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十四五规划纲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1)

在朝阳凌河第一湾,凌河水借着山势绕过一个大大的S湾,形成山水相依的美景。 王振勇 摄

朝阳区十四五规划纲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2)

1.凌源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花园式厂区美景如画。 2.伴随着城市更新改造的步伐,朝阳正在成为一座生态宜居美丽新城。 3.牛河梁遗址博物馆。 4. 3条高铁相继通车,朝阳进入高铁时代。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朝阳市委宣传部提供

时间丈量前行的脚步,十年间,287万朝阳儿女踏石留印,夯石筑基,共创未来。

辽宁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再次亲临辽宁考察调研,让朝阳市广大干部群众深受教育鼓舞、备受激励鞭策。大家一致表示,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按照党中央及省委部署要求,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确保讲话精神在朝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朝阳市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扛起历史赋予的使命,朝阳市全力建设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清洁能源供给地和旅游休闲目的地,加快打造辽宁开放合作西门户和新增长极。

今年上半年,朝阳市地区生产总值达448.2亿元,同比增长3.2%;2021年,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七,比2012年跃升了5位。跨越十年,18.2万贫困人口相继摆脱贫困,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儿;3条高铁相继通车,打开古城发展新空间;这里天蓝水绿,年均空气优良天数超过300天……

风涌凤凰山,浪拍凌河岸。新时代的朝阳,更具开放活力、更有创新动力、更富宜居魅力,正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续写振兴新篇。

锐意开拓 按下开放朝阳“快进键”

以开放的胸襟拥抱未来,向海,朝阳迈出新一步。

8月8日,我省举行凌绥、本桓、京哈改扩建高速公路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其中的凌绥高速(朝阳段)对于朝阳来说意义非凡,建成后将进一步强化这座古城“蒙东向海,辽宁北上”的交通枢纽地位。

长期以来,偏远闭塞成为朝阳沉重的标签,连绵不绝的黄沙丘陵,困住的不仅是从这里走出的路途,更是人们的思想和观念。

打破交通阻隔让朝阳目及远方:而今,3条高速公路穿越朝阳全境,国道、省道、乡道路网畅通无阻,空中航线直抵京津沪,京沈高铁、喀赤高铁、朝凌高铁全部通车,到锦州港、葫芦岛港仅需1个多小时。朝阳直接融入北京、沈阳、大连“2小时经济圈”,向京向海发展格局全面打开。

把开放合作作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一招”,朝阳落子有声,执着而坚定。

深化开放合作不止步,朝阳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RCEP协定生效、“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历史机遇,坚决扛起省委赋予朝阳建设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的历史使命,加快打造辽宁开放合作西门户和新增长极,变单向融入为双向融通,变承接“挤出”效应为共享“溢出”效应。

在这里,高水平开放平台加快搭建:7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成为项目集聚平台和改革创新高地,北票市、凌源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农产品加工集聚区跻身省级行列,龙城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晋升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在经开区的牵引下,“一县一业”蓬勃生长,北票环保装备制造、凌源汽车及零部件、朝阳县有色金属新材料、建平节能环保材料、喀左半导体新材料、双塔高端制造和数字产业、龙城区电子信息等产业加速集聚……

在这里,富有时代感的项目群加快培育:招商引资中,朝阳坚持南方北方“双区并重”,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双向发力”,主攻京津冀,拓展珠三角、长三角,聚焦清洁能源、通用航空、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引进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高质量项目。

8月6日,220千伏华八线、兴戴线成功带电,标志着全省单体容量第二大的光伏平价上网项目在朝阳县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

今日朝阳,正在全力推进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全市风电光伏项目装机容量已达338万千瓦,位居全省第一。

在开放中引进来,在开放中走出去。

时间回拨,就在今年的3月28日,朝阳浪马轮胎在巴基斯坦合资工厂正式落成,这是我省企业积极布局海外,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项目,以这一项目为引领,朝阳正在拓展高水平对外开放新空间。

在这里,高品质营商环境加快形成:深入推进简政利企、服务便民,畅通“书记市长直通车”,破解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全面推行土地组卷审批流程改革,县级组卷时限压缩至35个工作日;出台公安便民25项创新举措;在全省率先建成电子证明超市……

吃技术饭 跑出创新朝阳“加速度”

走创新路,吃技术饭,朝阳细致入“微”。

7月11日,我省公布首批“科技110”服务站,朝阳市7家单位跻身其中。目标清晰可见:朝阳通过三年的建设,将逐步引育壮大一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并以此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用创新重新定义“朝阳力量”,既是实现转型升级的形势所迫,也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所在。朝阳市委、市政府以等不得、慢不起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抓创新、谋发展。

——聚焦产业深度融合,朝阳实施科技赋能工程,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踏踏实实地解决问题。

2021年,百个省、市级实质性产学研联盟组建起来。联盟以骨干企业为“盟主”,联合省内外高校院所、专家团队合力聚焦聚力新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半导体新材料、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

3年前,朝阳市“带土移植”引进沈阳农业大学李天来院士专家团队,大学科研基地里的羊肚菌也被“请”到朝阳县开展试验示范栽培。如今,朝阳县正在波罗赤镇打造国内最大的设施羊肚菌生产基地。

精准对接企业和市场需求,朝阳建立“揭榜挂帅”项目培育库和“带土移植”技术攻关类项目培育库,已累计实施项目80个。

——聚焦引育创新主体,朝阳保持战略定力,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儿,不断推进科技型企业提质扩量。

大力推动孵化器等载体建设,不断催生科技型中小企业;着力实施一批国家、省科技攻关项目;按照“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路径,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截至目前,朝阳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累计达到532家,是2018年的8.3倍;高新技术企业145家,是2018年的2.3倍。

——聚焦人才合力驱动,朝阳招贤引才,悉心培育创新沃土,为科技爬坡添底气。创新之道,唯在得人,认识引领实践,朝阳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制定出台《实施“朝阳英才计划”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的政策措施》。

创建“朝阳无距科技”品牌,持续柔性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

三燕大地创新沃土结出累累硕果。

2021年,朝阳高新技术产值实现265.58亿元,同比增长44.96%,增速全省排名第二;增加值实现54.86亿元,同比增长37.35%,增速全省排名第一。

这份荣誉,属于实干苦干的朝阳人。

过去的一年,朝阳因“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率成效明显”,被省政府予以表扬激励。

生态优先 绘就宜居朝阳“工笔画”

立秋之后,朝阳城区什家子河上,被称为“大气和水质状况监测鸟”的白鹭,或在荷花丛中觅食,或一排排在橡胶坝上休息。

生态改善满城春,天鹅、黑鹳等国家一级野生鸟类陆续飞抵朝阳,有的做短暂栖息,有的安家于此。

多年来,朝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一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城市从规划变成现实。

最新统计显示: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朝阳全方位开展造林绿化工程,从2010年至2021年,全市累计完成造林绿化1395.926万亩,如今,森林覆盖率已达48.73%(含国家特别规划灌木林)。

在此期间,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同步推进,累计完成生产及废弃矿山治理1.67万亩,建设绿色矿山6座。

“春秋季风起、沙尘扬满天”已成为过去时,朝阳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如今,“碧水环城皆锦绣,山川鸟语唱花香”成为朝阳人最大的幸福感受。

没有干净整洁的乡村,生态宜居无从谈起。朝阳市将今年确定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重点突破年,在生活垃圾治理等“四大提升工程”实施过程中,美丽幸福乡村跃然而出。

在龙城区,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美了乡村、富了农民。时下,当你从西大营子镇出发,往海龙街道饮马池村和半拉山村、大平房镇、联合镇方向去,沿着主路一路穿行,定会看到一幅幅生动图景:沥青路面平整宽阔;休闲广场设施齐全,太阳能路灯夹道而立;田间地头绿意盎然,农民脸上洋溢着笑容……

今天,行走在朝阳,乡间红墙绿瓦,油路蜿蜒入村进屯,自然画卷胜过泼墨挥毫;漫步于市区,河水绕城郭,绿树自成荫,美在角角落落。

朝阳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为抓手,统筹推进“十大工程”,营造干净整洁温馨、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切实增强城市的承载力、辐射力、竞争力和吸引力。

朝阳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出门满眼绿,推窗可见景。2021年,城区完成文化公园、人民公园建设,实施绿化项目43个,新增绿地面积14.9万平方米。

出行更方便:东外环改造工程竣工通车,黄河路公铁下交桥改造完成,新建改造一批城市道路和背街小巷。

居住更舒适:2021年,改造老旧小区186个,启动实施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三年全覆盖计划,彻底解决城区1079栋老旧小区15万居民用水难问题。

小区里以前坑坑洼洼的路面平整了,裸露的楼体穿上了崭新的保温衣……家住双塔区红旗街道朝重社区重型小区的居民脸上写满幸福。

近年来,朝阳着力补齐历史欠账,打通堵点痛点,中心城区投入28.5亿元,实施城市建设重大项目28个,城市颜值品位持续提升。

8月1日晚,朝阳市第二十届“凌河之夏”文化艺术节在大凌河畔正式拉开帷幕,艺术节期间,陆续安排“大美朝阳赞歌”原创优秀歌曲专场等20场演出,用歌声赞美美丽宜居的朝阳。

287万朝阳人相信,执着坚守,终能遇到美好风景;驰而不息,必将抵达梦想彼岸。全面振兴,朝阳未来可期。

基层治理一张网 贴心服务叫得响

“现在,小区实行封闭管理,重新划定了停车位,卫生状况明显改善,住这儿大事有人管,小事有人帮。”北票市冠山街道岳家沟社区欣悦家园小区居民们这样说。

过去,欣悦家园小区无物业管理,环境等各方面条件较差,自从实施网格化管理以来,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今年以来,朝阳市加快构建基层治理体系,市委组织部牵头制定了“1 2 5”制度体系文件,以1个总的实施意见为引领,以城市、农村2个行动方案为主线,具体实施平安建设、强基固本、阵地管理、应急提升、数字赋能5项重点工程,形成了基层治理的顶层设计。同时,分级分层选派“四类人员”263人下沉城市街道社区,有效加强了街道社区基层治理的工作力量。

基层治理的基础在网格,关键也在网格。朝阳市把网格作为基层治理的“敲门砖”,对全市社区网格进行优化调整,将城管等各类网格整合成“一张网”,共划分网格1803个,并按照“一网格一党小组”标准,构建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架构,网格党组织在疫情防控、安全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网格员走出办公室,走进单元门,变被动发现问题为主动上门服务,将原来的回头办、等着办变为在线办、马上办,下水井盖破损、建筑垃圾堆放等问题,一两个工作日就能得到解决。办结效率有了质的提升,老百姓的心顺了,对街道社区工作更满意了。

目前,朝阳全市7个县(市)区全部建立“基层治理一张网、服务叫得响”智慧平台,并通过平台及时传递党的声音、听取并回应群众诉求,解决影响基层治理效能的痛点堵点,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聚焦民生办实事 服务群众见实效

“现在,在社区医院就可以查血糖,不仅慢性病有补助,还能享受健康指导。”在朝阳市双塔区红旗街道朝工社区卫生服务站,居民李阿姨高兴地说。

居民可以就近享受医疗服务;农村学生吃上免费营养午餐……党的十八大以来,朝阳市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做实做细民生实事,让改革发展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朝阳市持续推进医改,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全市20家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均可通过网络、电话等途径提供预约诊疗服务,日常预约号源投放率达80%以上。全市三级医疗机构门诊候诊时间缩短到15分钟,时限压缩50%。实现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全市18个医联体医学影像中X射线、病理检查等在同级医疗机构和医联体内结果互认。科学开设延时门诊。

朝阳多措并举,开创教育事业工作新局面。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实现新提升,以县(市)区为单位,以乡镇为中心,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实现学前教育全覆盖。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再上新台阶,实施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发展计划;出台《朝阳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意见》,20多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吃上免费营养午餐;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着力解决“城镇挤、乡村弱”问题,全市共组建教育联盟187个。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朝阳积极搭建各类就业服务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就业援助月等活动。建立高标准创业创新孵化基地,目前基地总数达到15家。

5年来,朝阳市城镇新增就业10余万人;零就业家庭始终保持动态清零;扶持创业带头人3791人,累计带动就业1万多人。

脱贫攻坚结硕果 乡村振兴正当时

“现在党的政策好,咱越干越有劲儿!”建平县榆树林子镇小房身村村民魏国秀这样说。过去,老魏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受益于党的扶贫政策,老魏家盖起了新房,摘掉了贫困帽子。

老魏脱贫后,镇里的帮扶政策没断,一直支持老魏发展家庭养牛业。去年,县乡村振兴局又给老魏发放了5万元无抵押贷款,现在,老魏自家存栏优质肉牛17头,日子越过越牛,还带动村里15户农民一起发展养牛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朝阳市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大力实施产业扶贫、低保兜底等十大举措,经过多年不懈奋斗,朝阳市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662个贫困村全部销号。

朝阳坚决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加强顶层设计,注重制度性安排,进一步明确了就业、医保、低保等衔接政策和具体举措。强力推进扶贫产业发展。创新“23551”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模式,确保脱贫人口“零返贫”、非贫困人口“零致贫”。创新“1233”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模式。

同时,朝阳深入推进农业升级、农民增收,乡村产业振兴迈出新步伐。2021年,新建高标准农田34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61亿斤,创历史最好水平。新增设施农业2万亩。

2021年,7个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8.6%,凌源市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农产品深加工项目129个。肉蛋鸡、杂粮8条产业链已具雏形,“企业 基地”“电商 基地”供应链模式成效初显。

过去5年,朝阳强力推进“百千万宜居乡村创建工程”,50%以上乡(镇)村建成宜居乡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覆盖率达到91.7%。

向阳成长 拔节有声

辽西,朝阳,跨越十年换新颜。

城如其名,这座千年古城,向阳成长,拔节有声。

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朝阳把学习贯彻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把省委、省政府对朝阳的全新历史定位转化为加快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生动实践。

朝阳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就。

朝阳,综合实力跨越式提升。走进今日之朝阳,可以切身感受到,这片沃土上激荡着“奋然为之”的精气神儿。正是敢于直面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正是敢于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才有了累累硕果挂满枝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21年,经济总量已跨入全省第二梯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朝阳,产业转型步伐加快。曾经的朝阳,产业结构偏重偏铁偏矿,一些领域体制机制不活……未来之路在哪里?朝阳以刮骨疗毒之决心和勇气,打破惯性思维、路径依赖。农业优势不断巩固,大田里长出“新庄稼”,设施农业、畜牧业和小杂粮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在这里,“工业强市”战略推进有力,以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为抓手,朝阳着力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加快把“老字号”由硬变软,“原字号”由短拉长,“新字号”由小做大做强,正在建设形成现代钢铁冶金、有色金属新材料等八大产业集群和17条产业链。

在这里,现代服务业茁壮成长,朝阳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年均6.8%的速度增长;1343个行政村实现电商服务全覆盖。

朝阳,发展底色更加亮丽。棚户区是怎样变身为居民身边的口袋公园?曾经寸草不生的“矿洞子”又是如何实现精彩换装?答案在这里:朝阳着力改善城乡面貌,全面推进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强力推进“百千万宜居乡村创建工程”,50%以上乡(镇)村建成宜居乡村,“雅居美庐,满目叠翠”成为现实。

同时,朝阳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秦沈管道天然气朝阳支线工程顺利通气,新建及维修改造国省干线公路1133公里、农村公路9544公里,京沈高铁、喀赤高铁、朝凌高铁建成通车,朝阳历史性地进入高铁时代。

朝阳,发展成果更加惠民。从米价菜价到药价房价,从孩子上学到就业就医,方方面面都刻录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朝阳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全面落实精准帮扶各项措施,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朝阳由全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成为减贫成效最好的地区。

近年来,朝阳财政用于民生支出比重连年超过75%。13.9万户“办证难”、中心城区5万户高楼层“用水难”彻底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有效化解。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递增,老百姓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强。

朝阳,发展活力加速释放。用活力标注新时代,以活力开启新征程。朝阳大力发展数字经济,7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均按“六化”标准开展数字园区建设;金达、宏发、通鑫等106户企业进行了数字化改造升级;紫光云、58科创、云影飞扬无人机等一批数字经济项目落地。

用改革为发展松绑除障,带来的是活力的几何级增长。深化“放管服”改革,朝阳累计取消下放行政审批服务事项1404项,压缩审批时限83.6%,成功获批国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市。全市市场主体达到29.26万户,比2012年末增长206.38%,总量位列全省第四。

一条条硬核发展举措,一组组量变到质变的数据,一颗颗汗水浇灌结出的硕果,书写的是朝阳干部群众苦干实干的奋斗篇章。

回望来路,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朝阳市提出了“把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区位优势转化为承接优势、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主攻方向;明确了着力在优化营商环境、经济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创新、乡村全面振兴、城市建设管理、生态环境建设、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上实现新突破的发展路径。

新图景,新征程,朝阳信心满满再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