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贾府一众丫环中,袭人和晴雯的经历最为相似,二者童年皆饱受穷苦,后都被卖为奴,只不过晴雯比袭人多了一道程序,其先被赖大买来后方赠与贾母。两人在贾母屋里服侍过一段时日,又被贾母所喜,双双放在宝玉的屋里。

袭人为什么能成为宝玉准姨娘(袭人原名叫珍珠)(1)

早在第三回,文中便先对袭人作了介绍,并点到其名源于陆放翁《村居书喜》之中的“花气袭人知骤暖”,而在贾母屋里时,其名唤作珍珠。至第二十三回,贾政听得袭人之名后深感不快,宝玉亦解释其名改自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

熟读文本的朋友都知道,贾母屋里的丫鬟,名字多是富贵喜庆之字眼,而且分为两种类别,如琥珀、玻璃、玛瑙等珍贵玉石类,意在象征富贵坚实。余者为鸳鸯、鹦鹉(后来的紫鹃)等鸟雀类,寓意吉祥喜庆。袭人原名珍珠,即在玉石一类。而晴雯如此“刁钻”之名,自然不符合贾母屋里丫环名特征,所以,晴雯之名是拨到宝玉屋里时才改的,那么晴雯在贾母屋里时,叫的是什么名字呢?

虽然书中未对晴雯原名有所提及,但根据种种细节,我们完全可以肯定,晴雯原名叫作“喜鹊”,何以见得?有几个证据。

首先,前面说过,贾母年高之人好寓意喜庆吉祥之名,而八大贴身丫鬟中,已有琥珀、玻璃、玛瑙和珍珠四人,那晴雯就只能是鸟雀类之名了。自古以来,说到象征喜庆吉祥的鸟雀类,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喜鹊,而像凤凰这种富贵之名,贾母就算敢取,那丫头也不敢承应。所以,那只素来被认为是伶俐可爱、活泼吉祥的喜鹊,是晴雯原名无疑。

袭人为什么能成为宝玉准姨娘(袭人原名叫珍珠)(2)

其次,宝玉将珍珠改为袭人,只因其姓花,正好想起“花气袭人知骤暖”一句,便因姓取名,因诗成趣,唤其花袭人。很多人对此句诗烂熟于心,但是对下一句鲜有过问。在陆放翁的《村居书喜》中,“花气袭人知骤暖”一句下面是“鹊声穿树喜新晴”。晴雯和袭人被拨过来时,宝玉既不满于珍珠这种稍俗的名字,那更容不得“喜鹊”这样乡土味浓厚的名字了,正巧,在因袭人之姓想到那句诗时,下一句“鹊声穿树喜新晴”正好有喜鹊之名,亦可因名改名,喜鹊也就改成“晴雯”了。

如此有人就要说了,这“鹊声穿树喜新晴”,固然说得通,那仅有一个晴字而已,另一个雯字出于何处?这就要看晴雯的判词了。

在第五回,晴雯的判词写道: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袭人为什么能成为宝玉准姨娘(袭人原名叫珍珠)(3)

这首判词的前面八字,就可以诠释晴雯之名。据《说文解字》所云:“雨雪初晴,曰霁”,霁月则用于比喻一个人的磊落品格。所以“霁月难逢”的中的霁,便寓晴雯的“晴”字。至于“彩云易散”四字,同依《说文解字》所云:“云呈彩,曰雯”,故此四字寓“雯”字。而这八字的意思,便呼之欲出了,是为:晴雯的光明磊落是稀有的,而这美好的品质却如“彩云易散琉璃脆”,天资过人、风流灵巧的晴雯,最终因为“皎皎者易污”而早早夭逝。

而这判词中的“云彩”,正与“鹊声穿树喜新晴”的景象对应,因为能让喜鹊的叫声穿透的晴天,必定是有云彩的,这云彩正是“雯”字的出处。可以想见,伶俐俊俏的晴雯刚被贾母指到宝玉屋里时,应是欢欣雀跃,叽叽喳喳的小女儿样子,让宝玉犹如听见一阵阵喜鹊的叫声,穿透清新明媚的晴空而来,好似陆放翁那一句“鹊声穿树喜新晴”一般。

袭人为什么能成为宝玉准姨娘(袭人原名叫珍珠)(4)

有意思的是,《红楼梦》里的人名多寓意深远,宝玉有一句“名言”:“未出嫁的女儿是颗无价宝珠,嫁了人后,染了男人的气味,即便还是颗珠子,那也是死鱼眼睛了”。可袭人原名就是一颗无价之宝,却被改成攻击性非常强的名字“袭人”,这是否是在暗讽袭人这颗珍珠后来变成了“死鱼眼睛”呢?

至于晴雯这只喜鹊,因为深得贾母青眼相待,又有宝玉百般包容,自以为和宝玉“早晚都在一处”,她在贾府的五年八个月里,即便改名晴雯,仍一直如一只喜鹊一般,叽叽喳喳、天真烂漫、一尘不染,谁知道“彩云易散琉璃脆”,晴雯的美好也仅仅维持这几年时间而已,那彩云散去后,便是乌云浊雾,晴雯最终死于流言毁谤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