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8 14:20 | 海宁日报

“有一种好,叫生活在海宁!

居苏杭之钥,尽东南之美,洗尽铅华的潮城海宁,汇聚了潮城印象和江南神韵。地处杭嘉湖平原,境内河网密布,温润细腻的平原水乡成就了海宁美丽乡村小桥流水的闲适韵味。

近日,省委、省政府公布了第三批“空间优化布局美、生态宜居环境美、乡土特色风貌美、业新民富生活美、人文和谐风尚美、改革引领发展美”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名单,海宁市与慈溪市、永嘉县等11个县(市、区)榜上有名,成为嘉兴首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

2012年,海宁市获得“浙江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称号;2013年起,海宁市创新实施星级美丽乡村创建,大力开展全域环境整治和精品村庄建设;2016年,海宁市深入推进以美丽乡村风景线打造、美丽乡村示范镇和特色精品村建设为重点的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

“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一直以来,海宁始终以此为目标,致力于打造乡村振兴海宁样版,创造美好生活海宁典范。

海宁之美,美在生态宜居

“海宁的美不能只是一时的美,而要美得长长久久,美得让人不愿意离开。”海宁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嘉兴美丽乡村风景区(嘉兴首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1)

省“清三河”达标县、省“五水共治”优秀县,在治水方面,海宁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长制管理,主要河道实现了以四类水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基本实现规范化治理全覆盖,惠及9.5万户农户,设施运维第三方管理率90%以上,树立了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海宁样板”。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成效明显,日减可堆肥垃圾130吨。持续大力推进平原绿化建设,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7%,森林覆盖率达到19.8%,平原绿化全省领先,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形成了整齐有序、绿意盎然、河水清澈、村庄优美的农村新气象。

海宁之美,美在生活富裕

2018年海宁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440元,城乡收入比缩小至1.71。

近年来,海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壮大农村经济。在产业体系方面,海宁形成了产业特色明显、发展优势突出的“一带四园”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嘉兴美丽乡村风景区(嘉兴首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2)

设立尖山新区(黄湾镇)和海昌街道勤民区块、马桥街道民胜区块1 2农业经济开发区,以工业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同时,加强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培育了浙江虹越花卉、丁桥新曙农机专业合作社等一大批新型农业主体。

在乡村旅游开发方面,海宁注重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机结合,培育了黄湾尖山村、周王庙胡斗村等省级农家乐特色村,冷冰坞、梁家墩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积极开展景区化村庄建设,32个村成功创建省A级景区村庄,其中新仓村、云龙村、胡斗村、尖山村荣获省3A级景区村庄(示范村)。探索创新“经济合作社 企业 农户”的合作模式,引入专业团队经营管理。2018年农家乐及休闲旅游业接待游客418.1万人次,营业收入2.830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7.2%和20.7%。

海宁之美,美在人文荟萃

海宁的美丽乡村,实现了从“风景美”逐步迈向“风尚美”。

嘉兴美丽乡村风景区(嘉兴首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3)

一方面,海宁市不断加强农村风貌塑造。加强历史文化村落和特色自然村落保护建设,开展“千村故事”编撰和“千村档案”整理工作,利用村庄内原有乡土材料和废旧物资,经艺术化处理构筑村庄内景观小品,积极引导农户对房前屋后的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进行景观化、创意化、个性化打造,充分展现“清新、质朴、自然”的农村特色。

另一方面,海宁市注重特色亮点打造。在“两横四纵”美丽乡村总体规划基础上,重点对“果园飘香富农路”“农耕文化体验带”“桑田绿韵宜居路”“花海布艺小康路”等市级精品线进行了景观化、特色化、产业化提升建设,全方位展示了海宁农村的产业发展、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等特色。同时,深入推进美丽乡村示范镇建设,成功创建周王庙镇、丁桥镇、黄湾镇、袁花镇4个省美丽乡村示范镇。充分挖掘水乡特色、蚕俗文化和人文故事,精心打造了蚕乡云龙、醉美新仓、风情尖山、慢谷钱江等20多个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

(来源:南湖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