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每天晚上为我读书吗?》的作者是美国的爱丽丝·奥兹玛,她和爸爸做了一个“连胜”的计划那就是每天晚上爸爸为她朗读。这是一本作者亲身经历了将近十四年亲子共读的生活,后来女儿把这个故事写成了这本书像是他们的回忆录。

每天和孩子一起朗读(在朗读中感受陪伴与关爱的成长)(1)

从作者爱丽丝·奥兹玛4岁时候父亲便为她朗读绘本和童话,到后来9岁的时候和父亲制定了1000天的朗读计划,最后这个朗读计划直到作者考上大学离开家共坚持了3218天,在这期间他们克服了各种各样的阻碍,最终坚持了下来。

作者爱丽丝·奥兹玛的父亲说:“你的时间和心无旁骛地关注是送给他(们)的最好礼物。

作者爱丽丝·奥兹玛说这是一本关于人的书,这本书大概就如一床棉被,恰是我们生活的缩影,被子所有的补丁,不管是破旧的,亦或是鲜亮的,都由我们所阅览的一册册书交织在一起。

每天和孩子一起朗读(在朗读中感受陪伴与关爱的成长)(2)

一、在坚持中找到力量及前行的目标

爱丽丝·奥兹玛和爸爸先开始100天的朗读计划,并坚持完成了。他们俩人于是去了平时用餐的一家餐厅去庆祝一下。父亲只是学校图书的管理员,收入微薄,所以他们基本不出来吃饭,偶尔出来也是来这家店。可是因为是庆祝连胜100天的朗读,爱丽丝·奥兹玛感觉这个店好像和往常还是有一点点的不一样。

她感觉空气里充满达成目标的满足感,虽然旁边桌子附件的空调嗡嗡作响,但还是有一些美好的事情点亮这个清晨。尽管身后的窗子很小,看不到太阳,但是他们的视野之内没有一丝云,天空的颜色也很漂亮,就像刚刚染好颜料未干的复活节彩蛋。

这里面有坚持的力量、也有陪伴的力量,让爱丽丝·奥兹玛感受到了前行的力量。

我们可以先建立一个小目标,当达成之后,我们会发现自己可以坚持下来,并更加有信心的继续前行。

当爱丽丝·奥兹玛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老板的时候,老板并不能感受到其中的美好,这也让爱丽丝·奥兹玛知道了没有人能够理解他们做的事情。

每个人只能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带来的成功,让精神也得到了滋养。

每天和孩子一起朗读(在朗读中感受陪伴与关爱的成长)(3)

二、家人的爱可以治愈一切

在汪曾祺的《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有这一段话:“后来才深有体会只有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才是人间烟火。”

爱丽丝·奥兹玛的爸爸和妈妈在她10岁的时候离婚了,但是爸爸还是坚持给她朗读,没有落下一天。对于爱丽丝·奥兹玛来说妈妈永远都是她妈妈,并没有因为离婚而改变什么。

在她妈妈离家之后第一年的圣诞节是自己在公寓度过的,爱丽丝·奥兹玛在心里觉得非常不是滋味,她不想自己的妈妈在这么重要的日子里,孤独睡去又孤独的醒来。于是她建议让妈妈每年的这一天来家里睡一晚,爸爸同意了,并将这个规矩一直延续了下来。

因为在那天她可以听到爸爸轻轻的鼾声,平和有节奏,妈妈张着嘴睡觉的呼吸声,像手指在车窗上写字之前先呼一口气让它起一层雾一样,姐姐听上去有些困倦的咯咯的笑声,还有她脚边猫的喘息声。这些声音混合在一起,她觉得像一首安静版的“圣诞颂歌”,她可以尽情欣赏,尽情享受,全家人一起在唱的同一首歌。

在某个时刻尤其是合家团圆的日子,全家围坐在一起的陪伴更是显得格外幸福。那是一种自然散发出人间的烟火气。

每天和孩子一起朗读(在朗读中感受陪伴与关爱的成长)(4)

三、在读书中感受到说不出的关爱

在黑柳彻子那本《窗边的小豆豆》里说;“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

各种读物很多,资源很丰富,但是读书是一件认真地事儿,更是一件负责任的事儿。

爱丽丝·奥兹玛的爸爸,在她读书之前,他会提前练一遍,他会对书里有什么不适的句子或词语进行审核,然后替换掉,但是他从来不在书中做标记,以免孩子会看到。

在读《黛西之歌》这本书的时候,爱丽丝·奥兹玛已经上高中了,处于青春期的少女,她和爸爸也读了一些关于青春期的书籍,但是她还是有很多的地方懵懵懂懂,不知道表达的是什么。后来爸爸为她朗读《黛西之歌》,书中的黛西和爱丽丝·奥兹玛差不多大,讲述了在公交车上黛西和奶奶讨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情,读着读着爸爸迅速翻页,并没有朗读,爸爸给出的答案是谈话内容不明白,所以没有必要朗读。

于是爱丽丝·奥兹玛趁爸爸不在的时候,翻开了那本书,被爸爸放弃那几页是奶奶和黛西谈论青春期和男孩的事情,她看到这里先是笑得前仰后合,然后眼泪不听使唤地流了下来。她的爸爸却绞尽脑汁把这些内容砍掉了。同时她在其他书中也发现了类似的事情。她觉得爸爸好可怜,喉咙发紧。

这个爸爸有些笨拙,不知道该如何帮助孩子,于是选择了这种方式。朗读是一种陪伴,一种爱的解读,更是一种对成长的责任。

每天和孩子一起朗读(在朗读中感受陪伴与关爱的成长)(5)

《你能每天晚上为我读书吗?》这是一本父亲为女儿读书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里都有他们的家人、朋友、同学参与演出的一个人生剧本。

他们读的每本书是他们生活的见证者,每天晚上的一个文字总结。

你能每天晚上为我读书吗?这是一件细水长流的事情,却是爱的不断积累。就像毕淑敏在《恰到好处的幸福》里写道:“有些东西并不是越浓越好,要恰到好处,深深的话我们浅浅地说,长长的路我们慢慢地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