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阎娜 党鹏 成都报道,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无人零售行业能否重回风口?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无人零售行业能否重回风口
本报记者 阎娜 党鹏 成都报道
沉寂许久的无人零售行业因顺丰孵化的丰e足食获得3亿元融资而重掀波澜。近日,据丰e足食官微消息,丰e足食获得3亿元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了软银亚洲风险投资公司等资本巨头。天眼查显示,本轮融资后,顺丰关联方明德控股与软银亚洲并列为第一大股东。据悉,丰e足食计划两年内建成20万个终端设备。
日前,每日优鲜宣布全资收购无人便利店品牌“在楼下”,继续加大对无人零售业务的投入。此外,今年以来,瑞幸咖啡、元气森林等纷纷加码无人零售领域。事实上,无人零售曾在2017年前后迎来爆发期,随后便少见于报端,如今多家企业布局于此且获得广泛关注,对无人零售行业来说,或视为一个好的信号。
对此,新零售专家鲍跃忠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无人零售作为一种零售的补充业态,从市场角度来看,虽然其体量较整个零售业来说不算大,但发展空间仍是存在的。” 零售业管理专家胡春才表示,“大企业的供应链、物流有优势,发展无人零售还能成为其本身业务的延伸。大企业的进入对整个行业来说也是一种利好,但未来能否发展起来,还得看这些企业能否和其匹配、打通更多相关资源。”
回归零售本质
曾几何时,无人零售行业在资本的助推下,品牌井喷,一度被当作和共享单车一样的风口。资料显示,无人零售行业走红于2015年,并在2017年呈现爆发之势。据凤凰网科技不完全统计,2017年,市场上至少有50个玩家入场,三个月内涌入的资金至少20亿元。
资本涌入后,随之而来的是整个行业的布点之战,不少玩家在融资、抢占点位。据蓝鲸财经报道,2018年1月,启动半年的猩便利宣布点位数突破3万。另一家办公室货架公司果小美总裁殷志华曾在2017年底将2018年的目标定为100万货架。不过行业的点位之争并未带来明显成效,资本也逐渐理性。
据资深互联网观察家丁道师介绍,起初无人货架的门槛较低,加之供应链成熟,吸引了饿了么、便利蜂、盒马鲜生等诸多企业进入该领域,由此行业发展也较为分散。
零售电商行业专家、北京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表示,原来认为无人零售可以成为独立的商业模式,由此很多初创公司进入,但后期因管理、技术、消费习惯、风控、投入产出比等导致第一波无人零售无法长续发展。“目前来看,无人零售仍处于发展期,并逐渐成为服务型商业模式。不同于以前的是,目前无人零售成为成熟商业模式的补充继续发展,前置仓生鲜平台、IP零售商、物流公司等将无人零售业务作为原有成熟业务的补充。”
诚然,近两年来,多家企业纷纷加码无人零售,如瑞幸咖啡强调无人零售战略,发力无人零售咖啡机瑞幸瑞即购,元气森林计划将于今年在全国铺设10万台智能货架,钱大妈推出了无人货柜“菜吧”等,多为大型企业对原有销售渠道、业务的补充和延伸。
北京昭邑零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咨询师刘晖认为,大企业的进入也促使行业从粗放向精细化运营方向转型。“原先不少互联网企业入局是为了获取资金以外的渠道、数据、流量价值等,但效果并不好,现在布局的企业更多的是回归零售本质。”
对于行业玩家来说,单纯的无人货架已成为过去式,便利蜂、猩便利已转向智能货柜,后者还曾推出热厨。据多位受访者观察,无人零售企业从创立伊始,商业模式并未有太多变化,但打法已然更迭,从布点之争转向思考如何降低成本、增厚利润。据曾入局无人零售的刘晖透露,“无人零售的最大成本其实是配送成本,配送成本占总成本的45%左右,中转仓、配送网络等搭建都是不小的开销。”由此,一些企业在模式方面由重转轻,例如果小美放弃“做重”,选择和物流公司及第三方便利店合作以降低成本。
在胡春才看来,原先的行业存在一定泡沫,当泡沫破裂后,投机者变少,认真发展业务、稳扎稳打的玩家越来越多。至于行业重新热闹的原因,他表示,社区团购蚕食了现有零售业的部分市场份额,对于投资者来说,也需要一些新的投资方向,可能在疫情背景下,无人零售是一个较好的机会;另外中国有大量的消费场景、资源尚待挖掘、盘活,这也使得该领域重获资本关注。
丁道师认为,目前的市场处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开放式竞争状态,没有哪家企业取得垄断或绝对领先地位。此外,该领域仍有创业者、创业公司坚持,在不同的消费场景下仍可以看到各式的无人零售项目。
精准化运营是关键
如今无人零售行业的“复苏”与其消费需求不无关系。刘晖对记者称,“疫情助推了无人零售行业的发展,因为它符合当下‘无人接触’的消费需求,此外,社区团购、生鲜平台的市场教育也催化了无人零售再一次发展。”
政策也利好于无人零售行业的发展。2021年8月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将推进自助提货柜、智能生鲜柜等配送设施进社区。此外,商务部还发布了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无人便利店、无人餐厅等零售业态。多重因素影响下,据艾玛咨询预计,2025年无人零售销售规模将达到近2万亿元,同时无人零售所覆盖的消费者群体将达2.5亿人。
“消费需求多样化和生活方式多元化等使得无人零售行业实现多种业态并存发展。”庄帅表示。
其中,消费场景和品类也较此前发生了变化。从消费场景来看,以往无人零售主要覆盖办公、学校、机场等人流量较大的场所,但近年来,无人零售的消费场景趋向于更便捷化,“货”离“人”更近。刘晖告诉记者,“居民消费场景进一步拓展到了楼道,距离消费者更近一步,消费也更为便捷。”不过,他同时也指出,“仍有一些场景收取的管理费较高,利润被摊得很薄,对企业来说,后续良好的点位仍是重点所在。”
在消费场景扩展的背景下,对品类进行细分以满足不同消费场景的购物需求尤其重要。记者走访注意到,成都不少地铁站配备口罩自动货柜,满足乘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不时之需;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大厅陈设了售卖功能性护肤品的智能货柜;不少运动场所附近配备有饮料售卖机,都体现了企业的精准化运营。另外,据了解,丰e足食在选品上实施了商品汰换机制,确保每区每月有定量的SKU更新迭代。
胡春才表示,“无人零售项目满足的是几分钟内能买到货品的需求,品类要区别于实体零售或做更为精准化的运营,这也要求无人零售企业具备针对不同消费场景、不同消费者需求的预测能力,及时补货的能力及背后的管理能力等。”
从品类来看,无人零售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从食品饮料到鲜花、生鲜、潮玩等。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上游厂商已布局无人零售领域。此前,农夫山泉曾在招股书中披露,以近1亿元的价格从养生堂手中买下了自动售货机业务的全部股权,并已在全国近300个城市投放了近6万台以自动贩卖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零售设备。
此外,还有一些大米厂商投放大米自动售卖机,绕过中间商、零售商等直达消费者。但胡春才认为,目前上游企业的布局只是作为其销售渠道的拓展,品类较为单一,对无人零售企业的威胁并不大。 此外,刘晖表示,“在‘懒人经济’和疫情之下,预制菜品类的发展前景较好,无人零售货柜可以尝试布局该品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