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苦,一朝翰墨香。

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科举制度曾是寒门学子想要加官进爵唯一的出路。

有多少人为了求得一官半职,经历数十载寒窗苦读才换得一朝金榜题名,甚至有人一直考到了花甲之年,也未曾中第。

封建社会,远不及现今,孩子从小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学习基础的知识文化,长大后还有林立的高等学府以供选择。

刘春霖的状元是由慈禧太后钦点的(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1)

学成之后,可以选择继续深造,也可以凭借着一纸文凭走上工作岗位,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在古时候,每次科举殿试,也不过是从众多考生当中选举出状元、榜眼、探花几个佼佼者而已。

可见竞争是何等的激烈,想在这样的科考当中拔得头筹,需要的可不仅仅是十年寒窗、头悬梁、锥刺骨的刻苦,很多时候运气也是不可缺少的。

毕竟在那时,对于科考而言,很多内容是没有一个极其标准的答案的。

刘春霖的状元是由慈禧太后钦点的(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2)

而状元郎刘春霖就是这众多寒门学子当中,比较幸运的一个。

寒门出贵子

刘春霖,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小农村,家里世代都是农民,原本刘春霖从出生那天起,就注定跟别人一样,要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他一生的改变,要源于他父亲送他去读私塾的那一天。

刘春霖的父亲在济南府衙门当差,母亲就是在知府家里做女佣,夫妻俩生活非常贫困,而幼年的刘春霖就跟着父母在济南这样生活着。

刘春霖的状元是由慈禧太后钦点的(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3)

但父亲平时公务繁忙,母亲又不能每天都回家照顾他,家中时常都只留刘春霖自己一个人在家,父亲觉得这样孩子长大以后也只能跟他们一样,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再加上家中世代都是贫农,刘春霖的父亲再也不想让儿子也像他一样没出息,每天要看着别人的眼色讨生活.

跟刘春霖的母亲商量过后,就把年仅6岁的刘春霖送回到老家,由哥哥嫂子照顾。

在两年之后,八岁的刘春霖就被送到了农村的私塾里面读书,虽然私塾不大,但却能教孩子们读书认字。

刘春霖的状元是由慈禧太后钦点的(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4)

刘春霖非常聪明,去了私塾之后便显示出与其他孩子有些不同,别的孩子怎么教都学不会的知识,他只是听一遍就能记得住。

并且,刘春霖自己也是非常的用功,自然比别的小孩子学得都好。

大一些之后,他的父亲回老家探亲,听刘春霖的哥哥说这孩子学习十分刻苦,还很聪明,老师经常夸他。

父亲见自己儿子这般努力上进,当即决定把儿子带上跟他一起回保定,毕竟保定有大一些的书院,要比这小私塾要强得多。

刘春霖的状元是由慈禧太后钦点的(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5)

来到保定之后,刘春霖的父亲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把他送到了莲池书院读书。

在莲池书院,刘春霖苦苦攻读了十多年,进步非常的快,就连莲池书院的院长吴汝纶都非常的赏识刘春霖。

时间一转眼来到了1904年,此时的刘春霖已经可以算得上是饱读诗书,有一腔的抱负。在院长吴汝纶的建议下,背上行囊,走上了进京赶考的道路。

这一年的7月,迎来了刘春霖期盼已久的殿试。

刘春霖的状元是由慈禧太后钦点的(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6)

当时与刘春霖在一起的除了众多才华出众的学子之外,还有一人,此人便是来自广东的朱汝珍。

朱汝珍不止才华过人,且字迹清秀,文字写得也是行云流水。殿试结束之后,主考大臣将入选的试卷逐一排列好顺序,呈交慈禧太后。

据传,当时真正的状元其实是朱汝珍,但因为慈禧太后与曾经的珍妃有过诸多过节,所以看到朱汝珍的名字,就非常不开心。

再加上朱汝珍的祖籍是广东,之前太平天国的洪秀全,还有反清的孙中山,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都是来自广州。

刘春霖的状元是由慈禧太后钦点的(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7)

慈禧太后一气之下,就把朱汝珍的卷子一把扔到了一旁。

原本十分生气的慈禧,没想到翻到第二张试卷便是刘春霖的,刘春霖文采不比朱汝珍差多少,字迹刚劲有力,文字也有一定的文采。

最主要的是“春霖”有“久旱逢甘霖”之意,心中大喜。

至此,刘春霖十几载寒窗苦读终于一朝得中,成为了这一年科举殿试的状元郎。

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刘春霖中了状元的一年之后,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科考制度被废除了,刘春霖成为了整个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郎。

刘春霖的状元是由慈禧太后钦点的(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8)

虽然刘春霖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运气考上了状元,成为了寒门贵子,可成为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却是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不知这样的运数对于刘春霖来说到底是幸还是不幸。

留洋状元,隐居不仕

对于刘春霖高中这件事,有很多种说法,可实际上,在殿试结束之时,试卷是密封的。

所以即使需要慈禧太后最后定夺,但也是看不见姓名与籍贯这些信息的,能看到的只是文章内容。

由此可见,刘春霖高中状元凭借的还是自己真实的实力的。

其实刘春霖最出色的不仅仅是他的文采,还有他的一笔漂亮的书法。

刘春霖的状元是由慈禧太后钦点的(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9)

刘春霖书法

曾经刘春霖在京师求学的时候,他的老师就在见了刘春霖的笔墨之后就惊叹不已,还预言,他将在殿试当中一举夺魁。

刘春霖的小楷刚劲有力,被很多人效仿,直到现今,在书法界还有“大楷学颜,小楷学刘”这样的说法,这“颜”便是颜真卿,而“刘”自然就是刘春霖。

就在刘春霖高中状元之后的第二年,清政府已经腐朽不堪,加之维新派的崛起,清政府的统治越来越困难,最后迫于无奈派留学生远渡日本学习,想要实行“君主立宪制”。

刘春霖学成归来之后先后出任了资政院议员,和福建提学使等职务。他一直感念自己儿时,父亲能将他送入到学堂,他才有了之后的成绩。

刘春霖的状元是由慈禧太后钦点的(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10)

但对于当时来说,农村的孩子,能够读书的人是少之又少,哪怕有少许可以读得起书的,也只是为了能够多识得几个大字而已,更多的则是小小年纪就要下地务农。

在他高中状元之后,一直想改善农村儿童读不起书上不起学堂的现状,所以在日本留学回来之后,他便在自己的老家修建了一所学堂。

学堂中的所有座椅板凳都是由刘春霖置办,他希望村里的孩子都能够有书读。

虽然在那个时候科举制度已经被废除,但是刘春霖深知,无论到了任何年代,知识与文化都是改变命运的齿轮。

刘春霖的状元是由慈禧太后钦点的(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11)

刘春霖的仕途本应一帆风顺,可清朝却在此时走到了尽头。

1912年,清朝结束了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正式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刘春霖失业了。

清朝覆灭之后,袁世凯成立民国政府,袁世凯聘请刘春霖出任总统府内史,先后在十年的时间里服务过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和曹锟等人。

当时的中国国情非常混乱,外有强敌虎视眈眈,内有军阀混战,内斗不断。

刘春霖的状元是由慈禧太后钦点的(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12)

就连他任职的民国政府也是腐败不堪,老百姓的生活可谓是民不聊生,原本心怀大志的刘春霖,看着如此腐败的政府,难以挽救的国情,让他一度陷入到悲伤之中。

这种悲伤愤然的情绪让刘春霖久久不能释怀。

即使自己身居要职,可却不能为国家的兴盛贡献一份力量,他非常懊恼,最后在1928年的时候辞去了自己所有的职务,隐居家中,并决定再不入仕途。

刘春霖隐居之后,每天以诗书为伴,吟诗作赋,颇有一副不问世事的样子。

刘春霖的状元是由慈禧太后钦点的(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13)

在他的房中,收藏了大量的书籍,据说大概有一万多册,这足以看出,刘春霖隐居的日子,几乎是与这些史书典籍为伴。

可曾经心怀天下的状元郎,真的能在这乱世之中两耳不闻窗外事吗?还是即便隐居在家业还是当初那个心怀天下的末代状元?

宁作华丐,不当汉奸

辞官之后的刘春霖一直隐居家中,虽然每日与诗书为伴,但是骨子里刻下的家国天下,又怎么会说忘记就忘记呢?

他依旧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动态,对国家的前途非常关心,可算得上是忧国忧民。

刘春霖的状元是由慈禧太后钦点的(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14)

“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帝国侵华战争的序幕,东北三省被日军占领。

而蒋介石所领导的国民党部队,在接到蒋介石的命令之后,东北军队竟然不战而退,这件事让刘春霖非常生气。

日本人占领了东三省之后,建立了“伪满洲国”,日本人得知刘春霖是个有才能之士,就想把他聘到“满洲国”为他们所用,为此还命人特地带着溥仪签下的“诏书”前去请刘春霖出山。

刘春霖虽然年事已高,但是却有一身傲骨,一口回绝了前来说和之人,坚决没有向日本人低头。

刘春霖的状元是由慈禧太后钦点的(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15)

宋哲元

在那之后,刚刚被任命为河北省省长的宋哲元听说了刘春霖的事迹,颇为感慨,对刘春霖的所作所为更是敬仰万分,亲自登门拜访刘春霖。

两人十分投缘,宋哲元还拜了刘春霖为师,经常去刘春霖家中与他谈古论今,还时常向刘春霖请教诸多关于历史方面的知识。

在此期间,黄河泛滥,很多地区受到了很严重的水患灾害,很多老百姓也因此流离失所.

一直心系家国的刘春霖带头组织了“河北移民协会”,还在内蒙成立了“河北新村”让这些因灾害无家可归的百姓有个落脚之地。

刘春霖的状元是由慈禧太后钦点的(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16)

他还奔走于各地,为这些百姓筹集钱款,组织募捐,因为他的挺身而出,才解决了一部分受灾百姓的基本生活问题,不至于饿死。

日本人侵占东北之后,野心越发难以掩饰,很快“七七事变”爆发,北平沦陷。

这让曾经在北平为官多年的刘春霖更是郁结难舒,只恨自己年事已高,不能去与日本人拼上个你死我活。

就在这时,曾经刘春霖的同窗王揖唐突然登门造访,这让刘春霖非常的意外。因为在东北沦陷之后,王揖唐就已经在为日本人做事了,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汉奸。

两人本应该水火不相容,可王揖唐却大摇大摆地来到刘春霖的家,正在刘春霖感到疑惑的时候,王揖唐表明了来意。

刘春霖的状元是由慈禧太后钦点的(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17)

王揖唐

原来他是想让刘春霖出任北平市市长的职务,刘春霖早已说了隐居不仕,更别提是给日本人做事,他更是不能接受。

听到王揖唐说想请他出任北平市长的时候,简直是气不打一处来,更是给王揖唐劈头盖脸地一顿臭骂。

刘春霖说自己绝对不会向日本人低头,去做亡国奴。王揖唐见刘春霖愤怒万分,当即怂了胆,马上告辞离开。

王揖唐走了之后,刘春霖的家人劝他出去躲一躲,避免日本人报复,可刘春霖却坚决不肯,他说自己是中国人,就算是死也要死在自己的国家。

刘春霖的状元是由慈禧太后钦点的(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18)

不出意料的,就在王揖唐走后的第二天,日军便闯入了刘春霖的家中,把他精心收藏多年的古籍书画全部抢劫一空,还把他与他的家人都赶了出去。

他的家人本想请求日本人高抬贵手,让他们回家,可刘春霖却对他的家人发起了脾气,大喝“宁作华丐,不当汉奸!”

刘春霖的家人见他如此坚持,也都没再多说什么,毕竟这身铮铮傲骨任谁都会佩服万分。

经过这件事,刘春霖还是备受打击,打那之后便闭门谢客。他独自一人在家中,抑郁悲愤了长达五年的时间,最终在1942年的年初与世长辞。

刘春霖的状元是由慈禧太后钦点的(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19)

刘春霖

刘春霖身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他的一生仿佛注定不平凡,虽然最后抑郁而终,但刻在他骨子里的那份傲骨,却让所有的后人为之敬佩。

近期,生活在当代的莘莘学子们也迎来了高考,这是迈向高等学府的一道门槛,也是迈向即将报效祖国的重要一步。

回首那段黑暗且动荡的年代,作为新中国的学子,是多么的幸福,这是多少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