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掌握胸痛的病因和发生机制

掌握胸痛的临床表现

了解胸痛伴随症状的临床意义

高危胸痛的急救与自救(检体诊断学常见症状)(1)

带状疱疹

高危胸痛的急救与自救(检体诊断学常见症状)(2)

心绞痛 胸膜炎 夹层动脉瘤

胸痛的概念

主要由胸部疾病所致,少数由其他疾病引起。

胸痛的程度因个体痛阈的差异而不同,与病情 严重程度并不完全一致。

如果忽略则可危及生命,如急性心肌梗死,可 能导致严重后果。

病因和发生机制

胸壁疾病: 皮炎、带状疱疹、肋骨骨折、多发性骨髓瘤 等

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肌病、肺梗死、夹层动脉瘤等

呼吸系统疾病: 胸膜炎、气胸、胸膜或肺肿瘤。

纵隔疾病: 纵隔炎、纵隔气肿、纵隔肿瘤等。

其他: 痛风、食道炎和癌、食道裂孔疝、肝脓肿、脾梗 死等。

远离患病器官某部体表或深部组织的疼痛,称放射痛 (radiating pain) 或牵涉痛(involve pain)

原因:内脏病变与相应区域体表的传入神经进入脊髓 同一节段并在后角发生联系,故来自内脏的感觉冲动 可直接激发脊髓体表感觉神经元,引起相应体表区域 的痛感。

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

青壮年多为胸膜炎、气胸、心肌炎、风心病。

40岁以上考虑心绞痛、心肌梗死、肺癌。

胸痛部位:

带状疱疹 :成簇的水泡沿着一侧肋间神经分布伴剧痛, 疱疹一般不超过体表中线。

心绞痛心肌梗塞 :多在胸骨后方、心前区或剑突下, 为压榨样疼痛,可向左肩和左臂内侧放射,可达无名 指与小指。

夹层动脉瘤 :多位于胸背部,向下放射至下腹、腰背 部与两侧腹股沟和下肢。

胸膜炎 :多在胸侧部。

食管及纵隔病变 :多位于胸骨后。

肝胆疾病及膈下脓肿 :多在右下胸,侵犯膈中心部时 疼痛放射至右肩部。

胸痛性质:

程度:胸痛可呈剧烈、轻微、隐痛。

性质:表现多种多样,刀割样、烧灼样、压榨样、 撕裂样。

疼痛持续时间:

血管狭窄缺血所致的胸痛为阵发性,如心绞痛

炎症、肿瘤、栓塞或梗死所致的胸痛为持续性,如 心肌梗死。

影响疼痛因素:

主要是疼痛发生的诱因、加重与缓解的因素。

伴随症状及意义

咳嗽、咳痰和(或)发热:见于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炎 症。

呼吸困难:提示病变累及肺组织范围较大或胸膜腔疾病 ,如大叶性肺炎、自发性气胸、渗出性胸膜炎和肺栓塞 等。

咯血:见于肺栓塞、支气管肺癌等。

面色苍白、大汗、血压下降或休克 :见于心肌梗死、主 动脉夹层、主动脉窦瘤破裂和肺栓塞等。

吞咽困难:见于食管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