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可纵观古今,年少发达的那些人真没几个能一红到底。

五岁作诗的仲永,二十岁却“泯然众人矣”。

少时声名远扬的江淹,晚年却被世人议论:“江郎才尽”。

凭着《小鬼当家》红遍大江南北的麦考利,长大后却成了监狱的常客。

就连张爱玲自己,七岁开始写小说,23岁被奉为文坛巨擘,75岁却在异国他乡孤独而死,甚至一周内无人收尸。

花无百日红。”曾经的“国民闺女”金铭,面对过气的现状,平静地说出了这么一句话。她脸上并无愁容,反而自带一股好整以暇的笑意,仿佛众人追求的名利,在她眼里仅仅是一团掠过的云烟而已。

国民闺女金铭简历:国民闺女金铭9岁成名(1)

年少成名

金铭1980年出生于北京,1989年《婉君》剧组到北京来选角,导演刘立立青眼相中了金铭,邀她出演少女婉君这一角色,金铭欣然同意,9岁的金铭就这样红了。

一见到她,我就对他们说‘婉君’来了,可以开机了。”导演刘立立说道。

金铭那可爱机灵的模样,仅仅一面便让她萌得心都化了。

国民闺女金铭简历:国民闺女金铭9岁成名(2)

金铭小时候

开拍后,刘立立请了位老师到剧组来给金铭辅导功课,金铭的母亲也特地向单位请了长假,全天候照顾女儿。

《婉君》这部戏是台湾与内陆合拍的第一部连续剧,意义非凡,剧组的演员来自海峡两岸,彼此说话行事都客客气气的。

金铭因年纪小,长得萌,受到剧组许多工作人员的喜爱。他们对金铭非常照顾,经常送她一些从台湾带来的特产,有小零食、游戏机、音乐磁带等等。

她在剧组一呆就是小半年,其间,有次遇到一场哭戏,金铭酝酿了好久,怎么也哭不出来。工作人员过来引导她,“你想想生活中难过的事。

金铭斟酌了片刻,摇摇头,她想不出来生活中有什么难过的事。此时刘立立导演走上前,说道:“你家里不是有只小兔子吗,你想想,你要是一直哭不出来,戏卡在这里演不下去,你就没法回去,万一那只小兔子饿死了怎么办?”

听到这话,金铭“哇”得一声便哭了出来,泪如雨下。

摄像师们连忙转来镜头,继续拍摄。因为金铭的情绪非常到位,这场戏一条就过了。

《婉君》拍完后,金铭又陆续接拍了琼瑶编剧的《雪珂》、《望夫崖》、《青青河边草》等等。演员刘雪华在多部剧中饰演金铭的妈妈,长时间相处下来,她也深刻融入了母亲这一角色,戏里戏外对金铭多加照顾,还总教授金铭一些演戏的技巧。

国民闺女金铭简历:国民闺女金铭9岁成名(3)

琼瑶剧的一大特色就是哭戏多,金铭虽然情绪到位了,但是拍摄出的画面效果总不太美观。

刘雪华便教导她:“光哭出来不行,还要哭得好看,有美感,这就要学会换气,抽搭一下便吸一口气,中间还要清晰地把台词念出来。

在刘雪华的指点下,金铭的演技与日俱增,到了后来,已经可以要哭便哭,随叫随停,无论是倾盆大雨,还是仅泪湿眼眶,她都能拿捏得十分到位。

她出演的几部剧,经电视上播出后,便火得一发不可收拾,播放时间内甚至出现了万人空巷的场景。她扮演的小婉君、小吟霜、小草等角色,每一个都入木三分,让人印象深刻。她几乎一夜之间便红遍了两岸三地,成了炙手可热的童星,无数父母心心念念的“闺女”。

国民闺女金铭简历:国民闺女金铭9岁成名(4)

淡出银幕

可是在最红的时候,金铭却做了一个让所有人惊掉下巴的决定——她不演戏了,她要努力学习文化。在曾经拍戏的生涯中,她从没有间断学习,虽然时常不在学校上课,但一直请着家教,始终保持着非常优异的成绩,高中还考入了当地的重点学校,北京五中。

高中后,她激流勇退,逐渐淡出银幕,认真学习文化课。

1999年,当高考填报志愿时,她不顾家里人的反对,非要报考北京大学,并且只填了一个志愿——国际关系。那个时候,她如果报考艺术类院校,凭着之前的辉煌成就,完全可以保送。

她父母觉得这简直是拿前途当儿戏,若是考不上不光白费了这些年的努力,而且作为名人,金铭一定会遭受广罗大众的口诛笔伐。可金铭却非常执拗,扬言非北大不上。

她父母忧心忡忡的,已做好若没考上北大,就斥巨资让她出国留学的准备。然而最后,她竟真的考上了。

国民闺女金铭简历:国民闺女金铭9岁成名(5)

回归影坛

大学毕业后,她来到煤矿文工团,做一些文艺方面的工作。渐渐地,她接触了一些演艺圈的人,因缘际会,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又回归了影坛。

但是此刻的她已经风光不再,连续出演了几部电视剧收视都不温不火。挑剔的观众们吐槽她长胖了,长残了,不复少年时的可爱与清纯,成了个臃肿的大婶。

有人劝她:“要不改走性感路线?

她立刻拒绝:“那怎么行?那么多人把我当‘闺女’,要是看到自己的闺女穿着暴露地在荧幕前搔首弄姿,他们怎么忍受得了?”

果然,有一次她化了烟熏妆参加节目,一经播出便遭受了许多观众的骂言,说她变恶俗了。她只好讲出原因:“我录节目前没睡好,烟熏妆是为了遮蔽黑眼圈。

国民闺女金铭简历:国民闺女金铭9岁成名(6)

如今她已39岁,仍旧未婚,事业也一直在低谷徘徊,但她的心态始终通透平和。

她曾说:“花无百日红,谁都一样,人人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所以对我来说,我不觉得它是很重要的事情。

她看淡名利,将生活的重心放在慈善方面,做一些使自己快乐,又能帮助他人的事情。

过早的成名不一定是好事,这也许意味着急功近利,产生登顶又坠落的无可避免的天然困局。过气的人往往被自造的牢笼所囚,“看淡”着实需要难以估量的智慧与勇气。

花无百日红。”金铭深刻地理解这一点,所以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依然可以落得逍遥自在。可见,当一个人活得通透时,万事万物都会跟着通透起来。

文/枕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