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为什么低眉呢?这个问题从古问到今。

菩萨为何低眉(你知道菩萨为什么低眉)(1)

17世纪 铜漆金自在菩萨像 观复博物馆藏

国人较早的一次求知可上溯至隋代,隋代礼部侍郎薛道衡喜欢游历名胜古迹,游览至钟山开善寺时,发现寺中金刚与菩萨的形象各有所异,心下不解。再看僧人们或禅堂打坐、或勤于执务,各个举止安详、神态自在,这时正巧有位小沙弥自大殿走来,薛道衡动了心念,想考一考这位小沙弥,于是上前提问:“你可知金刚为何怒目、菩萨又为何低眉吗?“

小沙弥作答:“金刚怒目,所以降服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薛道衡愕而有所悟。这个故事在宋人庞元英的《谈薮 薛道衡》中有所记录。

菩萨为何低眉(你知道菩萨为什么低眉)(2)

17世纪 铜鎏金金刚手菩萨坐像观复博物馆藏

较近的一次复有代表性的求问,来自于胡兰成的学生、台湾女作家朱天文,她在自己小说《巫言》的开篇就抛出设问“你知道菩萨为什么低眉?”其自答可谓进一步思考,耐人寻味:

她认为,菩萨之所以低眉,除了不忍,也因觉救不来。每分每秒、世上每个角落都有人念诵“菩萨保佑”,其纷繁庞大,再法力无边也无法一一排解。

朱天文的意思其实并不在说菩萨,而在说人。

比起无度索求,求助于神明天地,还不如接受甚至带着一些欣喜承认:生活之苦也是常态。回归到本真去,不无度妄求,生活也将归于平静。

如此说来,这样的“低眉”与其说是无奈,倒不如说是另一种形式的开释。想必这一点台湾著名雕塑家林昭发先生应该深有所感,故而其所塑观音之“低眉”,除了慈悲之外,还另有一种阔然的默劝之感,静静注视下,自然可觉心中平静安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