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11月7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阳乐 通讯员 翁小俊 张丽)“张医生,这些年来,我从来没有像最近这一个月轻松过,谢谢您!”11月7日上午,省妇幼保健院心理门诊迎来了一位面带笑容的女士,张丽医生看她有点面熟,打开她的就诊记录,思绪回到两个月前……

这是一位由该院妇科转诊过来的疑难病例。王女士(化名)从几年前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外阴疼痛,小便后症状加重,走路摩擦时感觉明显,疼痛时异常烦躁。她因此去了省内外多家大医院,辗转于妇科、中医妇科、疼痛科、神经内科、泌尿外科、骨科等多个科室,进行过多次妇科检查、头部核磁、腰腹部核磁、泌尿系统B超、阴道镜等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服用多种药物对症治疗,但症状却一直没有改善,给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省妇幼妇科医生吴静将其转介到心理卫生科。王女士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犹犹豫豫地走进了心理卫生科。

张丽详细了解了患者的病史并查阅了患者近几年所有的就诊检查报告,进一步评估王女士的心理状态(无明显情绪异常,轻度强迫症状)后明确了诊断:躯体化障碍。

总想着自己得病是怎么回事(总感觉自己躯体有疾病)(1)

结合王女士的心理状态,张丽给予她小剂量抗焦虑药物治疗并联合支持性心理治疗、健康干预与运动指导。经过了一个多月的系统治疗,王女士目前外阴疼痛症状基本消失,偶尔出现头晕症状,但近半个月头晕症状有较大缓解。张丽告诉患者,这是用药过程中正常的反应,不用过于担心,接下来坚持规范治疗,千万不要擅自停药。

那么,躯体化障碍是什么?躯体化障碍是一类精神障碍,特征为患者长时间担心或坚信自己得了某种躯体疾病。这类患者会反复强调自身的身体出现了各种不舒服(相关的感觉是真实的),感到焦虑并不断就医、检查,并且会对无异常的检查结果或医生告知其没有身体疾病表示怀疑。即使患者真实存在某些身体疾病,但这类疾病远不能导致患者描述的身体症状和严重程度,患者主观不适感和焦虑感会影响到日常的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等。有研究显示,躯体化障碍的平均发病率为10.1%,在综合医院的内科中很常见。

如何准确识别躯体化障碍呢?

A.有一个或多个躯体症状,造成明显的精神痛苦或明显扰乱患者的日常生活;

B.针对躯体症状或有关的健康担忧,有过分的思维、感受或行为,表现为下列现象之一:

1、对本人症状的严重性存在持续的、不相称的想法;

2、对健康或症状,持续高水平地焦虑;

3、对这些症状或健康关注,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C.虽然某一个躯体症状可能不会持续存在,但感觉有症状的状态是持续的(典型情况下长于6个月);

D.在相关的医学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或功能疾病,以及在医生的保证下,均不能缓解对躯体症状的过分关注。

如果您有上述症状,不要犹豫,考虑就诊精神心理专科!及早治疗,及早恢复往日正常生活。

(一审:周阳乐;二审:胡宇芬;三审:杨又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