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循环播放了彝人制造的《姐姐》,歌曲中轻诉般的画面感,让我想起了我与姐姐生活中的一些过往。

感恩姐姐的照顾(出现在我的生命中)(1)

生于1977年的姐姐,比我大两岁,在父母和邻居的口中,姐姐从小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而我对姐姐有更清晰的认知,开始于我上小学三年级之时。那时上三年级要到中心村小学,姐姐与我在同一个学校,每周周一早上上学、周末放学都是步行回家。

我们家离中心村小学有五个华里,从村口出发,经过一个自然村,翻过一道山岭,再走一段路才到学校。姐姐和我都是在学校寄宿,要自己带米菜,这一路上姐姐除了帮我提着米菜,一路上还不停叮嘱着我“不要走路边,走路眼睛要看着脚下”,因为在雨季路边有塌方的可能,山岭边上就是斜坡,稍有不慎人会滚下山坡。在村中心学校读书的日子,我总记得姐姐上学与回家路上对我的叮嘱,总记得姐姐从未离开过我身上的紧张眼神,总记得她那眼神传递的是一种对弟弟的爱护。

感恩姐姐的照顾(出现在我的生命中)(2)

姐姐上六年级时,她的学校在镇上中心小学,我依旧在村中心小学。那时去镇上读书,姐姐除了自带米菜,家里会给她一点零花钱,一向懂事、节俭的姐姐,不舍得把钱花掉。那时镇上中心小学的隔壁就是初中,每次周末要回来的时候,姐姐早上就会到初中的食堂去买馒头,放学后带回家给我和妹、爷爷奶奶吃。上了初中的我才知道,买馒头也要费一番周折,先要存够足够的钱,再去初中食堂买粮票,最后才是把粮票和钱换成馒头。在物资缺乏的九十年代,放学到家的我,总能看到姐姐给我的惊喜一一桌上有三五个白乎乎的馒头。多年过去了,我依旧能够记得,坐在一边的姐姐嘴角扬起了浅浅的笑,而我用手把馒头撕成小碎片放嘴巴里放的场景,馒头是那么的香,那么的甜。

感恩姐姐的照顾(出现在我的生命中)(3)

姐姐1994年去了南平师范读书,我在镇上念初中,记得我读初中时候的暑假与寒假,每次姐姐回来,她的主要任务就是练习学校布置的基本功与看课外书。她那时候的毛笔书法练习的是颜真卿的字帖,硬笔书法练习的是顾仲安先生的《常用汉字六体钢笔字帖》,每一笔每一画,她都写的那么认真,一页一页写完,师范生的板书基本功就这样炼成。每当姐姐练字的时候,见我也在一边看着,她便鼓励我一起练字,于是我也坐在姐姐的边上,一笔一划的练着“横平竖直”的楷书。

感恩姐姐的照顾(出现在我的生命中)(4)

姐姐从她学校图书馆借回来的书,有《简爱》、《战争与和平》、《乱世佳人》、《少年维特的烦恼》《呼啸山庄》等外国名著,也有三毛、朱自清等作家的作品,让我这个偏远山村的少年,从姐姐借阅的书中知道到了众多的作家与作品。姐姐保持这样的阅读量,也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一个文学梦支撑着的兴趣,才能持久。后来了解到,姐姐加入了她所在师范学校的“乳燕文学社”,她把文学社的刊物与发表在文学社刊物上的作品带回来给我看,让我更加佩服她的文采。彼时的姐姐还想不到,自己练字与阅读的习惯,将来会给自己的弟弟带来什么。可对我来说,多年后的今天我能够保持对书法与写作的兴趣,姐姐可以算得上是我的领路人。

感恩姐姐的照顾(出现在我的生命中)(5)

姐姐1997年从师范毕业后,在老家隔壁一个乡镇的偏远自然村工作。姐姐工作的日子,我正在进行着高中难熬的学业,这个时候我会收到姐姐寄给我的来信,在信里她对自己的工作情况只是简短的介绍,更多的是问我的学习情况与生活情况,并在信中给我很多的鼓励。后来从妈妈那边了解到,刚参加工作的姐姐每月工资不足500元,扣除医保社保和生活开支,她把剩余的钱交给妈妈管理,因为当时我和妹妹还在念书也是家里一笔不小的开支,懂事的姐姐用她的工资,帮助父母减轻着家庭负担。之后我上了大学,妹妹也从初中升入中专就读,我和妹妹能够安心完成以后的学业,怎么能不算上姐姐的一份功劳呢?古人常说的长姐如母,应该说的就是我姐姐对家庭这样的付出吧。

感恩姐姐的照顾(出现在我的生命中)(6)

有人说,父母陪上半辈子,老婆子女陪下半辈子,只有兄弟姐妹陪我们一生。感恩姐姐,出现在我的生命中,陪伴我往日与今后的岁月。

,