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春食野菜赛仙丹。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正是吃野菜的好时节。春天里,各种鲜嫩的野菜迫不及待地冒出头,作为春季限定食材,野菜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也很高。近日来,香椿、荠菜、艾草、蕨菜等野菜已经纷纷登场了,四月闪亮登场的还有鱼腥草。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道让人爱恨交加的野菜。
01 鱼腥草,为何让人爱恨交加?
《名医别录》记载“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
鱼腥草,带有特殊的气味,爱之者为之着迷,不喜者嗤之以鼻,和榴莲、香菜、韭菜等食物有异曲同工之妙。鱼腥草,也叫做蕺菜(jí cài)、折耳根,客家人称之为狗贴耳,不同地方有不同叫法。
至于为何人们对它褒贬不一,这还与每个人的嗅觉感受器各有不同有关,简单来说就是基因决定了你对它的喜恶。此外,当然少不了后天环境的影响,比如从小吃到大的食物,时间一长就习惯了它特殊的气息,像贵州人的餐桌上一年四季甚至一日三餐都可以见到鱼腥草的身影,而对于从没接触过鱼腥草的朋友来说,它的气味太独特,相对难接受或者需要时间适应。
新鲜的鱼腥草带有一股较为浓烈的鱼腥气,不耐久闻。而鱼腥草阴干后,腥气消散,微发芳香,加水煎煮时会挥发出一种类似肉桂的香气,煎汁类似清淡的红茶汁,也有类似红茶的味道,芳香稍涩。
02 吃鱼腥草有什么好处?
鱼腥草性微寒,味辛略苦,归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等清解功效,常用于治疗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等疾。鱼腥草干品和鲜品皆可入药,不宜久煎,水煎或捣汁服用,亦可以捣敷或煎汤熏洗外用,好处多多。
■ 清热解毒灭火气
说起鱼腥草的好处,不得不感叹一下中华食材的搭配之妙。四川火锅以麻辣著称,看着都是火辣辣,相信很多岭南朋友都曾疑惑过四川地区经常吃火锅难道不怕上火吗?其实,主要还是地区气候决定了地域性美食的不同,此外也离不开食材的搭配之妙。在四川火锅中,涮鱼腥草是一道当地十分受欢迎的火锅食材,火锅滚烫火辣,而搭配点鱼腥草刚好可以中和火气,这就是蕴藏在其中的中华美食搭配奥妙。何以见得?鱼腥草性质微寒,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其寒凉之性可以牵制住火锅的炎热之性,让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减少了上火的烦恼。
春天的鱼腥草最鲜嫩,也是最适合吃鱼腥草的适合。春天气温变化频繁、冷暖交替,不时又有梅雨天气,各种细菌病毒也就容易滋生传播,稍不留神就会中招。现代一医学研究发现,鱼腥草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的作用,包括了一些引起感冒的病毒细菌,故在春天偶尔吃点鱼腥草,可以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如已经出现不适,且症状以红肿热痛为主的朋友,不妨试试加道鱼腥草菜肴。
鱼腥草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故前人用以治肺痈(肺脓疡)的要药。近年来在临床应用本品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用于大叶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及肠炎、腹泻等疾患,颇有疗效。
■ 清痈排脓治肿痛
《滇南本草》记载鱼腥草:“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大肠热毒,疗痔疮。”鱼腥草是古人用来治疗肺痈(肺脓疡)的要药,近年来在临床将鱼腥草用于治疗大叶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及肠炎、腹泻、痔疮等疾患,颇有疗效。
鱼腥草捣烂或煎水外用治疗局部疔疮痈疽也是过去民间比较常用的居家自疗法,曾有一位客家朋友就曾跟我聊起,小时候她的皮肤经常长红肿热痛的大脓包,她奶奶就会去找来鱼腥草,新鲜捣烂给她外敷,屡屡见效。鱼腥草煎水局部熏洗,还可用治外阴瘙痒、痔疮发作等。
■ 利尿通淋治小便
很多吃过鱼腥草的朋友都有所体会,吃完鱼腥草小便会增多,还与其利尿作用有关。鱼腥草利尿通淋之力强大,对于尿路感染引起的尿频、尿急、尿痛、小便不畅有缓解作用。
03 新鲜的鱼腥草,适合怎么吃?
新鲜的鱼腥草,最适合的吃法莫过于凉拌鱼腥草,既保留的鲜嫩爽脆的口感,还保留了它完整的营养成分。除此之外,还有清炒鱼腥草、鱼腥草炒鸡蛋、鱼腥草滚汤等许多吃法。如果想鱼腥草发挥最大的食疗功效,不建议久煮或者久煎。
■ 药膳推荐
‖ 食疗方推荐
凉拌鱼腥草
材料:新鲜鱼腥草根500克,蒜蓉、小米辣碎、香菜碎、油、盐、酱油、凉拌醋、糖适量。
做法:
1.新鲜鱼腥草根摘洗干净后切段,加盐水浸泡10分钟再清水洗涤,滤水装碗备用;
2.取一碗,根据口味放入上述调料,淋浇热油激发香气。
3.将调料倒入鱼腥草中,混匀即可,腌制1小时再食用更入味。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适合人群:适合上火人群,尤其是咽喉肿痛、口干口苦、咳嗽痰黄、小便黄、舌红苔黄的朋友,一周可吃2-3次。一般人群一周1-2次。脾胃虚寒者不宜。
保胃健康丨两样时令小菜,鲜嫩欲滴,清肝又养肝!
保胃健康|鸡中黄金,健胃一流
医学指导: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黄穗平教授
黄穗平
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现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学科学术带头人,兼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结合学科(消化系统疾病方向)学术带头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西医整合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专科专病合作发展平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岭南(华南)中西医结合诊治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学术联盟主席、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岭南梁氏流派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全国名老中医余绍源教授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辨治慢性胃病研究团队负责人,专攻中医优势病种慢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及胃早癌。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疾病及消化内镜诊治技术,培养硕士生、博士生80多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科技厅等各级科研课题20多项。曾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和著作奖。主编著作7本,副主编著作8本,发表医学论文180多篇。获得“首届岭南名医”“首届羊城好医生”“2017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称号。
广东省中医院出诊时间:
周二上午 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
周三晚上 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
供稿:黄穗平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广东省中医院梁氏流派传承工作室
执行编辑:曾梦芸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