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那井古老,写满故事。

故乡那水甘甜,养育我成长。

那山那雨(故乡那井那水)(1)

喝着故乡的水,我在小村度过快乐的童年。一路走来,清凉回味心头。故乡那井、那水、那事如电影一幕一幕,从黑白演绎到彩色,演绎出小村的历史变迁。

从我记事起,小村是古朴的,一切都显得古老。村中有一座庙,不知道供奉何方神圣,小村因而取名陈寨庙。庙前有口古井,井水甘甜,成了小村人吃水的唯一去处。春去秋来,周而复始,那口古井供全村人饮用。去古井打水都是大人的事,他们都会在天还没有亮的时候就挑起水桶,拎着长长的绳子,踏着晨星赶往古井边,天亮的时候,家里的水缸就会盛上满满的井水。人吃、家畜饮用,洗洗涮涮都是依靠这口古井,可以说,古井用自己的血脉承担着小村人的日常生活。上早读的路上,每每看到担水的村民,都让我们十分羡慕,盼望着自己长大也去古井边担水,有时我们还会在古井边驻足观望。夏季来临,路人走得口渴,就会到古井边借些水喝,提水的村民总是放下水桶让那些路人尽情地喝,与人方便,也会让路人记得小村那口古井,记得小村那些人。

冰封大地的日子,古井边热闹起来。村里大姑娘小媳妇都会到古井边洗衣服,张家长李家短的聊着、洗着,井水冒着热气,白雪映着她们一个个冻得红红的笑脸,构成一幅乡村冬洗图画卷。偶尔会有几只麻雀大胆地落在井边饮水,鸣叫几声,继而迅速飞离,为这幅画卷增添几分点缀。

那山那雨(故乡那井那水)(2)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古井边冷清起来。小村人家家都打了压水井,这东西方便、实用,不出家门就可以取水吃,水还是那样的水,人还是老实的小村人,不变的依然是甘甜和质朴,小村走上一个新的时代。记得我家打压水井那天,父亲特意从集市上买来一挂长长的鞭炮,压水井出水啦,由浑变清,父亲围着压水井点燃了鞭炮,舀一碗水,一口气喝完,真甜、真美,还是那个味,水里透出淡淡的泥土清香,这就是养育小村人的水,也是小村走到今天的源泉。

有了压水井,人们再也不用去那口古井边打水啦,现在的压水井大人小孩都可以使用,随时吃随时取,方便到家,再也不用吃水缸里的剩水啦!古井边长满青苔,偶尔有小鸟散落井边,这才让人记起这口古井曾是小村人的饮水之源。

离开小村去县城求学,我学会了吃水不忘挖井人,心里时刻惦记着小村那口古井,还有那养育我的故乡水,清凉解渴。

时间在飞速旋转,小村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巨变,村里人如今吃上了自来水。村民在原来那口古井的地方又打了一眼深水井,建起一个供水厂,水管连通家家户户,打开水龙头,水哗啦哗啦地流出来。“这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农村人也能用上这洋玩意!”村里年龄最大的汉林老汉感叹道。是呀!社会发展了,进步了,科技下乡进农家,党的政策暖千家,如今小村不仅电通、路通,水也通啦,人们的思想也慢慢变通啦,大家都在努力地拼搏着,为建设新型农村奉献着。

那山那雨(故乡那井那水)(3)

如今,在外工作的我,记得最深的一句话是:最美不过家乡水,这话说的多得劲,走得再远,还想着喝口故乡的水,品一品回家的味道。

故乡那井依然在脑海,永远不会抹去,故乡那水也会永远流在心田。

(图片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