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喊”、“呼叫”

“呼喊”一词早在《东周列国志》中出现。“呼”形声字,始见于商朝文字中,像是人张口吐气的样子。“呼”由“口”与“乎”结合表示吐气。其意思是使气从口或鼻中出来,与“吸”相对。后引申指呼喊、呼叫义。“喊”形声字。从口,咸声。“咸”字意思是杀伐。“口”与“咸”结合表示大声叫。

“呼叫”一词在《新唐书.李白传》里出现过,其义是大声叫喊。“叫”形声字。从口,丩声。字最早见于金文。“丩”甲骨文象藤蔓相纠缭形,“丩”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即“纠”的本字,表示勒索。“口”与“丩”结合表示口头威胁。“叫”本义是强令、叫战、叫嚣、叫噪等义。引申指招唤、招呼,叫作,出使等义。由呼喊亦可引申指鸣叫,如鸡叫。

单词词源的故事(有趣的词源旅行)(1)

单词词源的故事(有趣的词源旅行)(2)

单词词源的故事(有趣的词源旅行)(3)

“谩骂”

“谩骂”一词早在《史记·韩信卢绾列传》中出现。“谩”形声字,从言从曼,曼亦声。“曼”意为“延展”。“言”与“曼”结合表示“诽谤性言论的蔓延”。“骂”形声字,从网、马声,始见于篆文。“骂”字“网”与“马”结合表示“编织指责之言如马奔腾”。其本义是用粗野或带恶意的话侮辱人。 如:骂人、骂街、骂名、咒骂、辱骂。引申指“斥责”。

单词词源的故事(有趣的词源旅行)(4)

单词词源的故事(有趣的词源旅行)(5)

“侮辱”

“侮辱”一词在《后汉书·张敏传》里出现。“侮”形声字,最早见于金文。从人,从每,每亦声。“每”字的本义是指头上带有笄饰的成年女子。引申为“覆盖”、“笼罩”。“人”与“每”结合表示“蒙人”。“侮”本义是蒙人。引申义为(对人)轻慢,不敬重。

“辱”会意字,最早字形见于商代甲骨文。“辱”字上面是“辰”字,是“蜃”字简省的写法。蜃指一种大蛤蜊,蛤蚌外壳坚硬,先民们用它的壳制成除草的农具。“辱”字下面是手形(又),指用手持蚌镰耕作锄草之意,后来此意被“耨”字所取代。也有认为“辰”是用手除去害虫。许慎《说文解字》认为“辰”指农时,失去耕种的时机,就会受到羞辱。“辱”字本义是耕作,后来引申指误农时之罪。耽搁了耕作,有杀头之罪,所以“辱”字又有“羞耻”之义。韩国语至今还用“辱”来表示“骂人”或“受羞辱”,“辛苦”等义。

单词词源的故事(有趣的词源旅行)(6)

单词词源的故事(有趣的词源旅行)(7)

“挨打”,“揍”

“挨”形声字。从手,矣声。本义是以手击背。“矣”是用于句末的文言助词,与“了”相同。“打”形声字。《说文解字》里说“击也。从手、丁声。”。“丁”字指夏时万物壮实,像草木茎上有果实。“手”与“丁”结合表示以手击草木茎上果实。“打”本义是击、敲击。引申指“放出,发出,注入,扎入”。又引申指“做,造,定出,计算,截,停,减,退”等义。再引申指“进行某种活动,从事或担任某种工作”。“揍”形声字,初见于小篆。《说文解字》里说“奏,奏进也。从夲、从廾、从屮。屮,上进之义 。”。“奏”指“虽如草芥亦恭敬双手奉上”其本义是奉献,送上。“手”与“奏”结合表示“打,打碎。”

单词词源的故事(有趣的词源旅行)(8)

单词词源的故事(有趣的词源旅行)(9)

单词词源的故事(有趣的词源旅行)(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