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据上游新闻报道,日前一位52岁退休大叔到武汉某高校报到,引发舆论关注。学校工作人员第一次见到孩子送家长来报到的情况,以致校门口执勤的五位老师,有三位要求检查他的录取通知书。显然,很多人难以置信,52岁的人竟然是大一新生。大龄升学,本来属于个人选择,有人称赞他“活到老学到老”,也有人质疑他“浪费教育资源,应该把机会留给年轻人”。
图片来源:鲁新林(中)和他的室友。图片来源/极目新闻 转自澎湃新闻
这位“高龄新生”名叫鲁新林,从接受媒体采访的情况来看,他确实一直以来都有个求学梦。在工作多年后,因为身体原因,他办理了病退,但退休之后的他没有闲着,反而努力学习,经过一番准备,在2022年的湖北高考中考了411分。虽然这不是一个多高的分数,但对他这个年龄的人来说,已经是十分可贵的成绩了,相比他考出的分数,他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是更加令人钦佩的,也是值得年轻人学习的。
“活到老,学到老”正是学习型社会的理念,如今不论是国家层面还是民间社会都提倡终身学习,但能够坚持终身认真读书、甚至退休之后还要攻读学位的人,却是凤毛麟角。鲁新林无疑是个很好的表率,但通过媒体报道,我们能够发现,在他坚持求学的过程中,同样充满了艰辛,他毕竟年龄较大,身体有时候吃不消,扛不住太重的备考压力,但他还是坚持走了下来。
而且,鲁新林的心态特别好,当记者问他“和比你孩子还小的同学待在一起,还习惯吗?”他却说:“和室友相处愉快,我不让室友喊我叔,他们都喊我哥呢。”面对外界的质疑,他表示:“现在倡导学习型社会,青少年要学,难道我们中老年人就不学了?”
或许正是这样的良好心态,才让鲁新林坚定了学习的信念。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得摆正姿态:不需要跟任何人比较,只需要跟自己的过去比较,只要能进步一点点,就值得认可,就理应继续坚持走下去。再者,就是坚忍不拔的意志与浓厚的学习兴趣。鲁新林没有选择可能更适合自己年龄段的夜校或老年大学,而是与比自己年轻几十岁的孩子们一起在高考赛场上竞争,就说明他不仅想继续求学,还想体验大学单纯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年类似鲁新林这样的“高龄新生”不时见诸报端,每一个有梦想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地追求理想目标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我们也祝福和鼓励他们,从当前教育资源来看,随着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求学者能够获得的资源比过去充足太多了。像鲁新林这样的求学者,早年求学路上或许存在一些遗憾。如今升学机会增多,而社会能够提供的教育资源也愈发丰富与多样。
尤其是互联网教育的进步,让很多人可以足不出户就聆听名校名师的教诲,与顶级高校的师生们一起在网上交流和学习,还有各种电子书、科教类电视节目和科普类网络视频,也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今天,“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正在逐步建立,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从知识中获得让自己进步的力量。
从这个意义上讲,认为52岁的大一新生浪费教育资源的人,要认识到当下教育环境的变化,不妨多去理解和欣赏他们身上终身学习的精神,共同融入全民共建学习型社会的热潮,在不断学习中助力自己的成长。(黄帅)
来源:中青评论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