新京报记者,从出发到满载百十来斤的背篓,很多村民也只需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或许只有农民辛勤的劳动,才能对得起大地时节的馈赠。“经过筛选后,所有的竹笋也会通过物流发往全国各地,为合作社的客户尽可能多保留一些鲜味。”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编辑 唐峥
校对 吴兴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