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夏雨

“随时在线,欢迎来撩”,这不是一句司空见惯的网红口号,而是印象中的严肃文化人挺进互联网一线,“想要跟年轻人聊聊天”的姿态。

8月9日,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正式开通微信公众号,并表示将与大家“一周一会”,8月16日晚上10时,他携最新更文赴约。面对蜂拥而至的网友,莫言“受宠若惊”,但面对这位新晋的“自媒体人”,网友们大喊,“我离诺奖又进了一步!”

yyds沙雕照片(这些YYDS的文化名人也内卷)(1)

除了莫言,还有更多的文化名人——被称为互联网“弃民”的50后40后的“大神”们,正积极“摆脱”互联网多元化发展的环境焦虑,加快“学习”的步伐:8月10日,作家刘震云在抖音发出第一条短视频;8月12日,作家贾平凹开通抖音号。而作为“网民前辈”,76岁的庞中华、74岁的易中天、69岁的李银河、65岁的戴建业也一直活跃在抖音、B站、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他们正在用年轻人的方式“打破次元壁”,拥抱时代。

yyds沙雕照片(这些YYDS的文化名人也内卷)(2)

yyds沙雕照片(这些YYDS的文化名人也内卷)(3)

发表观点分享新书,他们是积极营业up主

“每周一晚10:00,我会发布一篇我的文章。在二条推文中,我会发布一条语音,每期聊一个话题,与大家分享我对文学和人生的想法。”莫言在《莫言开公众号啦!》一文中介绍道。这篇标志着其个人号正式开张的推文,文字并不多,十分简洁,但文中一段“快问快答”的视频非常明白地透露了莫言开设这个公众号的原因:“向年轻人学习”。而公众号的简介也是“我想和年轻人聊聊天。”

yyds沙雕照片(这些YYDS的文化名人也内卷)(4)

从莫言更新的推文看,内容均以短平快的轻松聊天为主:他透露做过的最大胆的一件事:“1973年,给当时的教育部长写了一封信,表达了我想上大学的强烈的愿望。” 介绍称今年也在追《觉醒时代》,“我只知道看剧,也不知道什么叫做充视频会员。”

对于入驻的文化名人来说,新媒体是多元的平台,他们不止于畅聊日常。大多入驻新媒体平台的文人还会分享新作,例如贾平凹在抖音告诉读者他出版了新书《诸神充满》,他在视频中提到:“不要漫不经心地生活,吃饭和走路都要全神贯注,那时诸神将充满天地和心间。”

而夸赞李白“狂得要命,浪漫得要死”,调侃陶渊明“他第一句写得特别隆重,种豆南山下,你以为他种得蛮好,他突然来一句,草盛豆苗稀,种得个鬼田,要是我种得这个水平,我绝对不写诗”的教授戴建业,在平均年龄25岁以下的年轻人聚集地B站持续出圈。作为著名up主(网络流行词,指在视频网站、论坛、ftp站点上传视频音频文件的人),戴建业除了“魔性”教大家读诗、写诗,还会为年轻朋友深情支招。例如在今年七夕当天,他以“情人枕边赌咒发誓,想分手,除非三更半夜出太阳”为题,吸引了20多万“不会表白”的网友进去“学发誓”!

yyds沙雕照片(这些YYDS的文化名人也内卷)(5)

分享自身专业技能和吃过的盐比年轻人吃过的米还多的经验者,除了戴建业还有他们:庞中华用自己独创的“快乐教学法”边唱歌边教大家写字,这位儿时字帖上的人物以短视频的方式重回大众视野;作家刘墉带上“暑假”“亲子”话题,告诉大家在“暑期如何帮孩子制定时间计划”;因为王小波的那句“你好哇,李银河”让我们时常挂念的李银河女士活跃在被称作“弄潮儿女性的百科全书”小红书上,前不久她就“找对象该不该看脸”为题,告诉大家“爱有一万种表达”。

从写信到电话再到回复后台留言

“莫言回复了我的留言”,这句话显然是莫言首开公众号以来,在书迷心中最时髦的一句。

而莫言的回复也成为公众号内容的最大看点之一,因为我们在这些精彩的言语中看见一位大作家“接地气”的一面,以至于不少网友围观后,表示“莫老师是不是学过相声啊……”

在个人公众号首期推文中,莫言透露了自己写作过程中的小癖好,他说以前是抽烟,现在是喝酒。于是网友“有料”问:“莫言老师写作寻找灵感,以前是抽烟,现在是喝酒,未来是不是烫头?”莫言笑道:“烫头的一个先决条件是要有茂密的头发,我头发这么稀稀落落的,要烫的话就只能烫头皮了。后来我一想不对,网友说烫头肯定不指的是烫发?幸好现在有这么便利的搜索条件,一搜索我才知道,原来是这样一个梗,就是于谦的三大爱好:抽烟喝酒烫头。让他去烫头吧,他头发多。如果再加一个爱好的话,那我就烫脚,你烫头我烫脚,看看谁的身体好。”

网友“麦克斯韦的电磁波”说:“原本觉得这样的大家离我好远,但是如今莫老师开公众号了!我的次元壁破了。”莫言回复道:“谢谢你这个电磁波,你这个电磁波把我电得也是很兴奋。坦率地讲,你这个次元壁把我一下子给打蒙了,什么叫次元壁……我立刻就百度了一下,也明白了。你这个留言也让我的次元壁破了,谢谢你。”

时光荏苒,文化大家与粉丝的互动慢慢从写信、通话,向弹幕及后台留言回复靠近。庞中华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很喜欢通过短视频或者直播与年轻人互动,“你不知道他们有多可爱啊!”有时候,庞中华的粉丝还会“大胆”问起这位七旬“大叔”关于初恋的问题,让他哭笑不得。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只要用钢笔写字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庞中华的,他在海内外出版了400多种字帖,也是在那个时候,他每天都会通过出版社、报社收到无数读者给他寄来的信。彼时庞中华会耐心地回信,再后来又通过电话与读者聊天,现在他学会关注个人号上的网络留言,他说“四海皆兄弟”这句话在网络这片海上冲浪的网友之间也适用,他说“真的觉得我跟你们(年轻人)是同时代的人!”

掌握了这个大方向,前浪就不会死在沙滩上

网上有这样的说法:“90后是网络的原住民,80后是网络移民,70后是网络难民”,易中天曾表示按这个说法,他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弃民”。

2014年著名学者易中天宣布开通微信公众平台,而他的个人号自创立以来,几乎每篇文章都能在几个小时甚至40分钟之内瞬间收获“10万 ”的阅读量,这个数字对于当下自媒体来说是衡量人气的绝对标准。

在官宣开通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布会上,易中天直言,“ 虽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我这个前浪还是不想死在沙滩上,要前浪跟上后浪”。当时的他还以二十多年前读托夫勒《第三次浪潮》时的感受提到,“二十多年世界的变化证明,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区别很大的新时代。在这个新的时代和社会,信息的作用无法估量。信息的准确传播和即时获得,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生存状态和人际关系。掌握了这个大方向,前浪就不会死在沙滩上。”

据《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44亿,多达95.4%的网民都是网络视听用户,这当中泛知识内容的消费占比巨大。今年5月,有超过7855万用户在B站学习,占月活用户的约35%。哔哩哔哩(B站)董事长陈睿在今年6月举行的第九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中表示,“过去所有的知识我们都是记录在书本上的,但是大家应该知道,比起书本,视频对于知识的传播更友好、更高效。所有书本上的知识都可以通过视频再次传播。”

跟上步伐,不被时代的列车抛下并用年轻人的方式与年轻人聊天是纷纷步入互联网“一线”的文化名人的想法。

“看完莫言老师《觉醒年代》剧评,完全瑞思拜(respect 尊重),没文化的我只会说《觉醒年代》yyds(永远的神)。”因为与网友互动,被网友笑称“上个网差点给诺奖作者整不会了”的莫言学会了新时代的网络用语,他在公众号上表示想学习年轻人的思想、习惯以及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希望“与当下这个社会的最有朝气、最有力量、最有希望的一群人,建立一种密切的联系。从而使自己不被这个时代,过早地淘汰。从而也使我的文学创作,能够充满鲜活的时代气息。不惧怕变化,跟时代同步,学习新事物,接受新思想,改变旧观念。我想这不仅仅是一个人,也是一个社会,保持活力、能够进步的最根本的原因。”(文中图片源于社交平台上个人号视频截图)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