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乎?”

1、公孙丑:孟子的弟子,战国时期齐国人; 2、夫子: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此指孟子;当路:当权,执政; 3、管仲:名夷吾,字仲,齐桓公之相,辅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晏子:名婴,字仲,其父晏弱逝世后继任齐卿,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朝;《史记》有《管晏列传》; 4、许:期待;此句是说:有希望再次实现吗?

孟子曰:“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子路孰贤?’曾西(cù)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fú)然不悦,曰:‘尔何(zēng)比予于管仲?

1、子:指公孙丑; 2、曾西:名曾申,字子西,曾参(曾子)之子; 3、吾子:古时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子路:即仲由,字子路,"孔门十哲"之一; 4、蹴然:不安的样子; 5、先子:已死去的长辈,此指曾西自己的父亲曾子; 6、艴然:生气的样子; 7、曾:表出乎意料,相当于“竟”。

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

管仲得到他的君王的信任是那样的专一,行使国家的政权是那样长久,功业却是那样卑微,你怎么能拿我和管仲相比呢?

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孟子说:“管仲是曾西所不屑的,你以为我愿意学管仲吗?”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yú)?”

公孙丑说:“管仲辅佐其君而称霸,晏子辅佐其君而扬名。管仲和晏子还不值得学吗?”

曰:“以齐王(wàng),由反手也。”

孟子说:“以齐国来统一天下,易如反掌。”;由:通“犹”。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wàng)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1、百年而后崩:相传周文王活了九十七岁,百年是泛指寿命很长; 2、洽:合,此指统一; 3、周公: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名姬旦,曾辅助武王伐纣灭商,统一天下,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周公辅政; 4、大行:广为推行; 5、“今言王若易然”二句:现在您把统一天下说得这么容易,那么是周文王不值得效法吗?

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cháo)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

1、文王何可当也:文王,我怎么能比得上呢? 2、武丁:商朝第23任君主,武丁在位时期,称为“武丁盛世”;据《史记•殷本纪》,可称贤圣之君者有六起,即汤(一世)、太甲(五世)、太戊(十世)、祖乙(十四世)、盘庚(二十世)和武丁(二十三世)。

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jiāo gé)皆贤人也,相与辅相(xiàng)之,故久而后失之也

1、故家遗俗:指先王时的世家贵族、美好习俗; 2、流风善政:淳厚民风,仁惠政教; 3、微子:名启,商纣王的庶兄,周代宋国的始祖;微仲:微子之弟,名衍;王子比干:纣王的叔父,因多次劝谏而激怒纣王,被纣王剖心而死;箕子:也是纣王的叔父,比于被剖心而死后,他很恐惧,便佯狂为奴,被囚禁,至周武王灭商后才获释;胶鬲:纣王的大臣; 4、相与:共同; 5、故久而后失之也:所以很久之后才亡国。

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当时,没有一尺的土地不被纣王所有,没有一个人不是纣王的臣民,然而周文王仅以方圆百里的土地建功立业,所以是很困难的。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zī),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pì)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wàng),莫之能御也。

1、镃基:农具名,锄头; 2、齐有其地:指齐国有过千里的国土; 3、地不改辟:疆土不必再扩展;民不改聚:百姓不必再增加; 4、王:古代指统治者谓以仁义取得天下; 5、莫之能御:不能阻挡。

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shèng)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dào)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1、王者之不作:指仁义的君王没有出现; 2、“饥者易为食”二句:饥饿的人可以很容易地让他吃饱,口渴的人很容易让他喝足; 3、速于置邮而传命:比通过驿站传达国家命令还要快; 4、倒悬:缚住人的双足并将之倒挂,使脸朝下,比喻处境极为艰苦; 5、“故事半古之人”三句:所以只要做到一半古人的事情,功业就会比古人多出一倍,只有这年头才能如此。

孟子公孙丑下全文(孟子公孙丑上一)(1)

原文: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蹴(cù)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fú)然不悦,曰:‘尔何曾(zēng)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

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yú)?”

曰:“以齐王(wàng),由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wàng)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cháo)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jiāo gé)皆贤人也,相与辅相(xiàng)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zī)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pì)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wàng),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shèng)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dào)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