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潇潇暮雨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李煜和柳永作为五代十国至宋时期的两大词人,身上其实有不少相似之处。而最大的相同,大概就是他们后半生都和不幸纠缠不清。

古代是怎么评价柳永的(为何柳永总被文人鄙视)(1)

但他们的境遇又大有不同,李煜和柳永的社会风评有很大差异。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又因为在家中排行第七而称柳七。他创作了慢词87首、调125首,是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的人。

正是在柳永的这种努力下,宋词一改唐以来小令一统词坛的格局,词调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柳永的词作多表现女性生活和个人情感,柳永词作中有别于以往词人的内容,不仅促进了词的声腔体式的改变和发展,还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

应该说,柳永凭借他在词坛的丰富创作和开拓,理应可以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但我们看到的却不是这样,这也就说明,人们对柳永的评价,主要依据并不是他的文学成就。

古代是怎么评价柳永的(为何柳永总被文人鄙视)(2)

柳永不受文人欢迎的第一个原因,是他受到君主反对。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柳永的作品,大多是他的词作。

但据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记载:"柳耆卿为文甚多,皆不传世"。据说,柳永早年创作的佳作多是新乐府,在当时就已经流传开来。而年轻时候的宋仁宗就非常喜欢柳永的这些作品。每次饮酒的时候,宋仁宗都要命令侍从反复吟唱柳永的这些作品。

这些作品只是柳永众多作品中的一部分,相比于新乐府,柳永更喜欢也更常作的是"艳词"。但后来宋仁宗更喜好儒雅的作品,所以柳永也一点点被宋仁宗所厌恶。

古代是怎么评价柳永的(为何柳永总被文人鄙视)(3)

据说,柳永早年科举考试之后,是已经及第了的。但快放榜之时,宋仁宗得知柳永写了一首表达自己落第后的失意不满的词——《鹤冲天·黄金榜上》。于是宋仁宗就引用柳永词中的"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说:"既然想要'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名",遂刻意划去柳永的名字。

而还有另一种传闻,说有人向宋仁宗推荐柳永。宋仁宗询问推荐者说:"你说的是不是填词的柳三变",推荐人说:"是这个人"。宋仁宗便答复了一句:"那就让他去填词吧"。得知此事的柳永感觉自己仕途无望,便终日沉醉于娼馆酒楼,随心填词,自号"奉圣旨填词柳三变"。

这样一个被社会上层否定的文人,很容易在后来人的笔下受到曲解。事情越传越变样,自然也就容易让柳永被非议。

其二,柳永个性过于张扬。

他不仅自称"奉圣旨填词柳三变",还自称"白衣卿相"。要知道,在重视建功立业的读书人眼中,"白衣卿相"是他们可望而不可得的一种状态。他柳永一个流连于风月场所,多次落榜,只做过小官的人竟然敢如此自称,对于其他文人而言实在这实在是不可忍受的。

此外,虽然中国文人多多少少都有点喜好风月的秉性,但像柳永这样终日沉沦,靠此吃饭的,还是例外。如此出格的柳永,在文人们看来,是十分"低贱"的。大概是觉得柳永有损文人的脸面,大家便没法给他好脸色。

而再来说李煜,他的作为和才华,也确实配得上文人们对他的认同。

古代是怎么评价柳永的(为何柳永总被文人鄙视)(4)

其一,李煜是个为政得当的君王。

虽然我们常以"亡国之君"这样的称谓称呼李煜,但事实上,李煜的政绩值得肯定。

李煜即位时,宋已经建立。在北方强大的宋的日益紧逼之下,李煜带领南唐又挺过了十五年。虽然最终南唐还是被灭,但李煜在位期间施行的重视科举、劝课农桑、操练水师等举措,还是切实的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文人们对君主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君主的执政过失上。而李煜已经尽他所能的为南唐做出了付出。所以就这个层面而言,李煜至少不是被批判的对象。

其二,李煜更有人格魅力,更符合文人价值观。

古代是怎么评价柳永的(为何柳永总被文人鄙视)(5)

李煜在位时,几乎做到了"仁政"。他对德治的践行,确实很能打动那些处境不佳的文人。

南唐曾向宋上表,请求归附。为了表达诚意,李煜曾派弟弟李从善前往宋朝见,却被宋扣留。得知此事的李煜亲自写信给宋太祖,求让李从善回国。他还在重阳节写了一篇《却登高文》,表达对兄弟的思念之情,更极力表达自己对过去奢靡生活的追悔。

李煜重感情,但他的情愫是越来越符合礼义的。他更像是个回头浪子,身上的闪光点因为早年的放纵而更加耀眼。

虽然李煜和柳永都有过纵情声色的岁月,都有不少描写风月之事的词作。但如果说柳永是在生活的不顺下越发浪荡,那李煜就是能及时扛起自己的责任,更心念国家。在讲究忠孝的古代文人眼中,李煜比柳永在道德上高了不止那么一点点。所以他们对李煜的宽容和欣赏,也比对柳永的多了不止那么一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