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水一战”古战场就在我区“土门关”

《汉书》记载:“土门关韩信破赵背水阵处。”

因为韩信指挥的“背水之战”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鹿泉区土门关,所以我们应该先来说说韩信。

背水一战的历史背景(古战场就在土门关)(1)

韩信生年不祥,死于公元前196年。他是我国历史上秦末汉初著名的军事家。今江苏淮阴西南人。本为布衣,家贫,曾求于票母,受辱于屠儿。始随项梁,继属项羽,历次进言,不被采纳。汉王元年(公元前206年)弃楚投汉。先为管理仓库连敖,继因夏侯婴荐举而升治栗都尉。屡与萧何接谈,被视为奇才。自度不会被刘邦重用,乃不辞而别。旋被萧何追回,恳切荐于刘邦。七月,被刘邦拜为大将。为刘邦定下东争大略。接下来打了许多漂亮的战役,背水之战、潍水之战、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十面埋伏……为刘邦夺得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后被告发谋反,被萧何诱至长乐宫,由吕后下令杀害。

背水一战的历史背景(古战场就在土门关)(2)

背水一战的历史背景(古战场就在土门关)(3)

背水一战的历史背景(古战场就在土门关)(4)

我们说背水之战古战场就在我们鹿泉的土门关,并非凭空捏造,而是事实。

最具权威,被国内外史学家认为最真实可信的我国第一部通史《史记》(台海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十月版七百三十六页)司马迁是这样记载背水之战的:“……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两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萆山即指抱犊寨)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遂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背水一战的历史背景(古战场就在土门关)(5)

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佯应曰:‘诺。’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这里的出字是来到的意思新华字典对出的注释是来到、出席、出场、出勤)背水阵,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即我市土门关),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佯弃鼓旗,走水上军……

背水一战的历史背景(古战场就在土门关)(6)

上面这段话的大意是:“韩信得知陈余不听李左车派精兵抄韩信后路粮草的计谋后,再派人侦探,得到同样军情。韩信非常高兴,才敢带领他的军队下井陉狭道,在离井陉口即我市土门关三十里的地方微水安营扎寨,半夜发布出发命令,派两千轻兵每人带一面红色旗帜,沿山涧小路爬到抱犊寨隐蔽起来,观察赵军动静,等待突袭命令。临行,韩信一再告诫说:‘赵军看见我后撤,一定倾巢而出追逐我军,这时你们可迅速突入赵营,拔赵军旗帜,插上我军的红旗。’

背水一战的历史背景(古战场就在土门关)(7)

之后,对军士们说:‘今日破了赵军我们好好会餐’,诸将士心里都不信,嘴上却答应:“是”。韩信又说:‘赵军已经先我占领了有利地形,构筑了营垒,他们看不到我大将旗鼓,是不会从营垒出来与我交战、并向前追击的,说不定他们还惟恐我军来到土门险阻而退回去呢。后韩信先派一万人先行,来到土门关西井陉渡口,(当时这里水面很宽,金元诗人元好问有诗为证“土门西边井陉渡,野日荒荒下汀树。秋夏众壑会鹿泉,浩浩湍声泄余怒,(旧县志12页))背水列阵,赵军见韩信背水列阵,大笑韩信自断退路、自取灭亡。

背水一战的历史背景(古战场就在土门关)(8)

一夜无事,次日清晨,韩信大军摇旗擂鼓来攻打土门关与赵军激战良久,韩信、张耳背水佯撤,赵军倾巢追赶,不时看到满山遍野都是韩信红旗,军心混乱不战而大败……。韩信由此创造世界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千古绝唱——“背水之战。”

背水一战的历史背景(古战场就在土门关)(9)

尽管古人对“背水一战”古战场究竟在那里多有争议,众说纷纭,也有背水阵在井陉之说,历史上获鹿和井陉多次合并,何况井陉口和土门关同指一处。因此,说“背水之战”古战场在井陉也就不足为怪了。但背水一战古战场在井陉口的土门关《史记》、《汉书》均有记载。

韩信作为当时一代名将,身经百战、足智多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惯用计谋、出奇制胜,背水列阵恐怕也只是迷惑敌人的假象,作为一名军事家,绝对不会愚蠢到将自己很少的军队切断退路,背水与多于自己数倍的强敌死拼而自取灭亡的地步。更何况韩信当时正值节节胜利,还没有冒决于死战风险的必要,当时的历史背景也不允许他这样做,除非他有十分的把握。从司马迁的《史记》中也不难看出他之所以摆“背水阵法”,其中有兵法中“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的思想,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己方杀敌的主观能动性。但更重要的是迷惑敌人,诱敌出垒。

背水一战的历史背景(古战场就在土门关)(10)

背水一战的历史背景(古战场就在土门关)(11)

背水一战的历史背景(古战场就在土门关)(12)

背水一战土门关

背水一战的历史背景(古战场就在土门关)(13)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作为皇室学者,应该说他所掌握的皇宫里的史料是最具权威的,更何况他所处的年代距离“背水之战”也不过五六十年时间,他的记述应该是最为准确的,这一点也是举世公认的。

我市的土门关是韩信背水列阵的古战场,《汉书》、《史记》的记载是十分详实而可靠的。如前所述,当时这里河水汇聚,河面已经形成井陉渡。大量的实物、传说,特别是我市历史上将韩信庙列为“八大景”之一,白鹿泉水北岸建有“背水阵庙台”是当地群众为祭奠背水之战中阵亡将士所建,绝非凭空牵强附会之作,而是韩信背水一战的胜利,使后人无限敬仰和崇拜所致。

历史留下的只有文化,应该说我国最具权威的《史记》、《汉书》上所记载的“背水一战”是最真实的,“背水一战”古战场就在我区“土门关”一带。

背水一战的历史背景(古战场就在土门关)(14)

文字提供 康志良

背水一战的历史背景(古战场就在土门关)(15)

背水一战的历史背景(古战场就在土门关)(16)

背水一战的历史背景(古战场就在土门关)(17)

背水一战的历史背景(古战场就在土门关)(18)

绿水青山,多彩鹿泉

A BEAUTIFUL PLACE

推|荐|阅|读

背水一战的历史背景(古战场就在土门关)(19)

背水一战的历史背景(古战场就在土门关)(20)

背水一战的历史背景(古战场就在土门关)(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