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易错文言实词 备考易错文言实词对译整理(1)

1.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

误:命令 正:美好

译文:(魏国)公,是相州人,世代有美好品德,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官。

2.民不胜掠,自诬服。

误:掠夺 正:拷打

译文:那个州民经受不住拷打,自己捏造事实伏罪了。

3.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

误:停止 正:通“疲”,疲乏

译文: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就会人马疲乏,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

4.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

误:亲人 正:父母

译文:父母不认为我是好孩子,兄弟不接纳我,宾客抛弃我。

5.亦不形于言,真台辅之器也。

误:形势 正:表现

译文:内心变化不表现在言语上,真有做高官的气量。

6.阶疾病,帝自临省。

误:察看 正:探视、问候

译文:桓阶患病,曹丕亲自前 正:不久

译文:不久赐给他一支鼓吹乐队,并宣召他入宫值班。

8.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

误:厌恶 正:满足

译文:秦孝公与他交谈,不知不觉地将双腿移到席前。两人长谈几天还不满足。

9.方遣孟宗政、扈再兴以百骑邀之,杀千余人。

误:邀请 正:半路拦截

译文:赵方派遣孟宗政、扈再兴率领一百骑兵去半路拦截敌军,杀敌一千多人。

10.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

误:改变 正:轻视

译文:我一时间失去了富贵,众人看了惊骇不已,但贞甫却不因此而轻视我。

11.性至孝,居父忧过礼,由是少知名。

误:担忧 正:父母的丧事

译文:他的品性最讲孝道,在家为父亲守丧超过了常理,因此年轻时就有了名声。

12.大业中,伦见虞世基幸于炀帝而不闲吏务。

误:清闲 正:通“娴”,熟习

译文:大业年间,封伦见虞世基被炀帝宠幸却不熟习为官的政务。

13.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误:停止 正:繁殖、生长

译文:因此百姓能够安心地居住下来并从事他们的职业,住户和人口得以繁殖增长。

14.性刚嫉恶,与物多忤。

误:事物 正:别人

译文:生性刚烈,嫉恶如仇,与别人多有抵触。

15.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误:遗留 正:赠送

译文:如果我真能到那里,返归汉朝后,汉王赠送给大王的财物,会多得无法说尽。

16.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乃知古人为不诬耳。

误:陷害 正:欺骗

译文:从没有看见他把喜怒哀乐挂在脸上,才知道古人是不欺骗(我们)的。

17.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误:轻微 正:如果没有

译文:吕后看见周昌,向他下跪道歉说:“如果没有你,太子差点就被废掉了。”

18.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

误:危险 正:端正

译文:那些人都很随便地蹲坐互相面对,茅容独自端正地坐着更加恭谨。

19.至朝时,惠帝让参曰。

误:谦让 正:责备

译文:到了上朝的时候,惠帝便责备曹参说。

20.勉顺时政,劝督农桑。

误:劝说 正:勉励

译文:劝勉顺应时代变化,勉励督促从事农桑。

21.议者皆然固奏。

误:这样 正:认为……对

译文:议事的人都认为窦固的上奏是对的。

22.彦章武人不知书。

误:文书 正:文字

译文:王彦章是一个军人,不识字。

23.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误:私自 正:偏爱

译文:文帝说:“你不要说了,我偏爱他。”

24.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

误:可惜 正:悔恨

译文:受到张仪的欺骗,大王一定会悔恨的。

25.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尔廷毁我!”

误:期望 正:埋怨、责怪

译文:绛侯埋怨袁盎说:“我与你兄长友好,如今你却在朝廷上毁谤我!”

26.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

误:迅速 正:招致

译文:(子常)对这些都不去救济,却聚敛不已,他招致百姓怨恨的事情太多了。

27.彧据案而立,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

误:接受 正:怀恨

译文:柳彧手按几案站立,让杨素站在庭院中,审问杨素的犯罪事实。杨素从此怀恨在心。

28.乾宁三年,充武宁军留后,行颍州刺史。

误:巡行 正:代理

译文:乾宁三年,充任武宁军留后,代理颍州刺史。

29.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

误:新鲜 正:少

译文:季文子辅佐鲁国,妾不穿丝绸衣服。因节俭而犯错的人少啊。

30.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

误:感谢 正:谢罪

译文:大家都叩头谢罪,到期没有敢违约的。

31.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误:书信 正:信使

译文:王家子弟都很好,但是听到信使到来,都显得拘谨。

32.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误:曲从 正:示众

译文:已经派人前去报告景公,还没来得及回来,穰苴就斩了庄贾来向三军示众。

33.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

误:儒雅 正:平素、向来

译文:文长既然向来不与时风调和。

34.上闻而谴之,竟坐免。

误:因为 正:获罪

译文:皇上听到歌谣就责备梁彦光,最终获罪被免官。

35.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误:嘱托 正:写作

译文:(贾谊)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诗作文在郡中闻名。

36.每读书至治乱得失。

误:整治 正:太平

译文:每次读书读到有关国家太平、祸乱、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

37.鲁侯闻之大惊,使上卿厚礼而致之。

误:给予 正:招引,引来

译文:鲁侯听到这事,大为惊奇,派上卿带上厚礼去招引他。

38.催科不扰,是催科中抚字。

误:文字 正:养育

译文:催租不骚扰,这是催租中的抚恤(爱护养育)。

39.往年春,汉族淮阴。

误:家族 正:灭族

译文:去年春天,汉王将淮阴侯灭了族。

40.高祖举兵将入洛,留暹佐琛知后事。

误:了解 正:主持

译文:高祖起兵将入洛阳,把崔暹留下来辅佐高琛主持后方的政务。

41.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误:游览 正:交往

译文:田叔为人苛刻廉洁,并以此自得,喜欢和德高望重的人交往。

42.国家无虞,利及后世。

误:欺骗 正:忧患

译文:国家没有忧患,利益延及后世。

43.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

误:遇到 正:对待

译文:阳城性情谦虚敬肃简约朴素,无论年长年幼,都一样对待。

44.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

误:给予 正:结交

译文:轮扁,是斫车轮的人啊,可是读书人结交他。

45.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年乃税。

误:察看 正:经历

译文:当初皇帝下令百姓开垦荒地,经历三年才收税。

46.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

误:赞美 正:辅佐

译文:公琰志向忠诚儒雅,应当是能与我一起辅佐君王成就帝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