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毒不食子”,兽尚如此,何况于人,再狠毒的人也不会伤害自己至亲骨肉,但对女皇武则天却不适用。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狠、地位最高女人,胸膛里跳动着一颗雄心勃勃又冰冷的心。

皇位相争历来骨肉相残、血流成河,一介女流,在封建社会要登上权力之巅,注定要付出更多,做事更狠。眼中只有利弊、没有亲情,但论成败,不计得失,所有人仅是工具而已。酷吏周兴、来俊臣,是排除异己、巩固统治的工具,面首薛怀义、张易之是发泄欲望、排解孤独的工具,女儿的生命成了扳倒王皇后的工具,丈夫是增加权利的工具。

武则天杀了几个哥哥(杀女杀子又杀孙)(1)

武则天为唐开国功臣、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是隋朝皇室,本来家境殷实。不料武则天十二岁武士彟早逝,家中失了顶梁柱。堂兄武惟良、武怀运及异母兄武元爽等落井下石,对武则天和母亲刻薄无礼,凌虐羞辱。无奈之下,母女二人从荆州搬回长安居住。

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听说武则天“容止美”,召她入宫。将要分别,母亲悲痛难抑,哭泣不止。武则天却和平常一样,没有丝毫难过,对母亲说:“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乎?” 《旧唐书·卷五十一》。对于寻常女子来说离开相依为命的母亲,难舍难分、哭哭啼啼是必然,但武则天却敏锐的发现了将要到来的人生机遇,谈感情伤前程。

武则天杀了几个哥哥(杀女杀子又杀孙)(2)

“顺者昌逆者亡”,凡不为我所用者,即将被铲除,这就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的人生信条。对待不驯服的马只有铁鞭、铁棍、匕首三件东西。对待绊脚的人就是打击、狠狠的打击,再就是消灭。 这或许就是被睿智的太宗皇帝宠信却做了十二年五品才人的原因。太宗皇帝读不懂眼前这个娇艳的女人,他无法知道武媚手中一旦有了权利将会有多武力,更预测不到将会给自己的李氏子孙和大唐江山带来怎样的影响。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天可汗李世民驾崩,依例武则天与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一起入长安感业寺为尼。按理说武则天只能把素持斋,与世无争的过完余生。上天关上了武则天上升的门,但她自己打开了一扇窗,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武则天清楚意识到太宗驾崩之后,自己将要面对的结果。非常之人非常之时必将有非常之手段,既能拯救自己、冒天下之大不韪又如何?太宗病重之时,武则天与皇位的继承者太子李治开始了新的感情。即使到了感业寺两人也一直藕断丝连,保持着情感,但这并非长久之计。

在感业寺,武则天写下了情诗《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李治的孝服期满,将日思夜想、已经怀孕的武则天重新纳入宫中,入宫后生下儿子李弘,次年,被拜为二品昭仪。永徽六年(655年)短短四年时间武则天先后扳倒了出身关陇贵族军事集团的王皇后和来自顶级门阀兰陵萧氏家族的萧淑妃,并将二人缢杀。武则天成功上位,成为大唐皇后。不断提高的地位带来不一样的感觉,万人的景仰和膜拜才是她的追求,权利的不断增大必须是不断打击异己,培植亲信的过程。

武则天杀了几个哥哥(杀女杀子又杀孙)(3)

皇帝身体多病,不能正常理政。必将给身边强大女性展示的舞台。辽景宗耶律贤与睿智皇后萧绰,咸丰帝与慈禧都是例子。 显庆五年(660年)李治风疾发作,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于是武则天开始处理朝政。开始了长达23年二圣临朝,日月同照局面。一山不能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但是时间长了也不行,因为这只母老虎毒可食子,喜欢独霸山头。渐渐地武则天和将自己一手从尼姑拉到皇后宝座的高宗李治也矛盾不断,曾经的梯子现在成了通往权力巅峰最大的绊脚石,李治一度想废掉皇后收回权利。

《资治通鉴·唐纪十七》:初,武后能屈身忍辱,奉顺上意,故上排群议而立之;及得志,专作威福,上欲有所为,动为后所制,上不胜其忿。

无奈李治身心俱疲,难掌大业,武则天又手段高超。最终 “垂帘于后,天下大权,悉归中宫”。制于人心如刀绞,乾纲独断才是王道。武则天与高宗共生四子,长子李弘、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四子李旦。

长子李弘,656年被立为皇太子,孝顺仁德,体恤民情。读到楚世子芈商臣弑杀君王的故事时不忍听闻、掩书叹息。上书废止士兵逃亡就被处死,家属连坐之罪。关中地区遭遇旱灾,闹起饥荒,李弘亲自巡视,发放米粮。萧淑妃的两个女儿义阳公主与宣城公主一直被幽禁宫中,李弘发现此事后上书请求允许两位姐姐出嫁。太子的仁孝得到朝野赞誉,也深受高宗宠爱。但这并不为武后所喜,因为亲生儿子李弘,这时候已经成了自己的竞争对手。

武则天杀了几个哥哥(杀女杀子又杀孙)(4)

675年,李治病情加重,与大臣们商议,准备让武则天摄政。宰相郝处俊谏道:“陛下奈何将太宗天下,不传子孙而委任天后!”李治因而暂时停议。武则天得知后,就召集了大批文人学士编写了一批署武则天之名的著作,如《列女传》、《臣轨》等,特许他们从玄武门出入禁中,时人称作“北门学士”。同时让这些人参决朝廷奏议,分割宰相的权力。也就是这一年,李弘随帝后出行洛阳,猝死于合璧宫,年仅23岁,死因成谜。李弘虽然一直体弱多病,但年纪轻轻在皇位交接的重要时刻突然猝死,不由让人有所想。

李治改立自己与武则天的二子李贤为太子。李贤容貌俊秀,举止端庄,才思敏捷,处理政务明确公允,为朝廷内外颂扬,也深得父皇李治喜爱。

仪凤元年,唐高宗亲笔下诏褒扬李贤:"皇太子贤自顷监国,留心政要。抚字之道,既尽于哀矜;刑纲所施,务存于审察。加以听览余暇,专精坟典。往圣遗编,咸窥壶奥;先王策府,备讨菁华。好善载彰,作贞斯在,家国之寄,深副所怀。可赐物五百段。"

然而能力强,有时候反而是坏事,因为武则天这个母亲可能希望自己的孩子傻一点,因为掌握至高无上权利的的只能是一个人。李贤在得到唐高宗称赞、朝野拥戴的同时也带来了武后的猜忌,母子亲情在权力斗争中已荡然无存,这也注定了李贤必将卷入政治斗争而无法逃脱的悲剧命运。

李贤以藤蔓比喻武后,因四个瓜先后被摘而感伤四兄弟性命朝不保夕,作《黄台瓜辞》,希望武后看后醒悟。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

调露二年(680年),武后派人揭发太子谋反,在东宫马房里搜出数百具铠甲作为凭证。高宗一看又要死儿子,想要宽恕他。武后反驳道:“为人子心怀谋逆,应该大义灭亲,不能赦免罪行。”于是,李贤被废为庶人,幽禁长安。683年,幽禁数年的李贤被流放巴州。684年,武则天废帝主政后,命酷吏丘神勣逼令李贤自尽,终年29岁。

永淳二年(683年),李治驾崩,临终遗诏:太子李显柩前即位,是为唐中宗。尊武则天为皇太后,政事皆决于武则天。李显这个皇帝只当了55天,就被废了。原因仅仅是李显想任命自己的岳父韦玄贞为侍中。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既然坐上了皇位,提拔自己的亲信理所当然。但是李显忘了谁才是真正的皇帝,自己只是个傀儡而已,想要组建自己的集团,只能自吞苦果。于是被废为庐陵王,贬出长安,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软禁生活。期间不断有李唐宗室子弟被杀戮的消息传来,李显日夜惶惶不安、心惊胆战,常常被噩梦惊醒,一度想要自杀解脱。幸好有韦氏的陪伴、安慰,日后才重见天日。

武则天杀了几个哥哥(杀女杀子又杀孙)(5)

废了三子李显,武则天立四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武则天临朝称制,将李旦软禁在皇宫中,不得参与政事。有了前面三个兄长血淋淋的教训,谦恭好学的李旦明白了生存之道,安然的接受了傀儡皇帝的生活。当武则天下诏,表示要还政时,李旦知道这是母后的试探,极力推辞,请求母后继续临朝。当武承嗣将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宝图”献于武则天时,李旦随武则天亲临洛水,参加“拜洛受图”大典。当侍御史傅游艺上表朝廷,请武则天称帝时,李旦也上表请母后称帝,并求赐武姓。李旦时时乖巧,只为博取武后欢心;处处小心,只向母亲表明自己无意皇位。从开始的忍辱负重到苟且偷生再到麻木,忘了自己才应该是皇位的拥有者,可以享受万众景仰。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篡位成功,正式称帝,尊号圣神皇帝,实现了自己的终极目标。李旦被降为皇嗣,赐姓武氏,迁居东宫。堂堂天可汗的子孙,屈辱的眼泪已经流下,但也只能快速擦干,强作欢颜。但这也避免不了武氏诸王以及酷吏的攻击,艰难的皇嗣生涯才刚刚开始。

武则天杀了几个哥哥(杀女杀子又杀孙)(6)

虽为太子,却可能随时面对死亡,时时担心母亲会差人送来一杯鸩酒或是三尺白绫。想要继承皇位更不敢奢望,因为现在是武周,而非李唐,母亲对自己也无感情可言。不断有人请武则天废黜李旦的皇嗣身份,改立武承嗣为皇太子,也不断有人诬告李旦谋反。李旦之子被降封为郡王,皇嗣妃刘氏、德妃窦氏被武则天秘密处死,埋在宫中,李旦丝毫不敢提及。尚方监裴匪躬、内常侍范云仙因谒见李旦被杀。酷吏来俊臣对东宫属官刑讯逼供,让他们“招出”李旦谋反的实情,乐工安金藏当众剖腹,以表明李旦没有谋反,李旦才幸免于难。

圣历元年(698年),这时武则天已经74岁。两个侄子武承嗣、武三思不断所说武则天立自己为太子。理由就是他们姓武,皇位应该传给真正姓武的人,而非赐姓之人。武则天在选择儿子还是侄子的问题上犹豫了。对她来说仅仅考虑的是皇位的传承问题,而非感情的亲疏,儿子和侄子又有多大区别呢?关键时刻就要为自己考虑。最后宰相狄仁杰一语中的:“陛下立儿子,千秋万岁后,会在太庙中作为祖先被祭拜;立侄子,从未听说侄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庙。”促使武则天下定了决心,将李显秘密接回洛阳并立为皇太子。

有过失败经验、重为太子的李显明白了太子之位来之不易,而想要保住位置就要付出更多,因为觊觎这个位置的大有人在,母亲又不会给与太多支持。稍有不甚就会连自己的性命输掉。于是韬光养晦,忍辱联姻。把女儿永泰公主嫁给了武承嗣的儿子,幼女安乐公主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以此来搞好与武姓家人的关系,稳固自己的地位。

武则天杀了几个哥哥(杀女杀子又杀孙)(7)

解决了继承人的问题后,斗争了大半生的武则天开始耽于享乐。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深得恩宠,武承嗣、武三思争着追捧他们,甘为执鞭牵马。二张逐渐插手朝政,陷害大臣。大足元年(701年),李显嫡长子李重润与女儿永泰郡主私下议论张易之兄弟竟然随便出入内宫,经过张易之兄弟添油加醋地报告给武则天,武则天大怒,将孙子和孙女处死。

李重润。开耀二年(682年)正月出生于东宫殿内,被立为皇太孙。风神俊朗,以孝友知名,死于非罪,为当时人所悼惜。唐中宗复位后,追谥其为“懿德太子”,陪葬乾陵。

武则天杀了几个哥哥(杀女杀子又杀孙)(8)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卧床不起,陪伴在身边的不是自己的至亲骨肉,经过不断的残杀,武则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了亲情,或许从来都不曾有过,所以只有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侍侧。因果循环,无情换来的终将是无情。宰相张柬之与禁军统领李多祚等人佯称二张谋反发动政变,率领禁军冲入宫城,杀死二张,包围武则天寝宫, 要求退位。 武则天被迫禅位于太子李显。

武则天在位之时,“善自粉饰,虽子孙在侧,不觉其衰老”。等到退位迁入上阳宫后,却不再梳妆打扮,面容憔悴。权利的丢失让一切事情都索然无味,穷极一生、不计手段追求的东西最终也要失去,身边又留下了什么。风烛残年之际或许她开始思考,除了权利,也应该经营亲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