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的无性繁殖是以天麻的营养器官(白头麻和米麻)做种,在栽培过程中,只需增多块茎数量和重量就能达到生产目的,故也称营养繁殖法。

天麻种植的步骤(天麻的无性繁殖种植方法)(1)

(一)树兜栽培法

本法为昭通天麻产区最早最原始的栽培方法。1959年10月,云南昭通专员公署商业局编印的《昭通专区中药材生产手册》记载:野外采挖得到的箭麻、白头麻、米麻、以及灭箭法得到的麻种,均可“选在树下腐烂疙瘩边及树林中有蕨草之地”进行栽培。

1. 选种

根据天麻生于海拔1000~3000m的阴冷山林及山谷中较疏松的 沙土里,及腐烂植物的根边土中,50年代一般都选在树下腐烂疙瘩边及竹林中有蕨草之地,需土质潮湿,含水量大(但不能遭水)越腐烂的疙瘩越好,地势高,气候冷,树林多,太阳很少照射着之地,也可载于原麻跟脚边,微酸性土中性土均可。

1. 选种

选用昭通野生或抚育的有性繁殖后的第一代或第二代的白头麻,即长5~7cm,直径1.5~2cm,“浆足玉头圆”、饱满健壮、无损伤、无感染、无畸形、无病虫害的白头麻或米麻做麻种。

2. 选菌

选用昭通野生的蜜环菌做菌种。

3. 选材

选用壳斗科植物麻栎、青冈、板栗、桦木科植物水冬瓜,蔷薇科植物野樱桃、梨、苹果等树修建下的枝条为培养蜜环菌的段材。

4. 固定菌床的建立

在栽培天麻前得1~2月,开挖0.5m×0.7m或0.4m×0.6m的塘,埋入两侧砍过鱼鳞口(仅砍一刀,尚有皮木连接)或正面砍过蛤蟆口(砍口相对,无皮木连接,口似蛤蟆张开的口)的长50~60cm,直径为3~8cm的端木(各种段材混杂使用),加入昭通本地野生的优质蜜环菌,覆盖无污染的腐殖土。

5. 种植

当年的10~11月,挖开覆土,在蜜环菌长势良好的固定菌床上种下15~20个白头麻(400~500g)。茎芽向上,脐眼靠近菌材断端或鱼鳞口、蛤蟆口。

6. 放菌(当地称植引菌)。

将人工培养的带有蜜环菌的长约3~8cm,至今1~3cm的短菌枝,1~2节,卸扣紧对脐眼(每平方米2瓶)。

7. 植新材(当地称放节节材)

将新砍下的长约3~6cm,直径1~3cm的阔叶树枝,1~2节,斜口稍对脐眼。

8. 加入营养基

将马铃薯或米糠、葡萄糖粉混合拌匀的营养基,少量洒在新材附近。

9. 填充小黄土

采挖未污染杂菌的含沙小黄土,充填空隙、并平整。

10. 撒树叶。

撒一层已切碎的新鲜的青冈或山茶树叶。

11. 盖土

盖上腐殖土和回填土,厚约15cm。

12. 遮蔽

用树枝或茅草遮蔽。

(六)天麻仿野生种植

天麻仿野生林下种植方式应因地制宜选择野生天麻生长的林地,在林下分散做小畦种植天麻,此种植方式不允许破坏生态环境,保护好生态环境是保证仿野生天麻品质和可持续发展的必须条件。其种植技术如下:

1. 培养优质菌材和菌种

为了获得天麻高产,种植天麻前,必须培养好菌材或三级菌种。种植天麻所用菌材必须密布生长旺盛的菌索;栽培天麻所用三级菌种,必须是无污染的优质菌种。

2. 选种

白头麻个体如手指大小,重量以10g~30g为好,无病虫害、无损伤、无蜜环菌菌索侵染、黄白色。新鲜健壮的白头麻做种。

3. 种麻用量

主要根据白头麻的大小,种植密度而定,用有性繁殖一年生白头麻(零代种)做种,因其大小不同,每平方米种麻用量为400g~600g。用无性繁殖的白头麻做种,每平方米为500g~800g。

4. 种植时间

在天麻休眠期种植即11月上旬至第二年四月上旬。

5. 种植方法

林下塘栽,在保证不破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在林间分散打塘种天麻。塘长60cm,宽40cm,深20cm,种植天麻时先将塘底整平,但不要将土打紧,保持土壤原有透气性。再放菌材,菌材上应开好鱼鳞口或蛤蟆口,菌材两侧、两端相间距离6-10cm,用土填实树枝段间空隙,然后天麻靠菌材鱼鳞口处摆放,每塘4~10个不等,每个麻种间隔2~3cm,需横放,尖端稍偏上3~10°种植,在种麻间放入树枝段,盖土15cm,最后盖枯枝落叶保温保湿。

天麻种植的步骤(天麻的无性繁殖种植方法)(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