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经济的指标体系

作者:温志宏(珠江会执行会长、经济学博士)

1月17日,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初步核算,2021年GDP为11436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许多人都为此感到欢欣鼓舞。其实这不是新闻,我们在1月1日的文章中就提到了2021年GDP增长速度的预测值。现在的问题是:GDP和利润,哪个更重要?

1、经济指标

考核指标很重要,因为它是指挥棒。以高考为例,理科考生对历史、地理肯定是能不学就不学,文科考生对物理、化学是避之则吉利。经济也一样,如果国家把GDP和增长速度作为核心指标,相关政策就会不断追求GDP的增长;如果企业把利润作为核心指标,就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GDP和利润有矛盾吗?有!

GDP(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其中,固定资产折旧与前期的投资额有关;前期固定资产投资越大,折旧就越大,GDP就越大。也就是说,即使营业盈余=0,只要固定资产投资不断扩大,GDP就会不断增长。因此,片面追求GDP增长(如:“基建狂魔”),就可能会出现低利润增长或无利润增长的结果,这就是有规模、无效益的粗放式增长

有GDP的增长,不一定有利润;但有利润一定能驱动GDP的增长。因为企业和个人都有追逐财富的心理,有利润的地方,就会有人加大投资,从而推动GDP的增长。从这一点看,利润比GDP重要。

能否把利润作为最核心的经济指标呢?也不行。前文已经指出:所有企业都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结果,会导致边际收益递减和经济下行。整体经济的健康运行,不能只看一两个指标,而是要有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

2、指标体系

完整的经济指标体系,应该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经济的指标;经济指标的计算和分析一般是通过“核算体系”来完成的。

针对宏观经济指标的计算和分析,目前采用的是《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核算内容包括以下7大部分:

(1)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2)投入产出核算

(3)资金流量核算

(4)资产负债核算

(5)国际收支核算

(6)价格指数和不变价核算

(7)扩展核算(包括资源环境核算、人口和劳动力核算、卫生核算、旅游核算、新兴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的工作由国家统计局负责,每年有海量的统计报表、指标数据等核算信息。GDP和增长速度只是其中两个指标而已,要了解整个国家经济运行的情况,这两个指标是远远不够的。

针对微观经济指标的计算和分析,主要看企业财务核算的三张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资产负债表主要反映企业的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情况,并可进行资产结构、负债结构、偿债能力、负债率、财务风险等方面的分析。

利润表主要反映企业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各项税费、营业利润、总利润、净利润等情况,利用该表可对企业的经营成果、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进行分析。

现金流量表主要反映企业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中所产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和现金净流量,可用于分析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支付能力和企业财务的安全性。由于现金流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的安全,因此又有“现金为王”的说法。

虽然宏观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微观的企业财务核算分析都已经比较成熟完善,但仍然不够,还必须增加中观经济的指标分析。以房地产为例,之前国家“三条红线”的政策,就是针对房地产整个行业高负债情况的调控。如果我们有针对行业和产业链的中观经济指标分析,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早进行调整,就不会有今天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不会有今天的税源饥渴,也不会有“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

中观经济指标主要分析产业链的效率、效益和风险,目的是在中观层面控制风险、提高效率、平衡收益。其指标体系如下表:

gdp跟企业利润(GDP和利润哪个重要)(1)

中观经济指标体系

3、管理升级

我们在上一篇文章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的下半场为合作经济,是以产业链为主角的“团体比赛”;比赛成绩不是看规模和速度,而是看效率和效益。只重视规模和速度的粗放式管理,只能收获粗放式的增长;同时注重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效率和效益的精细化管理,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增长

由于微观、中观层面都把“收益率”作为最核心的指标之一,宏观经济指标也应该核算收益率才能够保持协调一致。我们建议增加“生产利润率”指标,即:生产利润率=营业盈余/总产出,或:生产利润率=营业盈余/GDP,这应该是比GDP和增长速度更重要的核心指标。

我们还将进一步揭示,收益率的管控(即多元主体均衡收益)是解决经济周期问题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