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间充满了喧嚣和烦恼,久居其间,心中就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焦虑和困惑。于是有人为了排遣郁闷,便暂时离开繁华的都市,来到山清水秀的大自然,尽情地欣赏奇异和瑰丽的风景。

山野中树高林密、鸟兽穿行,还不时可见渔樵身影,更能让人联想到千年之前的那些隐者。自古及今,诗坛上就曾涌现过无数高士,他们不慕名利、看淡得失,喜欢独来独往、厌倦各种纷争。下面分享林逋隐居山林,自题了一首五律,细致入微,颔联更显技法高超。

林逋山园小梅借用谁的诗句(自题了一首五律)(1)

《小隐自题》

北宋 • 林逋

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余。

鹤闲临水久,蜂懒采花疏。

酒病妨开卷,春阴入荷锄。

尝怜古图画,多半写樵渔。

林逋山园小梅借用谁的诗句(自题了一首五律)(2)

林逋是北宋著名的诗人,他的很多优秀诗篇耳熟能详,又传播广泛。林逋虽然没有苏东坡的杰出才华,也不如那些哲学家思想深刻,可是没有谁会怀疑,这位梅妻鹤子的高士,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林逋隐居于西湖边的孤山二十多年,虽然不时有才子前来探望,朝廷也曾派人携带物品进行慰问,可是他潜心修行,从不涉足宦途,乃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隐士。

或许是因为林逋象征着一种高洁品质,或许是由于世人从其独特经历里,感受到了天人合一、安贫乐道的可贵精神,所以他的诗篇一直传颂不断。

林逋山园小梅借用谁的诗句(自题了一首五律)(3)

诗人在西湖之畔自建了一处茅庐,并在周围栽种了大片的梅花。居住条件虽然简陋,可是由于这里依山傍水,清新脱俗,诗人深感自得其乐。“趣有余”三字,表明作者非常享受林泉生活的乐趣和清闲。

清深”二字,表达出此处清新迷人,又深邃幽静,没有丝竹管弦的喧闹,也可快乐开心地生活。孤山有赏不尽的美景,也有采撷不完的珍品。诗人闲居草庐,不去想那些匡扶天下的大事,也不担心烽火硝烟会波及此地,简直就是一种神仙似的日子。

林逋山园小梅借用谁的诗句(自题了一首五律)(4)

颔联技法高超,也颇有情趣,“鹤闲临水久,蜂懒采花疏。”白鹤悠哉地在水田中觅食,却一直没有离开的打算,它似乎很愿意与主人作伴。蜂群正在慵懒地采花,不过忙了一阵之后,便逐渐地变得稀疏起来,好像也懂得细水长流的道理。

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在诗人眼里,鹤显得悠闲自在,蜂也是那般懒散,其实这都是作者的主观感觉,却更彰显出这位高士的恬淡襟怀。正所谓,志不行,顾禄位如锱铢;道不同,视富贵如土芥。林逋也像陶渊明那样,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林逋山园小梅借用谁的诗句(自题了一首五律)(5)

颈联描写诗人的隐居生活,“酒病妨开卷,春阴入荷锄。”诗人不胜酒力,醉意朦胧,不想开卷阅读;春意盎然,碧树成荫,诗人扛上锄头,来到田埂上松土。这两句浅显易懂,却细腻地刻画出一种天然情趣。

林逋平时喜欢读书写作,他用精妙的语言,描写他眼中的风景,字里行间无不展现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无论是喝酒,还是荷锄,他其实并无计划,一切都是率性而为,也可见出隐居日子的无拘无束。

林逋山园小梅借用谁的诗句(自题了一首五律)(6)

最后两句抒写了作者的议论,“尝怜古图画,多半写樵渔。”诗人博古通今,交游广泛,他有幸欣赏过很多古代名画,并发现这些作品里经常会描写渔樵生活,充满了乡野风情,其实也反映出这些丹青妙手极其向往归隐生活。

同时他们又深知,很多士大夫虽然不断地进取,其实他们骨子里却非常愿意过一种散淡和清闲的日子。全文如同信手拈来,一气呵成,表现出一种闲静淡远的风格,值得人们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