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可视化加工信息的本质是什么?

可视化可能会哪些问题?

——「 学习方法」综合解析9。

之前说到,信息处理总体来说趋于两种方向:让抽象的信息具体化,让具体的信息抽象化。

我们已经介绍了2种具体化的方法,「类比」和「对比」。

今天来分享第三种:可视化

说到可视化,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画画。

其实,可视的本质,是将无形信息,转化为有形信息。

也就是把我们大脑中无形的思维状态,以图像、表格、文字、线条等方式,转化为有形的具体事物。

满足这个过程的,都可以认为是使用了可视化的方法。


为什么要进行可视化呢?

我们知道空气中存在着很多气态水,但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想象它的状态;而假如将其转化为液态水,就可以看到它是什么样子、具备什么特征、与其他物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等。

可视化的方法,利用了大脑之外的媒介作为储存记忆的容器,相当于给大脑接了个「外接硬盘」。

一方面更多的留存住所需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大脑处理信息的压力。

2.理解:降低难度,展现全貌

给人指路的时候,一大段说明不如一张简单的地图;如果没有把所有元素都画在一张表上,科学家就无法发现元素之间的内在关联。

之前的文章中,我们讲到时间与金钱的置换关系,使用了这样一段文字和图片:

赚9块钱大概占用你9.5分钟的时间,而20分钟对你来说价值19元钱。因此你付出的总成本既可以换算为20 9.5分钟,也可以说是9 19元钱。

你是灵魂是什么意思(你是灵魂画手吗)(1)

包含大段文字 数字的信息,转化为图片之后非常的简洁、直观,极大的降低了我们理解信息的难度。

可视化的优势在于,能够更精确的体现信息间的关系、结构、逻辑、差异等,让大脑中模糊的信息变的立体、清晰。

3.记忆:印象深刻

大脑对与图像的记忆远胜于文字,因此对于可视化的信息,我们会更容易记住,并记得更清楚。

如何可视化呢?

方法有很多。例如:流程图、概念图、简笔画、图表,还有曾经分享过概念卡片、ppt、思维导图、九宫格笔记等。

制作它们的时候,核心是4个步骤:

  1. 确定需要可视化的信息
  2. 提炼核心元素并罗列
  3. 选择有效的结构,对元素进行组合
  4. 从新角度观察元素间的关系

你是灵魂是什么意思(你是灵魂画手吗)(2)

你是灵魂是什么意思(你是灵魂画手吗)(3)

你是灵魂是什么意思(你是灵魂画手吗)(4)

你是灵魂是什么意思(你是灵魂画手吗)(5)

可视化时,有哪些可以注意的呢?

1.建议手写。

学习过程中,有时需要刻意的放慢速度。

这与常规的行动方式是相逆的,大部分时候我们倾向于越快越好。

《思考,快与慢》中提到,大脑有两套系统:调用速度快的那套系统错误率高,调用速度慢的那套系统很懒,但错误率低。

因此,我们想要获得更加精确、正确、深度的思考结果时,「慢」就是快。使用手写的方法,效果会好于使用数码产品。

2.多角度可视化

「7」怎样加工,才能让信息更好「吸收」?中讲到:让信息变具体时,内容越多越好。类比时要多找几个类比对象,对比时要多找几个对比对象。

同样,可视化时,最好多选几种角度和方式,甚至主动变换方式。尤其是在「选择有效的结构,对元素进行组合」环节中,多尝试几种结构,可能会让你有不一样感受。

3.不要在意外在美观

很多时候,阻碍我们使用可视化的原因是,总觉得自己「做不好」、「画的丑」。

其实,无需刻意追求表现形式。当个灵魂画手,随手拿张废纸写一写、涂一涂就好了。

可视化的目的,是依托外在媒介,帮我们的将思考由虚变实。重要的是过程,不是实物。

最后,可视化可能存在哪些问题?

1.过早解读,造成语言遮蔽

人类的视觉系统是倾向于确定性的,如果过度认定某种理解,就很容易忽略掉其他可能性的存在。因此,过早的对信息进行解读,可能会产生「语言遮蔽」,阻碍视觉上寻找到更多的细节。

你是灵魂是什么意思(你是灵魂画手吗)(6)

语言遮蔽是指,通过语言描述对非语言事物的认知时,产生的某种阻碍效应。

例如,让参与实验者观看一段视频,里面有一个长相比较特殊的人。一部分实验者观看后被要求用语言描述那个人的长相,而另一部分不用。之后,再让所有人去辨认那个人,结果发现,用语言描述过长相的那部分实验者,更难辨认出那个人。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大脑用语言记忆取代了更为精确的视觉记忆/听觉记忆/触觉记忆,误导了我们。

2.不恰当的可视化,导致理解错误

你是灵魂是什么意思(你是灵魂画手吗)(7)

大家有时能见到左侧这种描述食物的方式,但这会让我们产生一种需要摄入更多金字塔底层食物的错觉。

右侧饼图的可视方式相对来说更为恰当。

3.不过脑子,生搬硬套

每次都按照固定的结构对信息进行可视化加工,把可视化作为学习的固定流程,而不是一种方法,这样很容易出现为了可视化而可视化的状态,反而会降低学习的效果。

想避免以这些问题,方法就是上面提到的「多角度可视化」。

以上,今天给大家分享了对信息进行具体化处理的第三种方法,可视化。它更适合理解信息,而不适合记忆长句,大家可以选择使用。

阅读到这里,感谢你付出的时间^ ^。

按照惯例,留下一个执行清单,大家一起来完成吧~


执行清单:

  1. 对你今天新学到的信息,进行可视化加工;
  2. 思考你经常使用哪种可视化方式?是否过于单一?文中提到的其他可视化方式,哪种是你觉得可以尝试应用的?

(未完待续……)

ps:完成清单的同学,欢迎在留言区留下你的执行成果哦^ ^

参考书籍:

《科学学习:斯坦福黄金学习法则》

《如何高效学习:一年完成麻省理工4年33门课程的整体性学习法》

《有效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