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是场长期而又艰巨的战争,在这个过程中,有人中途加入,也有人中途离场。也许你觉得自己已经复习得很到位,也许你还在为自己没能掌握的知识点而焦躁不安,整夜失眠。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的十公里也是最重要的十公里。

一份不完全统计:二战考研成功率高达70%,而一战成功率却只有20%!先不要慌,这个统计是真是假尚未可知,今天就给大家认真、理性和客观的分析一下一战与二战的区别。

1、考研大数据:二战增幅明显

首先,以下这张图片相信大家应该不陌生,是根据教育部数据统计。在2018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238万,比2017年增加37万人,增长18.4%。其中,应届考生131万人,比去年增加18万人,往届考生107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而19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285万人,考研增加人数和增长率均为近年来最高。

近几年考研人数连年增高,屡创新高,考研竞争激烈程度有所增加。其中,接近一半都是二战考生!

这两年考研成功率(据说第一次考研)(1)

2、那么,一战与二战的区别在哪?

考研经验方面

二战的考研同学,失败后往往会总结自己的失败原因。从考研失败中走出来后,可以根据一年的复习对于一些自己的薄弱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更容易避开考研的一些坑。

一战的考研同学,由于没有相关的经验,往往找不到自己学科的薄弱所在,比较容易犯一些复习方法和策略的错误。但是没经验不代表就是劣势,对于许多一战生,在心态上会有优势,毕竟初生牛犊不怕虎嘛,在一些思考问题和答题方式上反而会更加灵活。

努力程度方面

应届的可以任性,可以抱着打酱油的心态。"反正考不上可以工作,还可以二战嘛"

因为对考研缺乏正确的认识,所以经常容易被各种诱惑钻了空子。而有这种想法的应届小伙伴我想应该不在少数!

而二战的同学,则就没这么幸运了,考上往往成了很多二战小伙伴心理上的唯一出路,基本上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来备考,所以目标明确决心很强。

知识储备方面

二战的考研同学,相对一战准备的时间更长,知识的储备比大多数一战应届生丰富,知识的各方面积累也比一战生更多。

但是这只是体现在考研初期的情况,一些一战的考研学霸的学习效率比较高,到后期就会赶超二战生。

这两年考研成功率(据说第一次考研)(2)

这两年考研成功率(据说第一次考研)(3)

择校复试方面

二战相较于一战的同学,更容易找到自己的考研院校和复试经验,不会在择校上面浪费太多的宝贵时间,也不会担心复试而慌张。

而每年都有大量的一战生,到考研报名才确定自己的考研目标,二战的小伙伴有了一年的考研初试,择校和复试经验,更了解整个考研流程。

学习环境方面

一战考研的备考环境优势就是住在学校,有图书馆自习室,学习环境和氛围都很好,寻找研友和考研信息沟通很方便。不好的地方就是还没毕业,会有上课、实习、毕业论文问题等事件会和考研一起瓜分你的时间,还有面对身边同学保研、出国找到工作等落差可能在心态上会受到影响。

二战的考生有的在家学习,有的租房子在学校附近,成本较大。若是毕业后全职或兼职备考经济会比较拮据,缺少研友,平时的压力较大无人倾诉时,可能比较影响心态。

3、一战成功率低的原因?

盲目采取题海战术

世界上有做不完的题,却有考得完的知识点。许多首次考研的同学,脑袋里听惯了高中老师的"题海战术",不顾三七二十一就开始刷题。

但考研不是高考,既没有充足的时间、也没有足够简单的规律让你靠刷题刷出来,泛读十本书不如精读一本。有时候钻透了一道题,其实是弄懂了一套题。

频繁修改拖延学习计划

没有规划就没有效率,没有进步就不是在复习。从3月份起,我们就已经开始强调规划的重要性。宏观上制定整体的复习方略,微观上制定每天的复习计划,这才能提高效率真正做到有条不紊的复习。

尽管如此,仍然有些同学计划做的漂亮,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就导致你可能不断的在为自己的拖延症买单,频繁调整计划,直到考试的那天,计划也没有完成。

过度疲劳,效率低

考研人中最不缺的就是“玩命的”,那为什么有些人努力了却还是没有好结果?因为效率低下,心绪波动大。考研最难的不是专业课,毕竟这是一场大规模参与的选拔性考试,难就难在你能否抵制诱惑,做好合理的时间规划。

很多时候,大家都容易被自己打败,比如时间不够啦,竞争太大啦,情绪对自己的影响非常大,导致把自己逼得很紧,最后却不见起效。

外部困扰

很多考研人向往能在寂寞考研长跑中,找到陪伴自己的另一半,考研双双把家还,不存在的。上面谈到了时间、规划、心理等自身因素,现在聊聊手机、感情、家庭等外部因素。

有些人在面对考研紧张的氛围时,,越是压抑,就越是"叛逆",偷瞄自习室里好看的小哥哥小姐姐,晚上12点还在发“睡了没”…还有些人家里对考研不支持,设置了不少阻力和诱惑,导致考研的决心经不起推敲。

"我明明已经很努力了"

别在成就自己的时候,先感动自己。和别人比,尤其是和那些大神们相比,你永远都不够努力。所以不要总觉得自己努力了,这都是幻觉。

当你早上还赖在床上不起的时候,当你午饭磨磨蹭蹭的时候,当你还奢侈的给自己一个午休的时候,当你晚上还在奖励自己两集电视剧的时候,你都在离你的梦想越来越远。

所以,一定要努力努力在努力,不要给自己自满的感觉,你差的还很多。感动自己,最不值得一提。

眼高手低,定位不准

考研大军中不乏这样的同学,眼高手低,高估自己的能力。

这种原因主要是没有能够清楚的认知自己,在复习过程中,往往大部分同学在刷题的时候看到某一道题做过或是做过相似的就直接跳过,只是草草看一遍解题思路,结果最后下笔做不到“如有神”,甚至逻辑乱层。

所以,不如做个笨笨的自己,“舍得下笨功夫”。

不做阶段性总结

其实考研的课程,包括数学在内,都是很注重基础的,但是基础是一点点积累的,没有捷径,那么你就需要不断地巩固基础。

阶段性总结就是这个作用。如果一直就想着往前赶进度,到最后你会发现,前面学的全忘了,所以,阶段性总结不可少。

对自己无限宽容

今天没早起,安慰自己没事,明天我会起来的,反正学了好几天了,今天不去也没事,于是你爽快地原谅了自己。考研能不能原谅你你就自己想想吧。

想成功,就应该对自己狠一点,有什么好原谅的,自己做的到底对不对,心里没点x数?给自己洗脑,最后只能让考研把你洗了。

综上几点分析,

一战生的考研成功率确实比二战生低

所以得出一句话:

解决问题!提高执行力!

这两年考研成功率(据说第一次考研)(4)

举个错误的例子,我要考上研。这个目标就太空泛了,一个空泛的目标只会不断降低你的执行力。那什么是一个清晰的目标?比如说,早上起来,确定今天要做几道数学、英语,几道政治题,还要复习几个专业课知识点。

目标清晰的结果是,你可以很清晰自己应该做什么,这样你每一天每一个动作,都是为了完成你的目标去行动的,不会出现不知道做什么的情况。

有了良好执行力的你,还怕考不上研究生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