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诸多导演中,杜琪峰身上总背负着复兴香港电影工业的使命感。

当同期的港片导演纷纷北上,只有他固守着“银河映像”的招牌,这种固执和艺术使命承载于他所有的影片中,也影响着内地新一代导演。

拍摄《夜店》《火锅英雄》的80后导演杨庆,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作品中有许多杜琪峰风格的影子。影片内核如团队合作、曲折与意外、对人物宿命的思考。影画表现为写有“PTU”字样的汽车、雨中小巷的追逐、教科书般的长镜头语言。

枪火游侠模式详解(男性暴力统治的终结)(1)

《枪火》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黑泽明作品的影响,但杜琪峰与黑泽明所不同的是,他没有用慢动作而是用音乐、音效、蒙太奇来达到同样的效果。

杜琪峰追求速度及表演动作的快速性,对于演员有自己的调度标准,加上电影技巧的灵活运用,和剧本叙事的张力,这样的合作结果就是演员被深深打上杜氏的烙印,让电影更形式化个人化。

有时候看杜琪峰的电影,你觉得像看一部基佬片。

除了因为片中女性角色的缺位之外,还在于他让男性角色凸显自己的男子气概及男性间的同性社交。

所有的动作戏不是为了动作而动作,而是为了体现男性之间的精密协调和合作无间,这种无需多言只靠一个眼神一个示意便完成计划的情景犹如情侣之间的打情骂俏。

《枪火》里,5人组一旦遇到危险,第一时间是保护老板,听命于黄秋生与吴镇宇两人。

《放逐》中,5人组是合作关系,遇到事情要靠投掷硬币来决定,是散而又聚的团队。

前者的暴力枪战清晰干净,我们知道谁开枪谁活着,没有慢动作。

后者则杂乱一些,谁都在开枪,谁都在瞄准,谁都在躲避,只有硝烟落幕的那一刻,才知道谁活着谁躺下。用慢动作来制造聚合效果。

枪火游侠模式详解(男性暴力统治的终结)(2)

《放逐》的最后一场戏像《日落黄沙》里,男人慷慨赴死,没有希望幸存,暗示男性团队被时代抛弃和注定灭亡。

他们偶尔抢来的黄金被一个穿插影片的妓女拿走,当她跨过鲜血与尸体而去,真是对男性世界的讽刺。

虽然杜琪峰从未表示《放逐》是《枪火》的续集,但不难看出杜琪峰刻意打造二者之间的联系。

《放逐》里,任达华饰演的角色被击中睾丸,男性象征被阉割,他的“去势”表明《枪火》中延续而来的男性气概和统治地位圆满结束,画了一个句号。

从《枪火》到《放逐》,我们可以看出杜琪峰的暴力内心世界的变化。

枪火游侠模式详解(男性暴力统治的终结)(3)

在我看来,杜琪峰只适合香港电影,一旦为了内地市场,加入一些讨好元素,就失去了本身的港味。

如《黑社会》为了在内地上映,改名《龙城岁月》,把古天乐的角色改成卧底,结果失去了影片原有的故事架构,《黑社会2》也无法自圆其说。

重庆“打黑”结束后,杜琪峰和他的团队到重庆采风,访问了警界一些当事人,希望能拍摄一部杜氏内地警匪片,但最终不了了之,甚是遗憾。

枪火游侠模式详解(男性暴力统治的终结)(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