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南昌市委关于制定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立足南昌“十四五”期间在“作示范、勇争先”上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充分彰显省会担当的实际要求,提出了“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目标要求。对此,我市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着力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讲好南昌故事,丰富文化内涵、夯实文化载体、厚植文化优势,建设独具魅力的文化强市。

社会文明达到新高度。

红色基因更好传承与弘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作用更加明显,

文明城市常态长效,

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

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

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英雄城文化魅力充分彰显。

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方案(塑造城市文化品牌)(1)

(资料图)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社会文明程度是社会进步发展的表征,也是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如今,南昌现代化进程马不停蹄,社会文明建设也驶上了“快车道”。“十四五”时期,南昌将持续在“提升文明素养”等方面发力。《建议》提出,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同时,常态长效开展文明创建工作,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开展“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活动,大力开展厉行节约、志愿服务等“讲文明树新风”系列行动,加强诚信建设,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化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为支撑。迈入新发展阶段,南昌务必要将“筑牢理想信念之基”作为凝魂聚气、凝心聚力的战略工程来抓,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俱进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研究,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伟大精神,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方案(塑造城市文化品牌)(2)

(资料图)

培塑标识鲜明文化名片

南昌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奇特、旅游资源富集,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誉,红色基因在这座英雄之城代代相传,“八一”是它最鲜明的符号。

为打造南昌特色文化品牌,提升我市文化建设水平,《建议》提出,要打造红色文化重要标识,系统整理保护革命文献、遗迹、实物等史料,深入挖掘以“八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核心价值和时代精神,并实施“红色文化 ”工程,强化红色资源统筹规划,推出一批“八一”文化研究成果,策划一批红色主题文化精品,建设一批革命文物保护传承示范基地,不断提高红色资源的承载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同时,要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高标准构建“北有汉代海昏侯国遗址为载体的大汉文化,中有滕王阁为载体的盛唐文化,南有八大山人纪念馆为载体的明清文化”新格局,强化重要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充分挖掘特色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资源,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街区、景区。

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方案(塑造城市文化品牌)(3)

(资料图)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

当前,我市正围绕全面推进“文化之城”建设,强力实施“十大文化重点工程”,力求提升我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今后,我市将进一步分类整合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资源,推进综合性演出场馆和精品图书馆建设,并鼓励各类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运营,推广公建民营、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的文化场馆运营模式,支持民间博物馆、美术馆和展览馆建设,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公共文化共建共享服务网络。同时,合理配置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加快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推进公共文化资源下沉;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

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建议》强调,要整合优化公共文化资源,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和内涵,着力补齐文化服务短板,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并打造南昌市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南昌文化云)和城市智慧书屋,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升级。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将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书香洪城”全民阅读等公益性活动,加强文化产品创新传播引导,探索文艺运作新模式,打造一批文化精品。

文化兴,百姓乐。《建议》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和市场体系,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实施“文化 ”工程,加快文化与科技、金融、互联网、旅游、体育等高质量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实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大力发展以内容和创意为核心的新兴文化产业。

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方案(塑造城市文化品牌)(4)

(资料图)

来源:南昌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