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基本组成单位传统上称"点画",也可以说"点画"是汉字形成的基本"字素",如果移至书法艺术上就是组建书法空间结构的要素。

书法的难点字(汉字的基本要素)(1)

点画这一专业术语在书论中出现还是比较早的,汉代蔡邕《九势》云:"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说文解字》这样解释点画:"点者,小黑也。"意思是点即微小的黑色斑痕,小黑点。"画者,界也。像田四界,聿所以画之。"意思即画是划分界限,工具是聿(曾有楚国称笔为聿)。将每一笔写过的起讫分明、有一定长短、粗细的笔痕称为画。《现代汉语词典》关于点画的解释和其一脉相承:点,汉字的笔画,形状是"·";画,汉字的一笔为一画。由此可见,点为具体的一画,而画则可以包括一点。

书法的难点字(汉字的基本要素)(2)

现代人谈论书法的基本组成单位除了"点画"外,更多的是"线条"。二十世纪中后期"线条"一词现身书坛,"线条论"不期而至。甚至有人说,"书法是线条的艺术"。直至今日书法的"点画论"和"线条论"仍然争论不休,"线条论"时占上风。

书法的难点字(汉字的基本要素)(3)

本文的重点不是谈论理论上的"点画论"或者"线条论",而是述说组成书法载体——汉字的基本要素、基本笔画。综合"点画论"和"线条论",具体到基本形象就是"点、线",也即中国书法载体的基本要素就是"点、线"。关于这一点,事实上一直被人们所接受着——点为点,画为线,点画可理解为点线。也就是说汉字,或者说书法的载体是由"点、线"组成的,这一点无庸置疑。

书法的难点字(汉字的基本要素)(4)

中国书法中的书体有篆、隶、楷、行、草。篆书可称为古体字,其余可称为今体字。古体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小篆,此三种篆体中甲骨文线条刚利,小篆线条婉通,金文线条质朴。甲骨文和小篆中几乎没有单"点"的出现,如果有也是小短线。金文中由于其文字铸造的原因有少量的单"点",位置也较具体,主要分布在"日"、"月"、"目"中间的小圆点,以及"水"字两边的四小点。由此可见,古体字可基本称为"线"的文字。

书法的难点字(汉字的基本要素)(5)

隶书的出现是我国文字发展史上的一次大革命,书法的审美由圆转入方,由此今体书如草、行、楷相继产生。可以这样说,隶书是今体书的鼻祖。隶书的出现使文字上"点"的分量加重,需要由"点"来组成的文字结构逐渐增多——不仅仅只限于"日、月、目、水"。随着今体书草、行、楷的进一步发展,"点"在文字中的位置也在逐渐加重。由此,今体字可称为"点、线"的文字。由于不是本文的重点,故不再深谈。

书法的难点字(汉字的基本要素)(6)

"面"。关于"面"《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面,几何学上指一条线所移动的图形,有长有宽,没有厚"。就书法艺术而言,提及"面"的论术还很少,能言"面"的书法形式也很少。就祝允明的狂草而言,我这里所说的面有三层意思,一是和"点"、"线"并列的"面",即由侧锋书写而出现的宽线,可姑且称为"侧锋面","侧锋面"和"点"、"线"对应;二是由其散笔、散体而出现满章法后画面上所呈现出的或大或小的空白,可姑且称为"白面";三是由"白面"而计白当黑所出现的"点、线、侧锋面"所组成的所谓黑块,可姑且称为"黑面"。"黑面"和"白面"对应。但要明确,"侧锋面"、"白面"、"黑面"三者不是孤立的,而是互为联系。"侧锋面"的强弱影响到"黑面"份量的轻重,而"黑面"份量的轻重又直接决定"白面"的大小。

书法的难点字(汉字的基本要素)(7)

在这里还要明确一点。明末书法墨法有了大的突破——涨墨法被引入书法,由此书法作品中出现的大面积的黑块习惯上也称为"面",这里也可归为"黑面"。涨墨法的运用始于徐渭,后由王铎承发展并达到极至。

书法的难点字(汉字的基本要素)(8)

祝允明狂草的"点、线、面"——点者为"点",线者为"线","侧锋面、白面、黑面"者为"面"——组合实祝氏的一大创举。让我们分析一下其能"点、线、面"的两大"可能"因素:首先,其完全的自由狂放,也即其狂草中的真"狂"为"点、线、面"组合创造了书写可能。张旭、怀素、黄庭坚的狂草用笔极为讲究——中锋用笔,可谓笔笔经典。祝氏的真"狂"使其侧锋多用:蓬头粗服者,衣衫褴褛者、脱帽露项者时有出现,这正是后人评其多有失笔、失体的原因,也是其有"面"出现的书写可能。

书法的难点字(汉字的基本要素)(9)

其次,其狂草结字的"散体"特点为其"点、线、面"组合创造了环境的可能。前面也已提及,章草和小草为字字独立,上下不连,而由张旭扬张芝"一笔书"而创立狂草以来,狂草中字与字的连续不断,已被定为狂草的基本特征,紧随其后的怀素,黄庭坚亦然。但到了祝允明则大改其规矩,出现了"两不连",即字与字间基本不连,每字间的笔画尽量不连,这样可姑且称之为"散体"狂草,这也为"点、线、面"组合创造了空间的条件、环境的可能。

祝允明狂草"点、线、面"组合的代表作首推《前后赤壁赋卷》和《自作诗词卷——春日醉卧》。下面就以《前后赤壁赋卷》来加以分析。

《前后赤壁赋卷》为长卷狂草,这里不可能一一举例说明,窥一斑而见全豹,今只剪其一段加以说明。

书法的难点字(汉字的基本要素)(10)

释文:须臾客去,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跹,过临泉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挽而不答。"鸣呼噫嘻!我……"

细观此局部,视觉冲击力强,心情舒畅快意;点、线、面之任意组合,天、地、人之和谐统一;点者"高空坠石"又"顿之山安",线者"鸾舞蛇惊"又"鸿飞兽骇",面者"绝岸颓峰"又"临危据篙",实乃"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

书法的难点字(汉字的基本要素)(11)

此局部共四十五字,竞有五十余个"点",有些字如"临"、"之下"、"言"、"不"、"噫"可以说都是由点组成的。这些点多为右倾斜取势,由于字间及笔画的呼应,也有取其它势的,如"乐"、"不"等。这些"点"重多轻少,收多放少,由其收而使周围形成的空白在章法上意义重大。长线在此局部中主要有"臾"、"跹"、"揖"、"名"、"挽"、"答"等字。这些线显示了它的中锋运笔,劲健而有弹性,有怀素、山谷之意。章法上每个长线都救活了一大片。试想如果去掉这几根长线,在章法上后果将不设想。"侧锋面"在此局部中的字主要有"亦"、"一"、"士"、"曰"、"问"等。此"面"侧锋写出,陵角分明,态度强硬,章法上可稳定全局。

书法的难点字(汉字的基本要素)(12)

此局部的"黑面"即"侧锋面"集中所形成的大黑块,如"梦一道士"、"就羽衣偏"、"临泉"、"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鸣呼噫嘻我"等。其余大的空白为"白面"。由于计白当黑,所以白者即黑,黑者即白,白多而黑少,黑多而白少。另外,黑、白面积大小的不同又使画面有层次感。这样由明显的"点、线、面"和不明显的"亦点、亦线、亦面"组合而成的狂草作品,可谓天成,真乃神助。正象《道德经》上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