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一个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里面有个很有意思的一句话是“鼓励民间投资重点工程项目,积极采取以工代赈方式扩大就业容量。”

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如今以工代赈已经成为农村的一项扶贫政策。

以工代赈促进增收面临困难(鼓励民间投资以工代赈方式扩大就业容量)(1)

通常来说以工代赈发生在是政府投资过程中。这次提出鼓励民间投资也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扩大就业容量,充分体现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带来的冲击和失业率提高。说白了政府的钱袋子也没那么充足了,要动用社会上的一切力量保就业保民生,然而这谈何容易!大环境不好,各行各业的日子都不好过。

荒年以工代赈的措施, 在中国历史上并不陌生。根据记载, 最早可追溯到始于春秋齐国齐景公执政时期,为齐国大夫晏婴实施。《晏子春秋》有一段故事即“齐饥晏子因路寝之役以赈民”,证明工赈办法是逼出来的

齐景公时,天下发生饥荒,大夫晏婴谏言发仑粟赈济,但景公没有同意,当时景公正计划建筑一个“路寝之台”(古代君王处理政务要事的宫室称为路寝)。晏婴便假手筑台之名,行赈灾之实。他命令下属官吏以高酬雇佣灾民,并加长道路,有意宽缓竣工日期,把路寝筑得高大宏伟,经过三年时间,既建成了路寝之台,也使灾民得到生息。路寝高台完工之后,齐景公埋怨晏子把路寝筑得太高,过于劳民伤财有罪于民。晏子解释说,宫室高大与否,本身不是主要的,关键是看对民众是否有利,对民众有利,则不是奢侈,不但不是有罪,而且是对民有功,过去夏桀王修建灵台,那才是劳民伤财有罪于民,齐景公表示赞同。

以工代赈促进增收面临困难(鼓励民间投资以工代赈方式扩大就业容量)(2)

政府可以不计成本地以工代赈,民间资本能吗?大家都知道资本是逐利的,让他们以工代赈谈何容易。或许这里对民间资本最大的吸引是“重大工程”吧,这些应该都是低风险,稳赚不赔的生意,在以往民间资本是根本无法参与的。

元芳你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