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赵本山突发心脏病,被送往上海。

赵本山与范伟的恩怨往事(赵本山与范伟的恩怨始末)(1)

范伟得知消息后,立刻赶往医院去看望,可惜错过了开放时间,

没能进入病房,只好和赵本山的妻子了解一下情况就走了。

赵本山苏醒后,妻子告诉他范伟来过,赵本山很感动,直呼患难见真情。

而此时赵本山和范伟已经三年没有合作过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对合作十余载的黄金搭档分崩离析的呢?

这其中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赵本山与范伟的恩怨往事(赵本山与范伟的恩怨始末)(2)

东北第一瞎

赵本山5岁那年母亲去世了,父亲是个游手好闲的“二流子”,

后来因为琐事得罪村干部,被迫跑去开发北大荒,丢下赵本山和几个兄妹相依为命。

为了活下去,赵本山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童年给他留下最深刻的记忆就是饿,

受尽白眼的赵本山从那时起就立志要混出个人样来。

身处农村,赵本山环顾四周,摆在面前的就两条路,要么种地,要么学艺。

心怀大志的赵本山可不想一辈子守着两三亩地活着,这样就只剩下一条路。

于是赵本山先是跟着盲人二叔学了一手拉三弦的本领,长大一些后,

就跟着二叔到处演出,看见台上的二人转演员抖包袱时,就暗暗记下来学习。

时间长了,赵本山无师自通,把二人转的本事学去了八九成,开始自己上台表演。

赵本山与范伟的恩怨往事(赵本山与范伟的恩怨始末)(3)

16岁时,赵本山已经在十里八乡混得小有名气。

赵本山的老叔赵德发见此情形,便托人“走后门”把赵本山送进了莲花公社宣传队,

赵本山从此正式进入文艺系统。

1982年,戏剧作家李忠堂编了个宣传计划生育的拉场戏,叫《摔三弦》,

想找人扮演剧中瞎眼的算命先生。

有人告诉李忠堂,这个角色非赵本山莫属,因为他二叔就是个盲人。

于是,25岁的赵本山被叫来试戏。

果不其然,赵本山模仿得盲人惟妙惟肖,演技夺得满堂彩,

李忠堂当场拍板就是他了,赵本山也顺势认李馆长做了义父。

赵本山与范伟的恩怨往事(赵本山与范伟的恩怨始末)(4)

没过多久,这部农村小戏就火遍了整个东北,不到半年的时间演了100多场。

有报纸评价赵本山的演技“简直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

他也因此被誉为“东北第一瞎”。

看着赵本山走红的身影,一个20岁的年轻人投来羡慕的眼光,他就是范伟。

从相声到小品

范伟比赵本山小5岁,原本父母希望他学舞蹈,但他实在没这个天赋。

后来在叔叔的介绍下,范伟拜相声大师陈连仲为师学相声。

在陈连仲的教导下,范伟一个字一个字地纠正了原本的辽西口音,练成了一嘴普通话。

3年后范伟出师,经人介绍进入铁岭民间艺术团,开始专职说相声。

但这只是一切的开始。

赵本山与范伟的恩怨往事(赵本山与范伟的恩怨始末)(5)

范伟知道,如果想成名必须要有自己的作品,光靠表演别人的段子是不可能出名的。

于是范伟潜心创作,终日闷在宿舍里写相声剧本。

折腾了一年,范伟还真搞出来个剧本,叫《一个厂长的日记》。

结果第一次表演时,台下一个笑的人都没有,范伟尴尬得手足无措。

虽然内容不可乐,但领导认为这个作品采用了日记的形式,听着还挺有新意,

就让团里今后好好培养范伟,他这才算在剧团里站稳了脚跟。

就这样努力了几年,范伟又自编自演了几个相声,

还在辽宁省内的相声比赛获了奖,逐渐成了剧团里的相声骨干。

但也仅此而已,走在街上没有人会对这个小胖子投来过多的目光,

范伟的演艺生涯依旧没什么起色。

当范伟还在为想一个包袱绞尽脑汁时,喜剧舞台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赵本山与范伟的恩怨往事(赵本山与范伟的恩怨始末)(6)

自从1984年,陈佩斯和朱时茂在春晚上表演《吃面条》之后,

小品这一种全新的喜剧形式火遍了大江南北,

不少相声、戏剧演员转行演小品,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大形势下,范伟也不得不开始考虑转行。

1991年,范伟表演的小品《烦恼》获得东三省小品比赛明星奖。

此后几年,范伟又接连在几个地方小品比赛上获了奖。

虽然走在大街上还是不会被人认出来,但在圈子里,

范伟已经有了些知名度,而知名度就意味着更多的演出机会。

1993年底,成名已久的赵本山打电话给范伟,邀请他来演自己春晚小品里的一个配角。

这对叱咤春晚十余载的黄金搭档,迎来了第一次碰撞。

好事多磨

1987年,已经是春晚主持人的姜昆带队来铁岭慰问演出,

一场表演过后,发现观众表情冷漠、毫无兴趣。

散场后,姜昆拦住几名观众询问哪里不满意,

其中一位观众直言道:“你们演得比我们铁岭老瞎差远了。”

第二天,姜昆就带着团队去看老瞎的演出,想见识一下这位高人究竟有多大本事。

结果,老瞎演的《瞎子观灯》让姜昆乐不可支,笑到岔气。

过后一打听才知道,老瞎本名赵本山,一点都不瞎。

赵本山与范伟的恩怨往事(赵本山与范伟的恩怨始末)(7)

爱才心切的姜昆当即跟赵本山表示,想要推荐他上春晚。

当年年底,赵本山带着作品来到北京,

结果电视台领导觉得他的节目太“土”,不适合上春晚。

第二年,赵本山带着作品和10瓶茅台再次来到北京,

想送礼疏通关系,结果还没见到领导,节目就被毙了。

赵本山一气之下自己喝光了10瓶茅台,然后灰溜溜地跑回了东北。

直到1990年,赵本山才如愿登上春晚舞台,表演小品《相亲》。

他饰演的“徐老蔫”,自带一股忠厚朴实的劲儿,幽默诙谐的对话逗乐了全国的观众。

赵本山借此一炮而红,火遍全国。

赵本山与范伟的恩怨往事(赵本山与范伟的恩怨始末)(8)

此后1991年和1992年,赵本山又连续登上春晚舞台,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小品演员。

1993年,赵本山再次备战春晚,剧本中有一个配角却始终找不到演员,

赵本山思前想后,范伟的身影在脑海中慢慢浮现。

赵本山当即邀请范伟来北京排练,范伟欣然赴约。

排练了一个月,好不容易到了终审,导演却觉得范伟形象不好,不想让他上。

范伟听闻后,为了不让赵本山为难,一个人悄悄回到了东北。

这一举动让赵本山印象颇深,暗下决定,以后有机会还要找他。

转眼来到第二年,赵本山再次邀请范伟备战春晚,这次他们顺利登上了舞台。

1995年春晚,赵本山和范伟表演小品《牛大叔提干》,

没想到第一次合作就出奇的顺利。

赵本山与范伟的恩怨往事(赵本山与范伟的恩怨始末)(9)

赵本山表情夸张、动作丰富,很容易逗得观众哈哈大笑。

但有时候表演太过了收不住,这时范伟就拖住赵本山,拉住整体的节奏。

使得整个小品节奏得当,该快得快,该慢的慢,成为春晚舞台上的经典作品。

从此,两人开启了合作的黄金年代。

没病走两步

上了一次春晚后,范伟以为自己能够从此走红,结果出门了还是没人认识他。

范伟知道,这是因为赵本山的光环太强了,谁在他身边都会黯然失色,沦为配角。

但好处是,范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毕竟小品包袱响或不响跟他都没关系。

要说上春晚给范伟带来的唯一改变,就是让他从一个不知名的人,

变成“赵本山身边那个戴眼镜的胖子”。

即便如此,范伟还是跟赵本山在舞台上演绎了一个个作品。

从《三鞭子》到《拜年》,他始终是赵本山身边那个不出彩的配角。

赵本山与范伟的恩怨往事(赵本山与范伟的恩怨始末)(10)

范伟自己也适应了这样的角色,他知道,只要给赵本山搭好词,演出就十拿九稳。

但随着年岁渐长,范伟慢慢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希望能够表演更多的戏份,

吸引更多目光,让自己饰演的角色真正鲜活起来,而不只是一个工具人。

这一切的转变,是在2000年。

编剧宫凯波跟范伟讲了一个故事:一个病人的胳膊骨折,

结果大夫诊断时错拿了别人腿部的片子,大夫看了看病人问道:

“你这腿还能走吗?”病人疑惑道:“我腿没毛病啊。”

大夫说:“那你走两步我看看,这片子上看着有点骨折。”

一听这话,病人的腿马上疼得不行了。

范伟觉得这个故事挺有意思,想要弄成剧本,

就把想法跟赵本山说了,赵本山也觉得不错。

于是经过几次打磨,就有了2001年呈现在春晚舞台上的《卖拐》。

赵本山与范伟的恩怨往事(赵本山与范伟的恩怨始末)(11)

在这个小品里,范伟不再是配角,戏份几乎与赵本山相同。

凭着“脑袋大脖子粗”的伙夫形象,范伟爆红了。

走在大街上,范伟不仅会被人认出来,还会被人要求“没病走两步”。

这一年他39岁。

道不同不相为谋

此后几年,赵本山和范伟又相继合作《卖车》、《心病》等小品,每一次演出都很成功。

范伟也凭借个性鲜明的小人物在舞台上站稳了脚跟,并由此奠定了他今后的演艺风格。

在春晚舞台之外,赵本山和范伟还共同出演电视剧《刘老根》系列和《马大帅》系列。

由于他们对喜剧的理解十分相似,因此在很多时候都不需要看剧本,

只要记住人物性格和大致的笑点就可以,

细节演绎全凭两人默契地临场发挥,很多对手戏因此格外精彩。

赵本山与范伟的恩怨往事(赵本山与范伟的恩怨始末)(12)

直到2005年发生的一件事,让赵本山和范伟之间慢慢出现了裂痕。

那年春晚,两人表演小品《功夫》,范伟一开口就说错了一句台词,

把“一双慧眼”说成了“一眼慧眼”,这让他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也影响了后续表演的节奏。

虽然范伟硬着头皮演完了整场戏,但下台后他再也承受不住了,

直接找到赵本山表达了想要退出春晚的意思。

赵本山虽然不同意,但碍于当时的情况,只好先应和着安慰他。

赵本山与范伟的恩怨往事(赵本山与范伟的恩怨始末)(13)

第二年春晚,赵本山再次找到范伟合作,可范伟拒绝了邀请。

赵本山这才意识到,范伟说的是真的,此后就再没邀请他。

脱离春晚后,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范伟把家从铁岭搬到了北京。

在赵本山看来,这无疑是一种背叛。

就这样赵本山和范伟的隔阂越来越大,在2009年拍完《关东大先生》之后,

两人十几年再没有合作过。

在一次发布会上,赵本山被问道“范伟为什么没来?”

赵本山讽刺地说:

“我打电话了,但他一直不接。人家现在是大碗了,能来客串一下,就已经很赏光了。”

赵本山与范伟的恩怨往事(赵本山与范伟的恩怨始末)(14)

范伟对此事则很平和地回应,称他不接陌生电话,可能是赵本山换号了他不知道。

虽然在一些人眼里这只是个误会,但究其根本,

这是因为赵本山和范伟两人的事业理念完全不同导致的。

赵本山想要建立一个喜剧帝国,而范伟只想成为一个演员。

在本山传媒已经日益壮大的同时,范伟留在赵本山身旁已经有些不合时宜。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喜剧帝国

赵本山从小吃过太多苦,所以他穷怕了,可以说对于赚钱和成功的渴望,

是深刻在他骨髓里的符号。

1993年,成名不久的赵本山成立了一家公司,除了做文化影视方面,

还兼职“倒煤”,也就是煤炭经营和运输。

靠卖煤炭赚了第一桶金后,赵本山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

于是见好就收,用赚到的钱滋养自己热爱的文化行业。

1998年,赵本山又投资拍摄了电影《男妇女主任》。

但那时他还没有自己的商业计划,只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见什么好就做什么。

赵本山与范伟的恩怨往事(赵本山与范伟的恩怨始末)(15)

直到2000年的春节,何庆魁请赵本山看了一场“二人转”。

这一看不要紧,赵本山灵光一闪,发现苦苦寻找的商机就在自己的身边。

经过一夜的思索,赵本山终于想明白将“二人转”商业化的各个环节,

一个喜剧帝国已然在赵本山的脑中成形。

2001年,赵本山举办“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

并借机收揽了第一批徒弟王小宝、张小飞、唐鉴军等人,赵家班正式成立。

随后又紧锣密鼓地自编自导了电视剧《刘老根》,这部剧不仅捧红了几位徒弟,

还在全国范围内宣传了“二人转”这一地方曲目。

赵本山与范伟的恩怨往事(赵本山与范伟的恩怨始末)(16)

2003年,赵本山的徒弟们开始在沈阳中街的“刘老根大舞台”表演二人转,

一年365天,除了除夕,天天都有表演。

就这样,通过比赛在全东北范围内招收二人转人才,

再通过电视剧、春晚、地方晚会、综艺节目等形式造星,

最后回归剧场表演,利用高人气收割剩余价值。

二人转产业就这样形成了一个闭环。

赵本山与范伟的恩怨往事(赵本山与范伟的恩怨始末)(17)

短短几年,“刘老根大舞台”就开到了北京、天津、长春等地,

赵本山也从小品演员一跃成为本山传媒董事长。

而这一切,在范伟眼里似乎都不重要,他想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把戏演好。

金马影帝

范伟的前半生都在被命运推着走,先是莫名其妙地学了根本不适合自己的相声,

后来因为小品火去演了小品,再后来被搭档拉着去演了电视剧,

好像每一步都那么不由自主。

后来范伟想通了,他主动为自己定下了后半生的目标——演电影,

但是这条路走得可没那么容易。

2001年,范伟凭借《卖拐》和《刘老根》走红之后,合作邀约接连不断。

但最让他心动的还是电影《开往春天的地铁》邀请他出演的一个配角,

虽然戏份不多,但毕竟是第一次登上大荧幕。

赵本山与范伟的恩怨往事(赵本山与范伟的恩怨始末)(18)

2002年影片上映后,范伟专程跑到电影院观看,

边看边给自己挑毛病,“演得不好,比人家电影演员的表演过了一点”。

第二年,一个投资人给他看了文艺片《看车人的七月》的剧本,

他很喜欢,于是给导演打电话。可导演听说他是范伟后,怕观众笑场,根本不敢用他。

为了说服导演,范伟仔细研究剧本,在很多地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靠着一股认真劲赢得了导演的信任。

最终,范伟也凭此片拿到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的影帝。

赵本山与范伟的恩怨往事(赵本山与范伟的恩怨始末)(19)

范伟心知自己作为电影新人,最需要的就是磨练演技,于是对电影邀约来者不拒。

无论是文艺片还是喜剧片,主角还是配角,他都认真对待。

2003年,为了演好《手机》里的河南农民,他专程跑去郑州学习河南口音。

2006年,范伟出演文艺片《芳香之旅》,光人物笔记就写了一万多字,

为了贴合人物形象,范伟从164斤减到148斤。

在电影《南京!南京!》中,范伟用精湛的演技,

把唐天祥这个小人物的卑微演得极为生动。

导演陆川称赞他有成为艺术家的潜力。

赵本山与范伟的恩怨往事(赵本山与范伟的恩怨始末)(20)

2017年,在电影圈摸索多年的范伟,凭着《不成问题的问题》中丁务源这一角色,

夺得第53届金马影帝,击败了同为竞争者的梁家辉、许冠文和张学友。

虽然过后范伟自谦说“爆冷”,

但是恐怕没有人会这么想,因为范伟拿这个奖是实至名归。

赵本山与范伟的恩怨往事(赵本山与范伟的恩怨始末)(21)

在与赵本山分道扬镳8年后,范伟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不只是赵本山身边的配角,

那个戴着眼镜的小胖子已经蜕变成独当一面的实力派影帝。

结语

2020年,在《刘老根3》中,赵本山特地为范伟的回归设计了一段剧情:

药匣子从泰国回来后,用一段顺口溜唤起了刘老根的记忆,随后二人深情拥抱。

赵本山与范伟的恩怨往事(赵本山与范伟的恩怨始末)(22)

这段戏也可以看作是赵本山和范伟和好的象征。

说到底,两人之间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如今年纪也都大了,还有什么看不开呢!

如今这两位搭档冰释前嫌,不仅了却自己的心结,也给喜爱他们的观众一个交代。

正可谓“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期待二人今后能够合作更多优秀的作品,继续给广大观众带去笑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