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建国后,规定了大明皇子的命名方式,即第二个字为辈分,第三个字皆以金木水火土为序,后世的诸帝及皇子都严格遵循这一命名规律。其实,明代皇子的命名以及命名仪式比这要复杂得多。

古代皇子的旗籍(明代皇子的命名仪式及命名规范)(1)

皇子的取名之制

历代后妃生育的孩子,都是“龙种”,都是天潢贵胄,与江山社稷关系至重,他们生下来就享有与普通百姓不同的礼遇。《礼仪》中就记载了皇子诞生礼,主要讲的是嫡长子诞生礼,其后各朝以此为蓝本,制定了本朝的皇子诞生仪,明朝自然也不例外。

明朝皇子诞生仪的正式确定,是在嘉靖十五年。综合观察,后宫从怀孕、保胎到分娩,以致婴儿洗三、剃胎发、命名,各种相关的措施和相应隆重的仪式都制定出来了。

明代皇子命名,“不以日月,不以国,不以隐疾”,即不使用常用的字和含义不好的字。不用常用字是因为官员、百姓不容易避讳;不用含义不好的字,即不要病、恶之类的字,避免不吉利。

古代皇子的旗籍(明代皇子的命名仪式及命名规范)(2)

皇子诞生后,按例由太监记录他的生母和出生年月。皇家逢到纂修玉牒时,待到赐名之后,才能称作皇子。赐名的办法,《大明会典》中有记载:

皇子生三月,礼部行令钦天监择命名并行礼吉时。翰林院备查钦赐过宗室名同字行者进呈御览,以避重复,开拟数字,上请简定。

然后皇帝从中圈定一个赐为皇子之名,通知内务府和宗人府,到修玉牒时叙入。

皇子诞生庆贺礼在朱元璋时期已经形成,但直到嘉庆十五年开始形成定制。其礼制大体如下:

古代皇子的旗籍(明代皇子的命名仪式及命名规范)(3)

皇子初生三日,皇帝亲自到南郊、北郊祭告。并在同日祭告奉先殿、崇先殿。派遣官员分别穿着祭服到方泽、朝日、夕月、大社稷、帝社稷、天神处祭告。从皇子诞生那天起,文武百官要穿吉服十天,并且择日颁诏天下,再分别派遣翰林院春坊六科官捧诏书到各王府报知。

皇子取名,自太祖始,直至嘉庆十二年,才特别制定了一套为皇子取名的仪制。前一日,皇上亲自到太庙、世庙,以命皇子名告于列圣、皇考。至日早,保姆抱着皇子来到寝宫,选择一位品质高尚的内夫人给皇子剪发。至期,皇子着皮弁服来到乾清宫,升座,皇后带领生皇子的嫔妃各具朝服行四拜礼。

古代皇子的旗籍(明代皇子的命名仪式及命名规范)(4)

礼毕,保姆抱着皇子从寝宫中出来,把皇子交给皇后,皇上降座,拉着皇子的右手而赐名,皇后敬对毕,把皇子交给保姆,保姆抱着皇子返回寝宫。第二天,皇帝来到奉天门降手敕,以皇子名传谕礼部,让宗人府修玉牒时叙入。

明代皇子的命名规范

明代朱姓皇子取名用字有一种特殊的规定和制度。洪武时期,朱元璋因为子孙繁衍,担心命名会重复,于是针对太子朱标和诸亲王世系,各拟十二字,每字代表一世。

子孙初生后,由宗人府依世次取双名,上一字为辈分,下一字则取五行作为偏旁,以火、土、金、水、木为序。比如太子朱标的世系为: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秦王世袭为: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惇;燕王世系为: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等等。

古代皇子的旗籍(明代皇子的命名仪式及命名规范)(5)

太子朱标一脉因朱允炆继位登基,成为帝系,但因被朱棣推翻,因此这一脉没有传承下去,按世次取名也随之中断。燕王朱棣一脉取代东宫成为帝系,仍按朱元璋的规定为子孙取名。其他诸王子孙的取名也基本按照太祖规制在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