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无字的书,眼光敏锐的人看得见精彩的词句;书是有字的生活,感情丰富的人才能深刻领悟。”

我曾以为,长大后离开父母的管制,生活在设施健全的繁华都市里,就是自由!我曾以为,早起晚睡加班加点工作,没完没了辅导孩子作业,即为不幸!

然而,当我偶然间翻开一本叫《遥远的向日葵地》的散文集时,我才意识到我的“曾以为”原来都是视野狭隘的“自以为”。生活果然是个万花筒,你能看到什么,它就反馈给你什么。幸福不幸福,并不取决于你拥有的多与少,而在于你内心的深处是否丰盈。

《遥远的向日葵地》这本书出版于2017年底,是当代青年作家李娟发表在《文汇报》专栏作品的结集。她的母亲曾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乌伦古河南岸承包过100亩贫瘠的土地,她用文字记录了与这片向日葵地相关的生活细节,用她一贯的细腻、明亮的文字风格。

谁说生活不如诗(生活在荒野亦如诗)(1)

这本亦真亦幻的书

一、 以天为被、以地为席

茫茫戈壁,四方辽阔,方圆十里无鸡鸣狗吠。李娟一家人第一天搬到这片土地上,仿佛就是天地间的几粒尘埃,大风一吹就会散去,暴雨一浇就会与泥土同眠。无依无靠,无着无落。他们用地边水渠里浑浊的水煮了稀饭,铺开行李冲着漫天星光睡了一夜。

整一年的时间,他们住在地窝子里。所谓的地窝子,就是在地上挖个一米五左右深,十来个平方的坑,把四面塌垮的坑壁修修补补,再驾起个屋顶,就成了一个家,与土地同呼吸共命运的家。

然而,虽有了遮风挡雨之处,但也实在是简陋至极。每当鸡鸭狗兔从上面经过,棚布破漏之处就簌簌落土。夏日一到,地窝子不通风,里面跟蒸笼一样,人躺在泥地上一动不敢动。最大的缺陷是炉子的烟道不通畅,做饭时里面浓烟滚滚,呛得连狗都止不住地一顿咳嗽……

这令所有人都陌生的环境,别说让我们去感受和体验,就连听起来都不禁浑身打颤,但作者李娟却说:屋顶没留天窗,地窝子里总是黑洞洞的,然而安全感正是来源于这黑;当沙尘暴来临时,地窝子如诺亚方舟漂流在茫茫大海之中,是满世界咆哮中唯一安静的一小团黑;因为附近几个地窝子里就我家出现了水泥这种奢侈品,便被各位邻居一致评为五星级地窝子……

多么乐观,多么豁达,看不出一丝苦闷与抱怨,仿佛她已完全融入了这广袤的天地之间,以天为被,以地为席,沙来既为沙,雨来既为雨,这是简直是一种近乎天真的勇敢!

谁说生活不如诗(生活在荒野亦如诗)(2)

地窝子旁

然而,李娟对大地的感悟还远远不止于此。

“正午阳光强烈,大地深处的寒气和阴暗全面敞开。我脱了鞋子,赤脚站在粗糙坚硬的大地上。站了很久仍无法消失。我是与大地完全相反的事物。”

“走啊走啊,我想,若不是穿着鞋子,脚下大概很快就长出根了吧?若不是穿着衣服,四肢很快就长出叶子了吧?”

“越走,越感到地心引力的强大。我一步比一步沉重,一次又一次地抗拒成为一颗种子。”

我们从这些文字中,可以看到人在与自然、与辽阔土地的逐渐融合过程中,亦有反抗。也许因为人类的渺小与生命的短暂,那种对长久与永恒、对辽远与壮阔的仰望与敬畏,那种向往与探索的欲望,靠近与征服的尝试,大概是根植于人类基因中的集体潜意识。

沉迷于大自然的美景中,是解脱自我的美妙之法,但宇宙的永恒与人类的渺小总会在不经意间使人感到一丝落寞。李娟在面对生命的孤独时,并非沉溺在自己的小生活中不能自拔,更多的是以一种淡然姿态去接纳生活,用自己对世界、对生命的爱,拥抱生活。

谁说生活不如诗(生活在荒野亦如诗)(3)

到荒野的第一天

二、 家禽相伴、妙趣横生

李娟的家偏僻、寂静、辽远。生活本应该是孤独的,然而李娟妈妈饲养的各种动物却给他们单调乏味的每一天增添了无尽的惊喜与乐趣。

李娟笔下的动物是这一家必不可少的成员,仿佛它们并不是动物,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并且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和行事风格。表面看上去,李娟写她家的动物时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而再仔细体会一番,就可以感受到作者并没有特意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而是这些动物在她和她家人眼里,根本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首先是两条狗,一条叫丑丑但并不丑,个高勇猛擅游泳,是个看葵花地的好手。因为刚长出的葵花经常被一种叫“黄羊”的动物侵袭,种成一批被糟蹋一批,多亏了气势凶狠暴烈的丑丑负责追杀,最终才得以保全。不过,丑丑也总爱惹事,它有个巨大的嗜好——藏鞋癖。没事的时候,它每天方圆几十里外挨家挨户“盗”别人的鞋子,然后集中放在一个地方,害的李娟家里动不动就有人来寻迹要鞋。可是,丑丑却经常守口如瓶,坚决不说出鞋的藏身之处,李娟的妈妈无奈只好赔给人家买鞋钱。

另外一条叫赛虎,无论体型还是性格都与丑丑相反。赛虎是小型犬,温柔胆怯,别说赛虎了,连一只猫都赛不过,偶尔会仗势欺人。人家丑丑的地盘是整面荒野和全部的葵花地,而赛虎的地盘却是以自家为中心的一百米半径范围。赛虎从不曾真正见过毁坏葵花的“黄羊”,但一提到这类入侵者,它也会表示忿恨。它更不曾参与过对“黄羊”的追捕行动,但每当丑丑英姿飒爽投入战斗,它一定会“声”援,站在自己门口,冲着远方卖力地吼叫,吼得比丑丑还凶,事后比丑丑还累。

谁说生活不如诗(生活在荒野亦如诗)(4)

喜欢直立的赛虎

五十只鸡是最庞大的一类家庭成员。李娟及其家人都不爱吃鸡也不爱吃鸡蛋,但祖孙三代却都喜欢养鸡,不知道是否为了排遣寂寞。她家的公鸡特别会心疼老婆,整天眼珠子似的护着。每次喂食的时候,它便在外围打转,东张西望,帮那些紧紧围着食盆埋头苦干的老婆大人们守卫。等所有老婆都吃得心满意足了,渐渐走开,它才凑到盆前啄些剩下的残羹冷炙。这些只鸡,由于地盘大,可以散养,因此它们每天在荒野中闲庭信步,优哉游哉,长势喜人。每天太阳西斜,光线微微变化,便准时回家,从不用主人操心。

而那些散养的鸭子就没有鸡们那样识路了。它们要么一起回家,要么一起走丢。整天大惊小怪的,走到哪儿嚷嚷到哪儿。你呼我应,声势浩大。但李娟认为:在荒野里养鸭子,最大的收获却还是要数鸭子的嘎嘎叫声。因为鸭叫声远比鸡叫狗叫什么的更蛮横,更富响亮的生命力。在岑寂的荒野里,突然乱七八糟闹腾一阵,听在耳中简直就是极大的欢欣振奋。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她家养过的一只猫了。李娟的妈妈在地里干活时发现了一只喜欢跟人走的猫,人走到哪里它就走到哪里。李娟妈妈十分喜欢,最后就去猫主人那里直接要来养了。这只猫不但是个跟屁猫,日常生活中还对家里人百依百顺,整天像一只死猫一样拉直了任摸任撸。也不挑食,还能抓耗子,非常经济适用。不过饲养的第二天,这只猫就暴露了非同寻常的本性,它把在这片荒野中称雄称霸的丑丑给咬得两天不敢回家。高大威猛的丑丑跟这只跟屁猫初次见面时,对峙了不到一秒钟,跟屁猫“哇呜”一声冲上去就咬,它进攻不但精准,而且狠辣,咬住后绝不松口,四只爪子仅仅抓住狗毛不放。最后,丑丑还是被家里人救走的。跟屁猫初战告捷,第三天又趁热打铁,把路过的一头牛给咬伤了。狗被猫咬成了耗子,牛则快被咬成了狗。这下,这只跟屁猫在整个荒野中奠定了不可动摇的江湖地位,成功取代了丑丑。

谁说生活不如诗(生活在荒野亦如诗)(5)

赛虎和丑丑

作者李娟笔下的这些小动物,个个有性格,个个通人性。每天清晨,太阳刚从地平线生起来,鸡鸭鸣叫,狗吠猫跳,仿佛赶集一样,这场景想来都觉得热闹,难怪这一家人能在荒野中有滋有味地生活那么长时间呢。

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与天地同居,与鸡鸭同戏,这和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和王维隐居的终南山有何差别?有人评论说李娟生活在不起眼的小地方,文章却写出了大境界。然而,更多的人却反对说李娟生活的地方怎么能称为小地方呢?那么空旷奔放的荒野戈壁还算小吗?我们城里人才真正生活在小地方呢:没有广袤的田野,看不到奔跑的牛羊,连养条狗也要拉条链子把它囚禁在阳台之上……

读着读着,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了苏轼的那首词并向往起来:“……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三、 一家之主、天下无敌

李娟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是她的妈妈。这是一个“老子、老子”不离口的男人婆式的女人,更是一个擅长苦中作乐的女人。她做过职工,当过教师,做过裁缝,开过店铺,种过地。而在这些职业中,李娟的母亲好像最乐于亲近大地,给人的印象是永远地在葵花地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李娟的妈妈做事情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她想种地致富,立刻承包了一片荒野中的土地,忽的一下就把一家老小全部拉到旷野,一天顾不上吃喝,不停地收拾不停地干。刚搭好地窝子,立刻开始种向日葵。长出一茬被“黄羊”糟蹋一茬,再种再糟蹋,糟蹋完再种,反反复复多次,心中依然充满希望。多么浪漫,多么富有诗意的女人啊。

谁说生活不如诗(生活在荒野亦如诗)(6)

向日葵地

李娟的妈妈为人豪爽热情,不拐弯抹角。她在葵花地耕作,从来不穿衣服。当李娟对裸露着上身的妈妈感到惊讶万分时,她妈却说:“也没个人来,我穿什么衣裳。”当村民们饲养的鸡熬过一个冬天后,能成活的几乎都成了残兵剩将——不是鸡冠子冻掉了,就是爪子冻没了,要不就全身基本没毛了。这时,她妈妈在店门口挂起收购鸡的牌子,所有的幸存者都被她妈妈收购养起来,还为它们做了各种颜色的衣服。穿红衣服的就起名叫红鸡,穿绿衣服的就起名叫绿鸡,以此类推。每天早上一打开鸡圈,红黄蓝紫一窝蜂涌出,那情景蔚为壮观。因为它们大都缺胳膊少冠子,走路一瘸一拐的,她妈给它们起名为“丐帮”。多么乐观,多么幽默,多么有情趣的女人啊。

李娟的妈妈还是个“动物王”。她妈妈去田里种地,兔子黏着她,其中有一只与她寸步不离。她妈劝兔子回去,怕路上太远累着,可是兔子拒绝沟通,一路一蹦一跳紧紧相随。赛虎也要跟着,她妈妈看赛虎脚处有伤,怕它走路多伤口疼,就一路抱着它去田间劳作。那只跟屁猫就更不用说了,她妈走哪儿她跟哪儿。当她家葵花地里的最后一轮劳动结束了,每天晚餐后,她妈妈都带着一家人出去散步。那时候,除了人以外,跟屁猫、赛虎、胆大的兔子也去,她妈妈还嫌队伍不够庞大,手里还抱上有夜盲眼的鸡,同时嘴里还念叨着“要不要也带上鸭?”不等李娟回答,妈妈又得意地说:“我家啥都有,我家啥都乖。”于是,在那些个月圆之夜,李娟的妈妈无比快乐,像是马戏团老板带着全体职员工巡城做宣传似的。

谁说生活不如诗(生活在荒野亦如诗)(7)

淳朴的李娟

从李娟的妈妈身上,我们真正体会到了:“生活不仅仅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的深刻涵义。李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乐观、坚强、能干的妈妈,所以才能够写出这样幽默、坚韧、“络绎不绝”的文字来。这些文字,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那里看似荒凉、贫瘠,事实上却是最富有的精神宝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