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隋朝第二任皇帝(604年~618年在位),对于他的一生功过评价向来两级分化。雄才大略的旷世明君?刚愎自用的浊世昏君?不被理解的末代帝王?如此天差地别的评价能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也不得不让人感叹,隋炀帝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奇葩存在。

如何评价隋炀帝这个人(隋炀帝性格决定命运的)(1)

电视剧《隋唐演义》 富大龙饰

纵观自秦始皇创立帝制以来的2000多年里,400多位帝王,隋炀帝都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作为隋王朝的终结者,有一个身份是他摆脱不了的,那就是亡国之君。作为王朝终结者,汉献帝,唐昭宗,崇祯帝这些末代帝王,在乱局末世中尽力维持帝国的存在,挽大厦于将倾,虽然他们即位时可能已经注定败局,但多数人对这些末代帝王仍会有一丝同情悲悯。即便是南宋幼主宋恭帝,清朝末帝溥仪这些完全无法掌控命运的帝王,人们更多的是唏嘘感慨。而对隋炀帝的亡国,更多的是对这个败家子的戏谑。隋炀帝接手的是一个绝对国力超过汉朝巅峰,富饶强大的帝国,又身处自汉末三国两晋南北朝整整四百年的大乱世重新一统的新时代。论手上底牌堪比文景之治后的汉武帝,贞观之治后的唐高宗;论时代红利,堪比秦二世胡亥,元世祖忽必烈;论格局,隋炀帝绝不是只想沉湎酒色的庸碌之君,也不甘心当一个因袭前人的守成之主,他有秦皇汉武那样变革制度,开创历史的雄心壮志。然而就是在这么一个君王手中,隋朝短短不过十几载,二世而终。注意这里我用的是格局,而非能力,因为如果从唯结果论的角度来说,隋炀帝作为帝王的能力实在是不忍直视。单纯从王朝社稷的角度,手里一把好牌,偏偏输的最快,输的最彻底,这也是隋炀帝最被人诟病的一点。不由让我想到了电影《大决战》里的名场面台词,徐州是京沪的大门,应当派一员虎将来坐镇,派不出一只虎,也要派一只狗,最后派了一只猪来。对于隋文帝死后的隋朝,哪怕是“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在位,隋朝也不至于亡得这么快,对此我也只能说:“总座高见了”。

如何评价隋炀帝这个人(隋炀帝性格决定命运的)(2)

那从杨广执政的整个过程来说,隋炀帝的能力到底如何呢。开国贡献:杨广挂帅讨平南陈,并安抚南陈旧地。但要注意这并不代表杨广就懂带兵和军略,杨广只是作为皇子挂帅,真正带兵作战的是贺若弼和韩擒虎等隋朝名将。从即位后来看,杨广也从未展示过亲冒石矢,带兵作战的军事才能。从这点来说,李世民,朱元璋,刘裕、慕容垂,曹操,刘备等乱世杀出来的帝王胜隋炀帝多矣。即位后的贡献:文化外交上:开创进士科,发展了隋文帝的科举制;遍寻民间遗散图书,编撰图册;经略西域,畅通丝绸之路。对外军事战略上:征讨吐谷浑,突厥,三征高句丽。对内经济民生上:营建东都洛阳,修运河。我们不妨一一分析这些功绩的真实成色究竟如何。隋朝的科举仍然是让五品以上官员推荐人,没有允许平民“投牒自进”参加,并不具备科举的本质与主要特点,在实质上与汉朝的察举制一样。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是一个长达几百年的过程,萌芽于南北朝,起于隋,完善于唐,至宋才基本定型。但不管怎么说,隋炀帝也算为这个制度做出了一点贡献。北周承自北魏鲜卑,隋朝作为北周的继承者,尤其在经历五胡之乱,胡汉融合的历史大背景下,经略四方,万国来朝,胡汉一体是隋朝的政治正确。文化外交上来看隋炀帝总体延续了隋文帝时代的政策,这点做的还不错。征讨吐谷浑胜利后,隋炀帝在此地设西海四郡(西海、河源、鄯善、且末),颇有点羁縻州的味道。从这里也能看出来隋炀帝并不满足于简单击败吐谷浑,而是有心将其纳入帝国的直接统治之下。然而面对真正的强敌突厥,隋炀帝并未能改变突厥势大的局面,还曾被突厥骑兵围堵于雁门郡,帝国北面游牧铁骑的隐忧始终未能解决,以至成了唐初的大患。至于广为人知的三征高句丽,不仅未能达成既定目标,士兵死伤无数,民力国力消耗巨大。

如何评价隋炀帝这个人(隋炀帝性格决定命运的)(3)

隋朝地图(开皇后期)

随着关东河北的崛起,以长安为代表的关中已经越来越难掌控关东之地,于是隋帝国在关中东边营造洛阳,形成洛阳,长安的帝国双核,加强对关东河北地区的政治辐射。而要加强江南,洛阳,长安之间的联系,修建大运河就在情理之中。总体完成了战略目标,但过于不计成本,徒增人命无数,以致天怒人怨。从上述分析来看,除了最容易做出成绩的文化外交方面,其他方面,杨广拥有绝对的王者意识,却打出了令人窒息的青铜操作。那么是杨广真的操作不行吗,也不尽然。众所周知,打仗本身就是一件专业且艺术的事情,身为帝王,不擅军事影响并不大。只要找到合适的军事人才,让这个人去实操就可以了。那么是隋朝缺少将领吗?不是,隋朝不缺名将,韩擒虎,贺若弼,史万岁,杨素,放历史上都是一流的名将,杨广只需要像汉武帝那样做好战略规划,保障后勤,让”卫霍“放手去干就可以了。一个真正的车手懂得何时加速,何时刹车。汉武帝就是这样的高手,他很明白车子速度的极限在哪里,在高速飙车快要爆缸的时候,他敏茹的意识到了,踩下了刹车减速,于是汉帝国没跨。而杨广就是那个开车上了头的,眼看前面一堵高墙,还是自负的踩下了油门,想要撞碎这堵墙,但是开的越快,撞得越惨,所以隋帝国散架了。杨广的这种性格同样体现在修运河上,长远看修运河这件事无疑是有利的,但这件事本身并非是到了关系到生死存亡的事情,也并非是需要立即完工的短期工程,作为”开发商“的杨广本可以拉长工程周期,徐徐图之。表面上看是隋炀帝大搞基建是好大喜功,不恤百姓,但我们深入本质上就能明白其实是杨广自身对国力的认识把握上差汉武帝多矣。他只急于得到成果,不顾成本,而没有意识到帝国已到了崩溃的边缘,还要继续折腾。而当国家破败,遍地起义时,杨广不可一世的雄心又崩溃的如此彻底,果断去江南龙舟寻欢去了,这更进一步证明了杨广心智上的不足,以前的路走的太顺了。

如何评价隋炀帝这个人(隋炀帝性格决定命运的)(4)

无向辽东浪死歌

综上,杨广就是一个雄主格局,昏君操作和独夫心态的的矛盾集合体。杨广就像一个继承家业的富二代,刚接手时立志做大做强,奈何对经济和金钱全然没有概念,仅凭着异乎寻常的直觉投资和过人自信,对于投资目标赌博式的一压到底。当公司财务危机显现时,又丧失信心,破罐子破摔,沉迷个人享乐最终公司破产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